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國慶假期,在天臺縣三州鄉“共用村落”的茶産業片區,上空有2架無人機穿梭航拍,監控茶葉生長環境;地上則有智慧化設備實時監測茶田溫度、濕度。該片區由4個村莊組成,平均海拔500米,在片區聯盟推動下,各村共用茶産業數字化改革成果,採用自動化設備,在節約大量人力資源的同時,茶葉年産量提高了12%,茶葉均價也上漲了50元/斤。
類似三州鄉茶産業片區這樣片區化組團的“共用村落”,在天臺縣共有61個。何為“共用村落”?基於地緣相鄰、産業相近的“同類項”,每個片區的幾個村落成立黨建聯盟,因地制宜,共用山水資源、資金、人才、公共服務等各種要素,抱團發展。
從天台山大瀑布景區,到隋代古剎國清寺,還有不遠處的瓊臺仙谷,沿路山水秀美、花木蔥蘢……塔後片區的“共用村落”,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由8個村莊和1個社區組成。“我們要串聯景區空間,打破各村壁壘,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天臺縣赤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曹潔華介紹,各村、社區共同提升鄉村顏值,建起美麗庭院、村路等,製作一體化導覽標示,實施交通聯運,使遊客行程靈活覆蓋各個景區。同時,片區內陸續做起民宿(農家樂)、文旅康養、觀光農業、紅色旅遊等産業,並與高校院所合作,開展鄉村傳統文化挖掘、中草藥文創産品開發、鄉村影像田野調查、鄉村農副産品提升開發,聯合舉辦各類音樂節、美食節、體育競技等活動,把鄉村經濟輻射到各個村落。去年,片區內接待遊客約27萬人次,營業收入約2400萬元。
“共用村落”模式在天臺各個片區生根發芽,産生了不同的特色和成效。福溪街道灘嶺片區擁有“致富金果”——7個村莊400多家農戶組成蜜梨産業“共用村落”,接受統一種植採摘技術指導,同步建立蜜梨數字化追溯系統。今年夏天,灘嶺蜜梨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銷售額達7500多萬元。
秋意漸濃,南屏鄉南黃古道片區的3個村莊又將憑藉“紅楓節”刷屏朋友圈。為了幫助農戶把好風景變為好收入,當地已經建好農産品展銷中心、花海遊步道、文創一條街等。今年上半年,該片區已經接待遊客18.2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935萬元;下半年有了“紅楓節”,更是遊客如織,收入還能加倍。
龍溪鄉共用閒置資源,寒山片區4個村莊積極盤活閒置土地1000余畝、農房100余間,農戶以“土地入股”“房屋入股”模式,由村集體統一進行修繕、裝修,集中盤給社會工商資本,發展鄉村研學、康養、文創等業態,4個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50余萬元,每戶增收3000多元。
近3年來,天臺61個片區的“共用村落”累計投資達20多億元,帶動片區內百姓年均增收10%以上。
來源: 浙江線上 | 撰稿:楊群 徐平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