今年梅雨季,錢塘江流域遭遇史上最強梅汛和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在這場洪水中,浙江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浙江綜合防汛抗洪能力的增強:充分運用水文監測數據、加強水利工程聯合調度、推進水利工程建設……
堤壩能力的提升,對於這次防禦洪水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建德,記者找到了答案。10月28日,天目新聞記者跟隨浙江省水利廳美麗河湖采風團一行來到建德,探尋這些鮮為人知的浙江治水“秘笈”。
過去,建德是洪澇災害的頻發區,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區塊地位日益提高,洪澇災害損失呈加重趨勢,防洪排澇形勢嚴峻,迫切需要建立起包括堤防、排澇泵站等工程的防洪體系。上世紀90年代,建德修建了新安江城防工程,當時設計行洪能力是5500立方米/秒。後來,通過新建、加固防洪工程和新安江綜合保護工程,行洪能力達到了8000立方米/秒。“相當於可抵禦50年一遇的洪水,這是我們防禦新安江水庫泄洪的重要底氣之一。”建德市水利局總工程師賴建軍告訴記者。
建德境內水系眾多,在這三江交匯處,還坐落著一座千年古鎮——梅城古鎮。梅城鎮作為歷代州城府治所在地,是浙西重鎮和商品集散地,建德市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浙江省第一批中心鎮以及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鎮。每當汛期來臨,如何守護好千年古鎮的安全?一座防洪屏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梅城大壩作為梅城防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除富春江電站水庫庫水對梅城鎮城區經常性淹沒,回水臨時性淹沒以及城區地下水位的抬高等影響的“排頭兵”。
梅城大壩加固工程是浙江省重點水利工程,防洪堤全長2270米,按20年一遇標準設計(洪水位26.67米),100年一遇標准校核(洪水位29.03米),保護人口4.5萬人。“今年50年一遇的洪水對它而言沒有威脅,儘管新安江水庫開9孔泄洪,大壩仍安然無恙,古鎮內的房屋也沒有任何受損。”賴建軍説,根據《建德年鑒(2007)》統計數據,梅城大壩的防洪治澇年免災效益可達141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大壩的一段是浙江現存最早的古城墻,整個大壩按照古城墻式樣建設,跟古鎮的開發及旅遊相融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今年雙節期間,建德梅城鎮接待遊客突破40.3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4100萬元,遊客人數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刷新了古鎮日均旅遊客流人次及收入的歷史紀錄。
今年雙節假期,古城內玉帶河上的5艘手划船,也著實火了一把。小小的元寶船從梅城西側的西湖驛站出發,沿玉帶河往東到古城中心位置的江家塘再折返,短短40余分鐘的行程,吸引了不少遊客排隊等候。“既有外地人也有本地人,我每天白天要來回劃十幾、二十趟。”船夫周師傅説,“外地遊客喜歡坐船體驗江南水鄉風情,對於本地居民,這樣坐船賞景可以找回鄉愁記憶,機會也難得。”
來源:天目新聞 | 撰稿:王晶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天目新聞 | 撰稿:王晶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