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水利廳媒體采風 > 圖片展示 新聞詳情
讓“美麗”向“幸福”匯流 浙江推進美麗河湖向“幸福河”迭代升級
央廣網 · 辛文 | 發佈時間2020-11-15 16:35:40    

   行走在浙江的深秋裏,一條條美麗河湖,正在成為“大花園”流動的底色,魚蝦成群、水鳥結伴,産業興旺、遊人如織。

桐廬後溪陳村段.jpg

桐廬後溪陳村段

  以“全域化、高品質”為目標,自2018年以來,浙江深入推進實施“百江千河萬溪水美”工程,完成美麗河湖示範472條(個),啟動建設樂水小鎮167個、水美鄉村753個。一幅幅江南水鄉畫卷徐徐展開,一條條濱水綠色産業發展帶崛起成勢,一張張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網不斷構築……

  “浙”裏的河流湖泊,正在從“安全”“生態”“美麗”“富民”向“幸福”匯流。

  安全為本 生態為先

  建設全域高品質美麗河湖

  展現著湖光山色亭臺樓榭的婀娜風姿,續寫著賓朋紛至歌咏吟唱的浙東詩路盛況,吸收滯納千萬方洪水仍巋然不動,這就是嵊州市湛頭滯洪區 艇湖城市公園。

嵊州市湛頭滯洪區 艇湖城市公園.jpg

嵊州市湛頭滯洪區 艇湖城市公園

  作為曹娥江流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湛頭滯洪區 艇湖城市公園是提高嵊州城區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它依託原有的滯洪區進行改造提升,開挖庫區,新建堤防、堵壩、水閘,整治修復水環境,提升景觀,打造成為集水利、景觀、生態、文化、旅遊于一體的生態之園、城市之肺。

  2019年8月,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正面襲擊嵊州,湛頭滯洪區 艇湖城市公園滯納洪水150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西湖的水量,與北部沿山高排渠、新四明江、屠家埠和浦口2座排澇站等水利設施聯動,打出“泄、滯、排”的組合拳,護衛嵊州市區和經濟開發區毫發無傷。

  近年來,浙江全省“上蓄、中防、下排、外擋”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不斷完善,新增水庫總庫容4.8億立方米、強排能力1689立方米每秒,新建加固幹堤500余公里,中小流域治理4000余公里,河湖庫塘清淤3.7億立方米。各地還通過以路為堤、以山為岸、退田還湖、退堤還河、打通斷頭河等方法,進一步拓展了行洪空間。近年年均洪澇災害直接損失佔GDP比重、受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均較“十二五”降低一半以上。

常山常山港.jpg

常山常山港

  確保防洪安全,高標準建設美麗河湖,這既是浙江站在高品質發展的節點上作出的選擇,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而作出的承諾。2018年起,浙江開展美麗河湖建設,讓美麗河湖成為美麗浙江“大花園”裏最美的風景。高位推動,制定建立完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考核體系,全力實施“百江千河萬溪水美工程”。美麗河湖建設連續兩年入選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全省11個設區市、89個縣(市、區)分別制定實施方案,一張藍圖繪到底。水利和治水辦(河長辦)牽頭抓總,發改、財政、生態環境、建設、文旅、交通、農業農村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在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的故鄉,衢州柯城,一大一小兩棵樹生長在大俱源溪畔。大的那棵是泡桐樹,也就是毛蘆蘆父親為她種下的“嫁粧樹”,小的那棵是自然生長的苦楝樹。得知大俱源溪要開展美麗河湖建設時,她一度以為,這兩棵土生土長的樹可能因為河堤建設被移除。

  “萬萬沒想到,它竟然還在,它竟然還在,我的樹,我的泡桐樹,我的嫁粧樹,竟然還在!”今年8月下旬,毛蘆蘆再次回到故鄉,面對“失而復得”的兩棵“嫁粧樹”,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微信圖片_20201127171113.png

毛蘆蘆和她的兩棵“嫁粧樹”

  不僅是這兩棵“嫁粧樹”,大俱源溪畔的古樹、名木,甚至是棗樹,也大都被保留了下來。衢州市柯城區水利局局長陳宏良道出了個中緣由:“築河堤,我們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也聽取了當地村民的意見,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態。岸邊這些古樹,既能穩固岸坡,又能美化環境。”

  河湖治理從單一的防洪安全向自然保護、生態修復、綜合開發轉變,把防洪排澇作為首要任務、生態修復作為重要舉措、水岸同治作為根本之策。推進“活水入鎮,清水繞村”,以清淤泥、通水系、活水網為重點,建成一大批“會呼吸的河流”。

  共建共用 齊抓共管

  打造美麗河湖風景線

  沿著衢州市信安湖畔的公園,來到了古時衢州最大的碼頭水亭門外。水亭門因水而興,但並有隨水運時代的落幕而衰落,如今它已成為衢州的重點歷史文化街區。衢州河長制巡河積分獎勵兌換點,就坐落在這熙熙攘攘的街區裏。

微信圖片_20201127171117.png

衢州市信安湖

微信圖片_20201127171120.png

信安湖畔絲竹環繞、人水和諧

  衢州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説:“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盡可能發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全民動員、全民護河、全民治水。”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省各地“公眾護水綠水幣”上線運作,三個月就吸引了60萬人註冊參與,是全省河長人數的10倍。此外,“治水公約”實現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全覆蓋,一大批“藍馬甲”“河小二”“河小青”等民間組織開展全民護水行動。

  社會共治共用作為匯聚治水合力、創新治水改革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浙江河湖長效管理、鞏固治水成效的重要舉措。湖州南潯區採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20余億元推進“百漾千河”建設;寧海縣盤活水利資産約70 億元,組建運作水投公司,為水利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10月27日,隨著浙江首本河道水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證書的産生,首筆“河權貸”在青田縣章村鄉吳村村發放,金額20萬元。這是自2014年章村率先探索河道經營權改革,利用“河權到戶”來實施“包河到戶、以河養河”之後的又一突破。

來源:央廣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央廣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