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大省浙江,該如何做優做強做大國有企業?
從這兩天剛剛公佈的浙江省國貿集團2020年“成績單”裏,或能找到答案。
2020年,省國貿集團營業收入達719.06億元,相較“十三五”開局實現翻一番;凈資産從176.9億元增長到406.41億元,若加上用經營性利潤消化風險資産減值損失40.61億元,實現增長1.5倍多;利潤總額從10.6億元增長到36.04億元,實現增長2倍以上。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曾經的省國貿集團是一個子公司頻頻“暴雷”的問題企業。幾年時間裏,國貿集團是如何實現這樣的蝶變的?它從一個“問題學生”到一個“優等生”關鍵何在?國貿集團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的秘訣所在?
每天處理超一億元不良資産
談及一年30多億元的利潤,省國貿集團董事長樓晶很是平靜。他説,更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是,過去這幾年,旗下的浙江省浙商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平均每天處置超1億元不良資産。以一己之力,壓降浙江省內銀行不良貸款率足足1.6個百分點。
“盈利是企業發展的前提;但國企發展的初衷絕不是為了賺錢。”樓晶告訴記者,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國貿集團從來不曾忘記自己作為國企的社會責任。
5年來,國貿集團勇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浙商資産副總經理陳健舉例到,去年浙商資産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有效緩解了台州某上市公司償債壓力。
該公司在獲得了寶貴的流動性資金後,拓展先進産能,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9.67億元,同比增長61.69%,實現凈利潤5899萬元,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
事實上,浙商資産像這樣服務實體經濟的案例不勝枚舉。據統計,浙商資産累計收購不良資産債權本金超3500億元、幫扶237家企業、保障超10萬人就業,化解超1180億元債務危機,穩居全國地方AMC首位。
此外,國貿集團旗下的浙江東方金控公司也設立長三角、數字經濟等新型産業基金,先後助推10家企業上市。
在商貿領域,省國貿集團也一手擴大原有出口業務,一手響應國家擴大進口的要求。僅子公司浙江土産畜産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就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簽下採購訂單超5500萬美元。
同時,省國貿集團加快構建醫藥健康全産業鏈,力爭成為健康浙江建設引領者。其中,英特集團擁有省內最全藥械配送體系,承擔70%以上省級醫藥儲備任務,為全省抗疫保供作出重大貢獻;控股子公司康恩貝股份致力發展現代植物藥,開發17個銷售過億品牌,累計獲專利400多項,承擔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和科技部重大項目2個。
一流的産業佈局造就一流的産業
“就剛剛,我們國貿集團又凈賺了2億元左右!”1月11日上午的採訪中,省國貿集團總經理孫建華突然和記者分享了一則好消息。原來,省國貿集團旗下子公司浙江省浙商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了一個不良資産項目的線上拍賣。
別看如今的國貿集團動輒進賬數億元;可就在幾年前,這家外貿企業還主要靠著業務員們一分錢一分錢地從服裝鞋包等外貿産品上摳利潤。2016年,國貿集團的營收中有86.63%來自外貿。
近年來,國貿集團堅持轉型升級,這樣單一的産業結構得以扭轉。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單單浙商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處置不良資産回款總金額超過300億元,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孫建華介紹,之所以他們處置不良資産能做一件成一件,利用好職業經理人的專業度是關鍵。據了解,在浙商資産500人團隊中,有100多位是具有註冊會計師資格、資産評估師、法律職業資格及高級職稱等專業人才。
以公司總經理李偉達為例,原先便是平安銀行杭州分行的副行長,作為職業經理人成功引入。在11日成功拍賣的項目中,他帶領的團隊就發揮了關鍵作用。
之前,浙商資産以超過6億元的價格戰略性拿下了這個項目,並且在手裏一囤就是三年。期間的資金成本就超1億元,他們也遭到了不少質疑的聲音。最終,2億元的凈利潤也證明了這支專業團隊的眼光和運營能力。
過去四年,國貿集團還在醫藥産業一步一個臺階,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2017年,省國貿集團控股英特集團;2018年,成立全國首家省級中醫藥健康産業集團;2019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央企華潤醫藥。尤其值得一提是,2020年省國貿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康恩貝股份。
讓許多人更意外的是,在實現控股後,省國貿集團繼續讓胡季強任董事長。這表明瞭省國貿集團市場化運營康恩貝的決心,也讓胡季強更加堅信當初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接受採訪中,胡季強曾表示,省國貿集團具備更好應對變局的能力,也能夠補齊民營企業在諸如融資等資源獲取及整合資源等方面的短板。
在新板塊加速佈局的同時,國貿集團也在原有商貿板塊加快“瘦身健體”。過去5年裏,國貿集團通過破産、歇業、整合等方式優化重組,將15家二級商貿企業整合至6家,另新設跨境電商和外綜服平臺“國貿雲商”、專業進口平臺國際供應鏈公司。別看企業少了,國貿集團的商貿板塊營收卻不減反增,利潤增加了6.67億元,自營業務、拳頭産品佔比分別提升至74%、40%。
今天的國貿集團已然構建了面向未來的一流産業結構,商貿、金融、醫藥三大板塊業務規模分別佔比32.70%、26.86%、40.66%。
黨建是國企的第一競爭力
歷時兩年多,2020年6月30日,省國貿集糰子公司之一的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醫保公司”)終於完成了破産重整,上半年實現利潤1051萬元。
然而,就在四年前,該公司還因違規經營,有8億元應收款項嚴重逾期,公司資金鏈斷鏈。彼時,正是因為醫保公司危機這個“導火索”,國貿集團領導班子大調整——樓晶、孫建華臨危受命,分別出任省國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然而,就在宣佈任命消息的集團領導幹部大會上,一些子公司的中層幹部卻三三兩兩、姍姍來遲,有的甚至端著茶杯踱步走進會場;入座後,依然交頭接耳。
剛剛履新的樓晶、孫建華見微知著,找到了集團風險頻發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國企黨建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
“國企的第一競爭力就是黨建,抓國貿的發展也要從抓黨建做起。”在之後的集中調研中,樓晶和孫建華的這一看法更加堅定。
的確,當時的國貿集團,“集而不團”的現象突出。由於子公司大多是專業性極強的業務單位,又先於總部成立,集團管控能力有限,尤其是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問題叢生。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國貿集團著手實施了黨建“七大工程”,把黨的領導嵌入所有子公司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新增調整黨委副書記25人次、紀委書記13人次,配備專職黨務幹部198人,並出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25條”。
“尤為關鍵的是,國貿集團認真落實重大事項黨委會前置研究程式,充分發揮黨委把關定向功能。”國貿集糰子公司省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顏雷翔介紹,集團要求“三重一大”事項必須先通過黨委會研究討論,再提交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決策,確保黨委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
在國貿集團,曾多次負責處理子公司危機的副總經理黃道領曾被人稱為“救火隊長”。不過這兩年,隨著黨建加強、風控體系健全完善,國貿集團實現了重大風險“零新增”的轉變。
如今,黃道領“救火隊長”的這個外號,也漸漸沒那麼多人提起了。
這個昔日子公司頻頻暴雷的國企“後進生”,終於成為全省國企做優做強做大的標兵,省屬國企考核排名從14位躍居到第2位。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涌金樓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涌金樓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