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衢州 新聞詳情 A- A+
“巨型稻”在開化栽培成功
發佈時間:2021-10-27 15:30:38    

  猶如高粱一般的稻株粗壯挺拔,穗長粒多,株高在1.8米至2.2米之間。10月20日,記者來到開化縣華埠鎮新青陽村的童氏家庭農場,看到了這種特別的“巨型稻”,農場主童開化走到稻田裏,整個人被稻稈“淹沒”了,他伸直一隻手臂才夠到一株最長的稻穗。

  “我測量過,這最高的稻稈達到了2.2米。”童開化介紹,今年農場栽培了10畝“巨型稻”,估計畝産達800公斤。“巨型稻”的特點是植株高大、稻稈粗壯,抗病能力強,且耐淹澇、耐鹽鹼,結實率高。

  “其實,我們在去年就開始試種‘巨型稻’了。”一旁的華埠鎮金色黨建聯盟黨支部書記鄭初一相告,“巨型稻”的種子是他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學習考察時引進的,考慮到這“巨型稻”株高2米多,適合給遊客觀賞,就決定找一個農場試種。因為童開化種了多年的水稻,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就選擇這裡作為“巨型稻”的試驗田。

  2020年,童氏家庭農場試種15畝“巨型稻”,其中1.6畝稻田推行“水稻—泥鰍”的立體種養模式。去年,童開化在5月11日播種,6月8日把秧苗移栽到田裏。“這新品種從小個子就高,生長很快,移栽時與常規水稻相比要高出一倍多,移栽後成活快,施肥以複合肥為主。”童開化説,去年他種的是超豐6號“巨型稻”,稻株高1.8米。可是,一場大水讓“巨型稻”的産量大減,每畝産量只有450公斤。而稻田裏套養的泥鰍也全跑掉了。

  今年,鄭初一又從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購進2.5公斤“巨型稻”種子。

  “今年我們選種的品種是超豐8號,畝産是800公斤到1000公斤。”鄭初一介紹,秧苗的播種時間是5月8日,在6月1日移栽到大田。

  今年,童開化加強田間管理,主要施有機肥,只在秧苗時治過一次蟲。“這個新品種分蘗力強,適合稀植。”童開化説,移栽時,秧苗的行株距是40釐米×50釐米,一株“巨型稻”的分蘗達35個到40個。今年氣溫高,“巨型稻”生長不錯,單穗最高達到600多粒。

  今年,他們引種“巨型稻”成功了,但是有一個缺點,在10月份稻田裏有一部分“巨型稻”倒伏。

  “倒伏,可能與施肥有關。”鄭初一分析,要解決倒伏問題,需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再是在播種時間上的把控。總的來説,開化引種“巨型稻”是成功的,該品種不但本身産量高,而且因株高特別適合種養結合。“巨型稻”的核心優勢在於“足夠高”,適合“稻魚共養”,巨大的“個子”,分蘗力強,適合稀植,種的行株距如果是80釐米×80釐米,人可以進出,能為水産與蛙類動物提供足夠的蔭涼與棲息地,有利於發展立體種養生態農業。而在稻田養殖泥鰍的情況下,估計一畝能增收1萬元。

  “經過3到5年的摸索與實踐,推廣‘巨型稻’的栽培,能成為山區農民的一個共富模式。”鄭初一説,如果一畝“巨型稻”能增産100公斤,開化的1萬畝糧田就能增收100萬公斤糧食,這個新品種值得推廣。

來源: 衢州日報    | 撰稿:胡宗仁 通訊員 李霞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