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每週小羊財經咩6.7-6.14
· | 發佈時間2020-06-14 15:33:49    

   不良資産行業快訊

  
  業內大事
  
  1. 恒豐銀行原黨委書記、原董事長蔡國華一案備受矚目。6月9日-6月12日,該案在山東東營市中級法院進行了為期4天的公開開庭審理。檢方指控蔡國華犯有“五宗罪”:
  
  涉嫌濫用職權造成恒豐銀行經濟損失8.9億余元;涉嫌貪污1022萬餘元;涉嫌挪用公款48億元用於個人經營;涉嫌受賄11.8億余元(10.7億余元係未遂);涉嫌違法發放貸款35億元。
  
  而蔡國華本人對被指控的罪狀幾乎都進行了否認,其辯護人也對蔡做了無罪辯護。
  
  2. 萬科551億元拍下廣信資産包三年後正式引入中國信達等戰略投資方。通過轉讓廣州萬溪50%的股份,收回現金390億元。在6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表示,廣信資産包的處置進度和投標時候的預期是有差距的。雖然因歷史問題存在很大的開發難度,但目前已找了解題思路。
  
  點評:影響廣信資産包項目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複雜的債務和訴訟風險。據悉,目前訴訟和債務風險仍待解決。萬科披露,截至目前,已完成1257宗歷史執行案件的結案,但仍有約1500宗執行案件和外部債務待解決,金額約23.91億元。未解決的訴訟和債務可能會引起土地查封、抵押、失信、房屋與地塊佔用以及存款凍結等問題,需要與利益相關方商談並最終妥善解決。(出處:觀點地産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有65隻債券違約,涉及金額814.77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的一半。而在疫情暴發的背景下,不少公司也受到了影響,信用風險仍在持續暴露。
  
  點評:上半年疫情的確加速了部分企業的風險暴露,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或者自身信用品質較低、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的企業,其信用品質受疫情影響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債務置換、債務展期等情況上半年也屢見不鮮,而部分企業在債務置換以及債務展期後仍發生了實質性違約,例如桑德工程和中融新大等企業。(出處:21世紀經濟報道)
  
  4. 6月26日晚間,錦州銀行給出一份與“未經審核與經審核年度業績之重大差異”的財報。該行“難産”數月之久的全年業績情況終於浮現:截至去年年底,該行資産總額為人民幣8366.94億元,同比下降1.1%;不良貸款率為7.70%,同比上升2.71個百分點;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收達人民幣231.70億元,同比增長8.9%。
  
  點評:不良貸款率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宏觀經濟下行;二是該行業務所在區域經濟形勢變差;三是部分行業客戶經營出現困難。(出處:21世紀經濟報道 )
  
  5. 7月4日深夜,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公告警方通報,微貸(杭州)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微貸網”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偵查。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的偵查過程中
  
  點評:早在數月之前,今年5月31日,微貸網官宣,不再經營網貸資訊仲介業務。今年以來,行業整改大潮下疊加疫情等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全國已有多家網貸平臺通過發展電商、參股消費金融、民營銀行或者尋求網路小貸牌照等方式轉型;更多地方和平臺以各種形式“清零”網貸業務。(出處: 券商中國)
  
  6. 為加快完善規則統一的債券市場基礎性制度,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7月2日,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聯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 發展改革委 證監會關於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
  
  點評:近期發生了不少債務人惡意逃廢債的行為,買方機構又往往難以形成合力,在惡意債務人面前如同一盤散沙。為了更好地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責任,必須有專業的違約債資産管理機構,整合買方機構力量,以多元化的手段處置違約債券,倒逼債務人履行契約責任。(出處:浙商資産研究院)
  
  7. 6月30日,據高力國際官方微信披露,其成功助力黃浦區地標性項目——長城金融大廈順利成交。這是上海今年到目前為止,外資機構投資人單體交易額最大的成交,總成交金額近 28 億人民幣。繼前不久摩根士丹利收購上海美恩生物科技廣場後,上海再添一宗商辦大宗交易。而長城金融大廈是長城資産旗下的地産公司長城國富置業的資産。去年年底,長城國富置業便出售了長城金融大廈一處酒店物業。早在2019年12月,滬港聯合公佈稱,與Apollo基金共同組成合營公司,以收購上海市黃浦區打浦路15號稱為長城金融大廈之商業房地産物業的大部分建築面(91,733.35平方米),收購事項代價包括投標按金2.3億元人民幣及額外代價11.35億元人民幣。賣方包括長城國富置業(擁有項目91%股本權益)及上海住宅産業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項目9%股本權益)。
  
  點評:外資另類投資機構對我國不良資産的投資態度一直是持謹慎態度,對資産的偏好僅僅集中在少數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的物業資産,這種投資邏輯與其説是投資不良資産,不如説是借不良資産的渠道收購物業資産,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希望借助AMC通道持有持續增值物業。(出處:浙商資産研究院)
  
  宏觀新聞速遞
  
  國內
  
  綜合:製造業景氣改善。6月全國製造業PMI小幅回升至50.9%,創4月以來新高,且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水準,指向製造業景氣改善。主要分項指標中,需求、生産雙雙回升、價格反彈、庫存好轉。分規模看,大、中型企業PMI雙雙走高,且均處線上,而小型企業PMI由線上降至線下。6月製造業PMI由降轉升,且供需兩端均有改善,經濟增長呈現弱復蘇態勢。而信貸擴張推動各國貨幣增速創新高的背景下,經濟恢復將帶動工業品價格回升,6月PMI價格指數大幅反彈,預示著再通脹過程或重新開啟。
  
  需求:6月新訂單指數回升至51.4%,連續兩個月上行,指向內需持續回暖,6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42.6%,較4月和5月明顯走強,指向外需低位回升。
  
  生産:6月生産指數升至53.9%,創18年以來同期新高,印證6月以來五大集團發電耗煤同比增速9.1%,仍處年內高位。
  
  庫存:6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略回升至47.6%,産成品庫存指數降至46.8%,供需雙雙改善,使得庫存狀況有所好轉。
  
  價格:6月購進價格指數反彈至56.8%,出廠價格指數上行至52.4%,6月以來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國內煤價、鋼價小幅回升,預計PPI環比轉正,同比-2.9%。
  
  金融市場
  
  1. 7月5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度對傳言予以澄清,而這次出馬協助澄清的直接是兩家券商的當事股東方:中信集團確認,目前未討論過任何關於中信證券及中信建投重組合併的方案,也未與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涉及收購中信建投股票的任何協議。中央匯金也表示,公司不存在涉及中信建投證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
  
  點評:這場“誤會”一方面源於對監管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期待,自2019年11月份,監管表態要推進打造航母級券商,行業龍頭就不免背負上了這個重大責任。在經歷廣州證券收購事項後,中信證券資産規模大幅增加,成為業內唯一總資産接近萬億人民幣的券商。但是相比國際頂尖投行高盛,差距依然為碩大的鴻溝。
  
  另一方面,近期,財新援引權威人士消息稱,監管即將選擇一兩家大型銀行試點發放券商牌照,也被視為監管推進打造券商巨無霸的一個舉措,解讀為行業利好。那麼,在這個背景下,彭博社再度發佈券商合併消息,不由被資本市場解讀為監管加速打造航母券商,更進一步增加了可信度。(出處:券商中國)
  
  2. 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更加有效地運用監管政策手段,引導和督促商業銀行全面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和水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中國銀保監會7月2日發佈了《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試行)》
  
  點評:銀保監會鼓勵銀行服務小微,除了銀行自身的業務投放需要以外,還是有一個目的,就是預防實體經濟金融化。在許多行業頭部企業往往佔據著主要的金融資源,這些機構金融化對産業鏈相關企業進行融資,在經營中逐漸偏離主業並與銀行爭利,這是有違經濟發展預期的。(出處:浙商資産研究院)
  
  産經新聞
  
  1. 7月2日,杭州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商品住房公證搖號公開銷售有關要求的通知》。其中,三大政策調整——“限售”、“限購”、“限搖”引發關注。
  
  點評:過去兩年各地的經驗來看,人才政策的調整和放鬆,確實對於樓市需求有著明顯的刺激作用。由於人才房房源佔比一般較小,所以杭州這次的限售等政策,對市場的影響並沒有大到扭轉市場形勢的程度。
  
  但其更重要的意義是,隨著人口流入的狀況在長三角內部也出現分化,反過來也會對樓市需求造成影響,杭州的舉措表明瞭地方政府的一個態度,即人口流入、樓市火熱的地區,也可能收緊政策走向,而不是一味放鬆。(出處:21世紀經濟報道)

來源:    | 撰稿:    | 責編:楊俊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    | 撰稿:    | 責編:楊俊傑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