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網路市場秩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網信辦、郵政局等8部門於今年6月至11月聯合開展2019網路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對於許多喜歡“海淘”的消費者來説,這無疑預示著,一個更清朗的代購環境正在到來。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習慣了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在享受到網際網路便捷、省時省力的優點後,時間久了也會面臨另一個難題——商品真假難辨、魚龍混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足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週全的購物體驗之時,海外代購也亂象頻發,假貨問題、品質困擾、維權艱難……一些商家以“代購”之名行售假之實,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相關案例數不勝數。
今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但事實上,不少代購者並無法定經營許可證,多是私下交易,在回國通關時超過免稅額度的部分也未按規定向海關申報納稅。這樣不僅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還會給消費者自身售後維權製造障礙,更有可能觸犯刑法。
2018年11月,廣東就曾曝光某網店店主因境外代購服飾,逃稅達300萬元人民幣,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人民幣。法律底線不容觸犯,也給不少之前將“代購”作為主業或兼職的賣家敲響了警鐘。根據《電商法》的規定,從事代購活動必須登記,並依法納稅。之前代購市場無序發展、野蠻生長的階段已一去不返。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網劍行動明確指出將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釋放的是進一步規範“海淘”“代購”市場秩序的信號,也展示出監管部門對於“海淘”亂象絕不手軟、堅決打擊的決心。
售後差、維權難
海外代購從來就不應是法外之地。一直以來,“代購”“海淘”雖帶來不少便利,卻也因“假貨”“維權難”“售後差”等問題飽受詬病。有的消費者花高價在代購商處購買奢侈品,結果被騙,有的消費者合法維權時卻被商家以“批次有不同”“國內外産品有差別”等各種藉口搪塞。過程之糟心、維權之艱難,不只影響用戶體驗,更讓一些消費者深受其害。某些代購商家,由於買家無法核實其真實身份,更增加了維權成本,時間久了往往不了了之。長此以往,對於業態的良性有序發展也將産生惡劣影響。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今年3月時,就曾發佈2018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其中指出,“‘海淘代購’廣受追捧的同時,商品品質及售後服務卻難以保證,消費者個人資訊遭受侵犯、電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時有發生”。可見,距離讓消費者“放心買買買”的目標,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位長期做德國代購的賣家告訴記者,代購市場中良莠不齊現象的確存在,但《電商法》頒布後,在很大程度上規範了市場秩序。他坦言,自己之前也並未擁有代購營業證,但現在已經線上申請了電子營業執照,他的不少代購同行也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擁抱、嚴格遵守行業規範和相關法律。
誠信的生意才會做大
《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的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在如此可觀的用戶規模之下,如何讓消費者“買得放心”“淘得安心”,如何促進業態持續向好發展,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業內專家指出,從嚴監管並非旨在打擊代購行為,而是引導其在良性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無論是著眼于行業發展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都將産生深遠影響。對於代購活動的經營者來説,只要誠信、守法經營,就不必擔憂自己的生意會“難做”,只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與此同時,專家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需要購買海外商品時,一定要盡可能地選擇正規渠道或平臺購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若是需要託人代購,也要掌握對方真實身份以及産品來源,切勿隨意相信某些聊天群內發佈的代購廣告,以防花了高價買到假貨,上當受騙。
這次的網劍行動,再次釋放了監管必將從嚴的信號。不管是海外代購還是跨境電商,一定要合規合法,正當經營,絕不觸犯法律底線,為消費者創設省心、安心的購物環境。否則,一定會被市場淘汰,留給他們的時間可不多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