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衢州 新聞詳情 A- A+
衢州常山“父親的水稻田” 種出土地新價值
發佈時間:2021-11-09 10:54:45    

  鄉愁可以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也可以是一粒晶瑩的稻米。11月6日,常山縣天馬街道天安村450畝以傳統農耕方式種植的水稻開始收割。“父親的水稻田”基地建設負責人楊建平告訴記者,雖然稻子尚在收割,但以“父親的水稻田”為標簽的“鄉愁稻米”已被眾多稻友以會費的形式預訂。“目前稻友會有137位核心稻友,會費收入221萬元。”

  據悉,對於核心稻友會員,5年裏每年能在約定的時間,分6次收到總共60公斤稻米。楊建平透露,以會員制的形式,相當於把5年的稻米銷售提前鎖定。按會員價每公斤60元計算,每畝稻田收益可達1.5萬元,相比普通稻田收益高出約10倍。

  “父親的水稻田”傳統農耕實驗,由定居杭州的常山籍青年作家周華誠發起,以老家天馬街道五聯村其父親週全仔承包的4畝水稻田為試驗田。項目于2014年正式實施,首季有68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各界人士成為稻友。稻友及其子女自願參與從水稻播種到收割的整個生産過程,並以每公斤60元的價格分享所産出的稻米。周華誠説,田地産出微薄,傳統的農耕文化已經後繼乏人。發起“父親的水稻田”項目的初衷,是為了恢復生態種植,挽留傳統文化,讓土地更有價值,也讓農民這個身份更有尊嚴。同時,稻友們在與土地的親密接觸中,體驗勞作的價值與美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敬仰農耕文化的種子。

  週全仔當初對兒子的決定充滿疑慮,如今則樂享被稻友們尊稱的“稻田大學校長”頭銜。他説,“父親的水稻田”項目也是為了“讓年輕人知道碗裏的飯是怎麼來的”。

  原在杭州從事金融投資、同樣抱著重新發現鄉村價值和勞動價值理想的楊建平,3年前選擇回家鄉天安村發展農業,找到鄰村的周華誠,商談如何攜手做大“父親的水稻田”。今年,“父親的水稻田”從五聯村擴展到天安村,面積從4畝擴大到450畝,從一位“父親”增加到50位“父親”共同參與。

  在天安村一處約4000平方米的廢棄養鴨場,楊建平告訴記者,這裡將被改建為稻文化展示館,既有稻米的倉儲、加工功能,還將融入稻米産品的製作體驗等內容。同時,一條5.4公里長、串起五聯村和天安村的研學線路正在規劃,參與研學的孩子將在穿越稻田、村莊、農舍、樹林中,領略田園風光,體驗農耕文化。

  楊建平透露,對於“父親的水稻田”這個文化品牌,在條件成熟時,將作為區域公共品牌進行共用。

來源: 衢州日報    | 撰稿:姚沐水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