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整治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 你的資訊被賣了嗎?

  網際網路時代,智慧手機和網路帶來的便利和福利,早已讓你享受到並不斷為之點讚。可是,你有否深刻地,或者是不經意地思索過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你一個看似帶有普遍性的上網小舉動,會在瞬間洩露你的隱私,影響你的安全,讓你形同裸奔!

3.jpg

  公安部自今年4月起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累計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繳獲資訊230余億條,清理違法有害資訊35.2萬餘條,關停網站、欄目610余個,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持續高發、屢打不絕,滋生電信詐騙、網路詐騙、敲詐勒索等下游犯罪,社會危害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公安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公安機關以打擊侵犯公民的個人基本資訊和身份認證資訊為重點,最大限度遏制電信詐騙、網路詐騙、網路盜竊、敲詐勒索等犯罪活動,切實保障公民個人資訊安全,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各地公安機關精心組織、迅速行動,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工作專班,多措並舉、多管齊下,深入開展打擊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整治網路秩序等專項工作。
  
  據了解,當前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活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資訊種類多樣、涉及人員眾多。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資訊已經從簡單的身份資訊、電話號碼、家庭地址等,擴展到手機通訊錄和手機短信、網路賬號和密碼、銀行賬號和密碼、購物記錄、出行記錄等,被侵害的人員涉及各地各行各業。二是形成了“源頭—中間商—非法使用人員”利益鏈條和黑色産業。各層級人員身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叉,形成了非法獲取、販賣、使用的利益鏈條,以及以牟取不法利益為目的、市場化運作、專業分工實施、交易金額巨大的黑色産業。三是資訊洩露源頭多樣化。經過公安機關多次打擊整治,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機構以及個體企業相關人員參與的洩露活動更加隱蔽,而“駭客”通過技術手段實施攻擊、撞庫或利用釣魚網站、木馬、免費WIFI、惡意APP等“技術類”竊取方式成為重要源頭。
  
  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機關將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不間斷地開展打擊行動,通過及時查處、有效打擊、清理整治,全力推進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最大限度遏制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活動。
  
  同時,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群眾,要切實增強個人資訊安全保護意識,防止個人資訊被不法分子侵害造成損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公安部整治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 你的資訊被賣了嗎?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