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時,記者在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二樓實驗室看到:一條條金燦燦的野生大黃魚,“躺”在一個個白色托盤裏,研究人員有的稱重測量,有的解剖取樣。
“這批野生大黃魚有70尾,加上上批一次性捕獲的101尾,3天內共捕獲171尾,這是20年來我們島礁水域資源調查中捕獲大黃魚最多的一年。”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漁業資源與生態研究室副主任蔣日進欣喜地告訴記者,經過綜合比對大黃魚的體型、魚鰭等特徵,可基本確定這171尾都是野生大黃魚;從20年的資源調查來看,今年是舟山大黃魚資源密度最多的一年。
據介紹,這171尾大黃魚是用拖網、刺網作業捕獲的。剛到實驗室的70尾舟山大黃魚,分別在中街山列島和馬鞍山列島捕獲;此前101尾則是在馬鞍列島捕獲的。
“秋冬之交,是大黃魚索餌、繁殖的季節,中街山列島、馬鞍列島周圍是大黃魚傳統的活動海域。”蔣日進介紹,根據島礁水域資源調查的需要,今年10月下旬出海調查,結果令人驚喜。
條重普遍在150克左右,其中最大的一條體長32釐米、超過400克……首批101尾的基礎實驗報告已出爐。“我們先做外表資訊測定,看看年齡等情況,然後再對它們進行生物學研究,分析性腺成熟度、胃內的食物組成等。”蔣日進指著單獨存放在實驗瓶中的幾尾稚魚説,“這幾尾稚魚也是此次調查中捕獲的,形態特徵不是很明顯,想通過分子鑒定來判定它們是不是大黃魚。”
大黃魚,貴為東海漁場“四大經濟魚類”之首,曾是舟山漁民的驕傲。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之後,大黃魚資源遭到破壞,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舟山海域鮮見野生大黃魚的身影。呼喚大黃魚回歸,浙江省開展大黃魚增殖放流工作,浙江海洋大學和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相繼承擔“舟山漁場大黃魚資源重建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牧場增殖聚魚”課題。
“今年大黃魚特別多,前幾年很難抲到,抲到也是個位數。”66歲普陀老漁民陳國忠連續多年參與了調查活動,“這次最多一網有幾十根,估計與每年增殖放流有關,海洋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此次調查發現,大黃魚的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PUE)相當高,這是資源量狀態的最直接衡量指標。蔣日進説:“大黃魚,魚卵、仔魚密度數量相比往年有所升高,説明大黃魚資源恢復得越來越好。”
來源: 舟山日報 | 撰稿:劉浩 王菲 徐祝君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