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大事
1. 3月20日,中國信託業協會官網公佈了2019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其中截至2019年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産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6億元,增幅達159.71%;風險項目個數為1547個,較2018年末增加675個;信託資産風險率從2018年末的0.98%大幅上升至2.67%。
點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産規模顯著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監管部門加大了風險排查的力度和頻率,之前被隱匿的風險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並不意味著增量風險的加速上升。
並預計,隨著風險的充分暴露,信託風險資産規模變化將將趨於平穩,行業整體風險也將逐步從發散進入收斂狀態。(出處:21世紀經濟報道)
2. 日前,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建投中信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並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這是自1999年中國四大AMC成立以來,再次批復成立全國性AMC。與四大AMC背景不同,建投中信由中信證券、建銀投資于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受讓中國老牌券商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産,以資産管理公司的標準進行經營。目前,其股東為中央匯金和中信證券,分別持股70%、30%。
點評:近期全國性不良資産收購機構持續落地,四大行和股份行下設的AIC,銀河資産,建投中信都是具備全國範圍內收購不良資産資質的機構。這些機構普遍存在的特點是專注投行化操作,主要對接國企重組等大型單體項目,對於地方性的業務機會參與不多。新設全國性機構的這種業務偏好可能是因為還處於“政策使命期”,如果進入“商業運作期”後預計將會和四大AMC一樣深入地方。(出處:浙商資産研究院)
3. 瑞銀投資研究部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3月17日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樂觀情況下,今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産生成規模約為3.45萬億,銀行體系能夠維持小幅的利潤正增長水準;較為嚴峻情況下,可能會有5萬億以上的不良資産生成,銀行業整體利潤呈現負增長。
點評:顏湄之認為,目前中小企業貸款、個人貸款的風險表現比較明顯,這兩大業務佔比高的銀行壓力比較大,比如區域性銀行或者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
4. 大型企業貸款項目因疫情難以開展盡調、面談,解禁後會有所反彈,加上政府有意通過大型基建項目對衝經濟下滑,這部分貸款增長趨勢相對較強。
點評:儘管零售貸款短期內明顯回落,她仍然看好消費貸款的發展前景。她認為,信用卡、消費貸、住房按揭等零售貸款利率高於對公貸款,且不良率較低,使得2016年開始大部分銀行的新增貸款投向零售方向。中長期看,零售貸款還是銀行主要發力方向,這也和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更多是由消費帶動的趨勢相符。(出處:界面新聞)
5. 近期,受疫情在全球擴散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加劇,我國金融市場也受到波及。3月17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就疫情衝擊下的我國金融市場走勢、宏觀經濟影響,以及銀行不良貸款變化趨勢等熱點話題發表看法。肖遠企表示,據肖遠企透露,2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微升0.05個百分點。“今後,不良貸款還會繼續有所上升,對此要有客觀預測和具體分析,目前上升的不良貸款和未來可能還要上升的不良貸款,哪些是因為疫情因素造成的,哪些是即使沒有疫情影響也會産生的,對此要加以區分。”肖遠企稱。銀行業抵禦風險的“彈藥”同樣充足。肖遠企稱,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約3萬億元,銀行體系的撥備有近6萬億,相當於1元的不良貸款有2元的撥備覆蓋。“疫情儘管對銀行利潤有負面影響,但預計影響不會太大,銀行利潤增速有望與去年持平。”肖遠企稱,今年銀行貸款增速不會太低,不良貸款率雖然中短期會有所反彈,但長期影響不大,且銀行有較高撥備,不會對利潤造成太多侵蝕。銀行也不一定要追求太高利潤,保持合理的利潤增速,滿足資本補充就可以了。
點評:從銀保監的發言可以分析出,人行降息降準帶來的貨幣性利好大致能夠對衝疫情對銀行體系的衝擊,甚至還有富裕能讓銀行利潤增長加速。反觀今年的金融監管政策導向,整體的政策意圖是讓金融體系平穩過渡與去年持平即可,如果銀行這一端過於利用政策利好可能會違背政策初衷。銀保監講話的意圖可能也是敲打部分銀行。(出處:浙商資産研究院)
6. 日前,安信信託發佈公告稱,新增4宗訴訟案件,案件金額22.7億元。其中,黑河農商行訴訟金額2.3億元,三峽資本訴訟金額5億元,長城資産訴訟金額4.1億元,浙商銀行訴訟金額11.2億元。上述4起訴訟已立案,處在審理階段。
點評:曾有信託業內人士表示,安信信託通過提供直接兜底,面向機構類客戶募集資金。通過資金池,把短期資金投向長期項目。資管新規出臺後,限制了資管供剛性兌付和開展資金池運作。切斷了安信信託的重要資金來源,資金鏈出現問題,無法履行到期兌付的承諾,進而引起訴論。
7. 2019年度公司業績預計虧損30億元到35億元。而上一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3億。由於連續兩年凈利率為負,安信信託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目前股價也一直徘徊在3元附近,曾經的黑馬,已淪為行業的倒數第一。(出處:金融界信託)
宏觀新聞速遞
國內
1. 3月2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發佈會,央行、銀保監、證監會和外匯局多部委介紹應對國際疫情情況,積極通過政策調節維護國內經濟、金融穩定。
點評:近期海外金融市場震蕩,但中國資産表現有韌性。雖然國內市場也受到外部風險的拖累,但整體表現相對穩定。股市方面,MSCI中國A股指數相對MSCI全球股指明顯走強,相對收益超過20%。匯率方面,3月以來美國資管機構流動性風險上升背景下,美國資管機構兌付壓力上升使得美元需求大幅上升,這一過程中,幾乎所有貨幣相對美元均貶值,而人民幣相對美元僅貶值1.5%,大幅好于日元的-2.7%、歐元的-3.1%、英鎊的-9.3%、挪威克朗的-19.7%。CDS方面,北美市場企業債CDS基差出現大幅跳升,歐洲邊緣國家CDS也出現較大幅度上升,新興市場整體CDX指數已上升至超過2015年的高點,但中國仍處於2012年以來偏低水準。整體而言,在近期的海外市場震蕩中,中國資産表現出了相對的韌性。
國內政策調節發力,助推經濟觸底回升,有序復産復工。相較于海外可能受疫情影響陷入信用緊縮,我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的調節空間更足,有助於助推經濟從底部回升。財政方面政策繼續發力,減稅降費推進,並適當轉向對衝企業和居民在疫情中的損失。貨幣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利率下行,並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獨特作用。3月22日國務院新聞會上也明確提出M2可以高於名義GDP增速。相關政策調控有利於對衝經濟風險,疊加國內疫情防控穩定,復産復工有序推進,國內經濟最差階段正逐漸過去。
儘管短期內市場受境內外恐慌情緒擾動,但環境長期向好,市場短期恐慌或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創造機遇。正如李超主席在22日新聞發佈會中所言,當前上證綜指的市盈率不超過12倍,上證50市盈率不到9倍,無論跟境外市場橫向相比,還是跟我國股市歷史縱向相比都處於較低水準,具有投資價值。在3月17日的報告《市場短期的恐慌,是長期投資者獲利的來源》中,我們指出儘管短期內市場受境內外恐慌情緒擾動,但在國內疫情防控向好、經濟大概率觸底爬坡背景下,疊加全球流動性進一步釋放,市場短期恐慌或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創造機遇。(出處:王涵論宏觀)
國際
1. 3月20日,負責美聯儲貨幣操作的紐約聯儲宣佈,將在三月底之前,每天向大型銀行提供1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萬億元)的隔夜貸款。此外,它每週還提供1萬億美元的14天期貸款。
點評:美聯儲正在採取所有緊急措施,都是為了向金融系統注入現金。由於投資者拋售美國國債、市政債券和其他證券,金融系統對美元的需求大幅上升。隨著經濟可能陷入衰退,銀行、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對持有可能貶值的證券越來越謹慎。(出處:券商中國)
金融市場
1. 3月20日晚間,監管層對再融資市場表態稱,部分條款調整並非放鬆再融資監管要求,併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事項的監管要求》,給戰略投資者給出了清晰認定。
點評:相比前幾年的戰投規定,證監會對戰投方式的定增標準有所鬆綁,價格鎖定打八折,鎖定期18個月,對一些合格戰投誘惑力依然比較大。受訪人士認為,在新的標準下,採用引入戰投方式來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會很少,未來的趨勢就是“強強聯合”。(出處: 券商中國)
2. 在22日早間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針對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和A股波動,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給出了最新回應。
點評:李超表示,現在A股市場的估值還是比較低的,投資價值顯現,境外市場的劇烈波動對A股是有影響的,但這個影響是可控的、有限的、階段性的,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不是顛覆性、根本性的衝擊。(出處:券商中國)
産經新聞
1. 3月19日證監會發佈通知,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3月30日上市LPG期貨,LPG期權合約也將在相應期貨合約有成交的以下一個交易日正式掛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LPG不僅是我國首個氣體能源衍生品,也是我國首個期貨、期權同時上市的品種。一個品種、兩個工具,連接期貨與現貨市場。LPG期貨、期權在全球疫情蔓延、國際油價暴跌之際誕生,將助力LPG産業解原油大跌之困局,成為産業鏈企業對衝價格風險、實現平穩發展的有力工具。
點評:3個月的時間,國際油價暴跌62%,引起國內外石油化工板塊的巨震,價格波動已經傳導到下游的各個領域。在價格波動風險四伏的化工市場上,國內原油、聚烯烴、苯乙烯等産業鏈企業無疑是幸運的,國內期貨市場在價格下跌中為企業多了一個避險工具和價格信號。(出處: 券商中國)
來源: | 撰稿: | 責編:楊俊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 | 撰稿: | 責編:楊俊傑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