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印發的《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資訊技術手段,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系統整合,對接各級醫療機構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資訊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養老服務。
如今,依託網際網路平臺,線上諮詢、預約掛號,以及為老年人提供家政、關懷陪伴等養老互助服務層出不窮;為老年人設計的健康手環、健康腕錶等可穿戴監護設備也日漸流行……網際網路為老年人帶來了哪些新變化?如何借助網際網路推進我國養老服務轉型升級?
“網路賦能”重構老年人生活
今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微信拜年、紅包祝福等網路交流方式不僅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也被不少老年人接受和使用。
日前,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社交網路與賦能研究報告》顯示,從老年人使用的微信功能中,除了最常使用的語音或文字聊天之外,超過半數的老人會使用視頻聊天、微信群、朋友圈、發紅包等功能。
據該報告顯示,近80%的老年人表示,在網路上閱讀新聞可增加獲取資訊的渠道、增加生活常識、拓展興趣愛好。而在自由表達意見、使用最新産品等方面,使用網路的老年人明顯比未使用網路的老年人更佔優勢。
“網路對老年人的影響主要在於工具性賦能、社會參與賦能和情感賦能。”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朱迪認為,網際網路逐漸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為老年人的交流方式增加新途徑,使老年人能夠通過網路參與個體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實踐,獲取更多資訊,培養興趣愛好,增加情感表達,改善孤獨狀態。
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天夫看來,語音、視頻等網路功能增強了老年人與子女的異地代際交流,提升了家庭凝聚力和歸屬感,“網際網路賦予老年人更多的機會和能力,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養老過程中來,實現養老觀念的轉變”。
網際網路養老服務需求豐富多樣
“在這裡養老能體驗不一樣的精彩,感受不一樣的快樂。”家住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光明社區的老人王樹義説。作者了解到,日前龍潭街道與50+生活館進行為老服務合作,老年人可通過微信預約、資訊服務平臺等參與文化養老活動,並享受到老年餐桌、心理輔導等養老服務。
“虛擬養老院、老年人智慧可穿戴設備等都是很好的嘗試。”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方彧説,老年人對於網際網路養老,尤其是網際網路醫療等服務的需求是豐富多樣的,要真正把技術和服務結合起來,使養老服務更加多元化。
目前,我國養老方式主要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及社區養老,其中居家養老佔96%,機構養老佔3%,社區養老佔1%。據測算,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7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養老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調查顯示,老年人在使用網際網路醫療的過程中,多數也只使用預約、掛號功能,對於藥品配送、問診、報告等功能很少使用。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當前我國老年人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使用率仍然較低。
專家建議,要培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推動企業和健康養老機構充分運用智慧健康養老産品,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資訊化服務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
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創新
養老服務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産業。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和人民生活水準逐步提高,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對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創新,建立醫養結合綠色通道,促進老年産品用品升級;到2020年,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供給結構更加合理,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行業品質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業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我國‘網際網路+養老’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市場還需要去開拓和探索。”方彧認為,隨著市場化的推進,要從企業生存環境的良性迴圈入手,找到一個可營利、可持續的“網際網路+養老”商業模式,利用資訊化手段,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水準。
朱迪表示,在老年群體中,網際網路資源分佈並非均衡,有的老人可能買不起電腦、智慧手機等設備,或在網際網路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未來應創造條件,跨越‘數字鴻溝’,增加無法接觸網際網路的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供給。”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讓養老更"智慧" "網際網路+"助推養老服務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