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衢州 新聞詳情 A- A+
衢州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公佈
發佈時間:2021-08-27 17:37:49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共建共用、改革創新、系統觀念“五大工作原則”,對標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深入貫徹“八八戰略”、踐行“八個囑託”、推進“八大任務”,以全力打造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為戰略目標,以加快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為戰略抓手,以浙西省級新區為戰略平臺,按照到2025年、2035年“兩階段發展目標”,聚焦浙江所需、衢州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創造性系統性落實各項目標任務,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為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提供衢州實踐、衢州樣本,特製定“十四五”時期行動計劃如下。

  一、發展目標

  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為主攻方向,力爭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在高品質發展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到2025年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階段性標誌性成果。

  ——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形成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新格局。浙西省級新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城市發展格局實現從“跨江發展”邁向“擁江發展”。公鐵空水多式聯運樞紐港基本建成,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衢州聯動創新區功能凸顯,“聚浙西、通四省、聯全國”的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形成。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和重大商業配套設施在四省邊際地區達到領先水準,目的地和集散地功能更加完備,區域要素流動更加充分,城市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競爭力不斷提升,市區人口規模達到100萬人左右,市域城鎮化率達到66%以上,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基本建成綜合交通、商貿物流、教育醫療、綠色金融、人才集聚、美麗經濟、數字經濟“七個橋頭堡”。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杭衢同城化一體化深度推進,融杭聯甬接滬開放合作更加深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行動節點城市基本建成,衢麗花園城市群協同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成為杭州都市圈西翼門戶和浙江內陸開放橋頭堡。

  ——營商環境建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形成四省邊際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模式。營商環境成為最大的競爭優勢,阻礙營商環境建設的體制機制問題基本清除,産業集群、招商體系、營商生態優化互促的良性迴圈加快構建,成為全國跨省協同治理高效服務典範城市,“全國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成果不斷鞏固。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明顯提高,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500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穩步提高;固定資産投資五年累計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速快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創業創新創造動能充分釋放,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8%,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成為四省邊際極具影響力吸引力的人才流入地。産業競爭優勢明顯提升,先進製造業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美麗經濟幸福産業和數字經濟智慧産業成為重要增量,新材料、新能源、積體電路、智慧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六大標誌性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四省邊際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四省邊際生命健康産業創新高地、全國新材料産業集聚高地初步形成。

  ——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圖景全面呈現,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新示範。美麗衢州建設取得新成效,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建設一體推進,構建形成全域美麗、共用美麗新格局,“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打造成為衢州版“富春山居圖”,基本建成美麗浙江先行示範區。生態環境品質不斷優化,碳排放達峰行動高標實施,市區PM2.5平均濃度小于26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以上,生態環境滿意度達到92%,公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本底不斷夯實,生態成為重要競爭力和響亮品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充分拓寬,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構建,高水準建設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全面呈現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圖景,進一步彰顯國際花園城市特色魅力,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成果的重要窗口。

  ——城鄉未來社區更加美好,成為四省邊際共建共用品質生活新典範。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的群體比例達到60%、20-60萬元的群體比例力爭達到30%。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8以內,各縣(市、區)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縮小到1.55以內。低收入群體增收能力、生活品質和社會福利水準明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15分鐘幸福生活圈”基本建成,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達到更高水準。鼓勵優生優育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體系更加優質,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90%以上;高品質教育體系基本建成,縣域義務教育校際差異系數持續縮小,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8%以上,兒童平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5.5年,教育各項指標走在四省邊際地區前列;終身職業培訓制度更加健全,技能人才佔從業人員比例提高到35%;健康衢州基本建成,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逐步下降,城鄉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更加充沛;立體型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實現法定人員社保全覆蓋;多層面養老體系基本構建完善,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社會救助的民生兜底保障功能不斷增強;低保標準增幅不低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受益覆蓋率達到23%。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需改盡改,城鄉未來社區建設全面推進,人人共用的數字社會加快形成。

  ——精神文明更加富足,成為四省邊際文化文明新高地。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社會新風尚更加鮮明,形成具有衢州辨識度的文化標簽和獨具特色魅力的文化高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紅色基因廣泛傳承,人文精神凝聚力顯著增強,人文關懷體現到城鄉每個角落。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品牌持續擦亮,建成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示範區。“推動南孔文化重重落地”取得突破性進展,南孔聖地文化旅遊區成功創建5A級景區,儒學文化産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建成“世界圍棋聖地”,南孔文化、圍棋文化特色進一步彰顯,清漾毛氏文化、趙抃廉政文化、針灸文化等區域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産業實現長足發展,文化産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一體的現代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全面覆蓋,市、縣、鄉三級文化設施覆蓋達標率100%。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全域建成新時代文明生活示範市,文明好習慣養成實現率達到90%以上,“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影響力帶動力持續提升,成為“浙江有禮”的標桿示範。

  ——數字化改革賦能更加有力,形成四省邊際共同富裕體制機制新優勢。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政府有為和市場有效實現更好結合,社會領域改革全面深化,制約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收入和財富分配機制、公共服務優質共用機制、市域一體化發展機制基本建立,促進共同富裕的財稅、社保、轉移支付、金融、土地等配套政策更加完善,形成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的共同富裕重大場景。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全面構建,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指標體系、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指標體系上升為制度性成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衢州經驗。

  ——黨建統領整體智治體系更加完善,成為四省邊際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標桿。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上下聯動、高效協同抓落實機制更加健全,基本建成黨建統領的“四治融合”現代基層治理共同體,“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成為全省標桿,形成一批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清廉衢州建設富有成效,政治生態顯著優化,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度達到98%以上。法治衢州、平安衢州建設一體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萬人犯罪率、萬人成訟率逐年下降,網路空間更加清朗,社會公平正義充分彰顯。重大風險防範化解能力、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增強,現代應急體系基本建成,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全面構建,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國試點高水準完成,成為中國基層治理最優城市。

  二、築牢支撐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打造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踐樣板

  1.加快謀劃建設浙西省級新區。立足東融西進的獨特區位優勢、水陸空齊進的交通先導優勢和多式聯運賦能增值的物流優勢,突出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發揮高鐵新城、空港新城的帶動作用,加快推動衢州機場搬遷、江北片區開發,形成“擁江發展”的城市發展格局。構建完善市區一體的物流體系,加快建設多式聯運物流基礎設施網路,支援衢江區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成公水、公鐵兩大物流基地,搭建公鐵水多式聯運資訊平臺,培育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新模式。堅持以交通先導、樞紐引領為切入點,招大引強、改革賦能,實現交通、物流、産業、人文、生態協同發展,努力把新區建設成為國家多式聯運發展新示範、四省邊際聯動開放新窗口、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主陣地、品質生活新社區、産業創新高能級平臺、區域發展的主引擎發動機。

  2.加快建設具有特色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堅持“産業為王、工業強市”,把工業高品質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聚焦聚力聚神抓工業、抓製造業、抓實體經濟。實施做大産業擴大稅源行動,加快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重大産業項目招商,大力引進一批“高大上好實”項目,力爭“十四五”到位市外資金150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十大專項行動,推進製造業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工程,重點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積體電路、智慧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等六大標誌性産業鏈,到2025年,六大標誌性産業鏈規上企業年總産值達到2300億元,力爭2800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的70%以上,基本形成與國際國內先進製造業集群相匹配的産業基礎和産業鏈體系。加快“千億級規模、百億級稅收”高能級戰略平臺建設,推動衢州巨化一體化融合高品質發展,做大做強高端電子材料“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加快浙江時代鋰電材料國際産業合作園建設。智造新城加快發展電子化學材料産業、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産業,智慧新城加快發展數字服務業、無線電産業。支援柯城區加快發展軸承智慧裝備産業、運動健康産業,支援衢江區加快發展多式聯運主導型現代商貿物流業、通用高分子有機材料産業,支援龍遊縣加快發展碳基紙基新材料産業、精密數控和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支援江山市加快發展智慧家居産業、智慧能源裝備産業,支援常山縣加快發展高端裝備零部件産業、“兩柚一茶”特色農産品深加工産業,支援開化縣加快發展有機硅新材料産業、糖醇産業。培育壯大美麗經濟幸福産業,圍繞“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推進幸福産業塊狀布點、有形佈局,高品質推進一批功能型、平臺型、整合型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産業,圍繞“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加快建設浙江無線電産業孵化基地、中電海康智慧交通總部等一批重大項目,積極引進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努力打造四省邊際數字經濟高地。高水準建設特色小鎮,推動開化根緣小鎮、龍遊紅木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提檔升級,支援開化建設國家公園小鎮。積極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産業鏈高端攀升、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化,大力提升現代物流、綠色金融、資訊諮詢、商貿會展、休閒旅遊、健康養生、人才培育、直播經濟等服務業發展,構建數字商貿、數字出行、數字文旅、數字健康等數字生活新服務生態體系。實施穩糧保供綜合能力提升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智慧農業,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打造一二三産融合的農業全産業鏈,形成更加豐富的鄉村經濟業態。

  3.加快構建創新生態體系。迭代優化“産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新生態,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準。積極融入G60科創大走廊,實施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工程,加快推進浙大衢州“兩院”、電子科大智慧小鎮、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爭創高端化學品省技術創新中心,支援智慧新城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切實增強“飛地”的創新功能。實施“雙自雙登”科技攻關計劃,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每年實施不少於50項的科技攻關項目,力爭取得一批突破性技術成果。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支援企業與知名高校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持續深化“1+N”人才政策體系,大力實施“鯤鵬行動”“引才計劃”“萬人計劃”“雙領計劃”等重大人才計劃,深入實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動,重點引進具有較大創新潛力、掌握或突破核心技術、有效提升産業整體水準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在人才市場化評價、增加知識價值、人才協同創新、人才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更多更好地爭取省內幹部人才資源政策傾斜。全面深化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推動“標準+産品+政策+流程”綠色金改實踐,積極開展重點項目銀企對接,為創新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積極探索縣域創新發展新路徑,大力培育國家創新型縣(市)。

  4.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大力開展商貿升級消費提質行動,打造服務四省邊際、輻射長三角和內陸地區的區域型商貿服務中心。積極引導消費升級,以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商業街、城市綜合體為載體,加快培育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打造更多“爆點”,加快集聚商氣人氣。增加高品質商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擴大“全球免費遊衢州”市場影響力,推出更多“四好衢州”産品,打響“三衢味”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建成省級新零售標桿城市,推進“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大力發展“線上服務+線下消費”“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等新消費模式。加快佈局一批重大商業配套設施,高標準打造會展中心(城市客廳)、五星級酒店、高端購物中心,提升四省邊際地區商貿服務輻射力和吸引力。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做大跨境電商銷售規模。以促進共同富裕為導向實施新一輪擴大有效投資行動,聚焦“五大千億”工程、“十大百億”重大項目建設,組織實施省市縣長工程、省市重點項目,擴大公共服務、農業農村等領域多元投資。聚力項目攻堅提速,做深項目謀劃,做實項目前期,推動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極簡化,優化完善領導挂聯項目、“四大辦”統籌協調、項目投融資、重大公建項目運營、事中事後監管等制度機制,實現投資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

  5.加快構建新時代開放開發體系。強化沿海意識、開放意識,全面融入國內大迴圈和國內國際雙迴圈,進一步打通有形無形“兩個大通道”,構建區域開放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加強與長三角、杭州都市圈、金義都市區和四省邊際重要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系統謀劃佈局“米”字型高速鐵路網、“兩縱五橫兩聯”高速公路網、“六縱五橫”普通國省公路網、“一幹二支四港區”水運網、客貨並舉的航空服務網、共用互通的油氣管道網、“四港”聯動的物流體系網,加快推進杭衢高鐵、衢武鐵路、衢黃鐵路、衢麗鐵路、甬金衢上高速、杭淳開高速、浙贛運河、浙西航空物流樞紐和開化、江山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構建市域一體、多式聯運、無縫換乘、輻射四省的立體交通體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建設,主動承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行動,加快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衢州聯動創新區發展,做大做優中南韓際産業合作園,鼓勵企業投資公共海外倉建設。深化融杭聯甬接滬戰略協作,突出“融杭”戰略主導向,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創新生態圈,深化與上海閔行區戰略協作,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突出産業鏈協同,深化與沿海地區精準對接、合作共贏,推動“産業飛地”“科創飛地”“消薄飛地”“人才飛地”提質增效,開展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深入實施教育、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山海協作新格局。以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六春湖景區為突破口,推動衢麗花園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強四省邊際區域協作,主動牽動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創建,全面推進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建設,高標準打造“95號聯盟大道”,共建一體化旅遊市場,共創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群和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加快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範區建設,推動産業鏈協同聯動發展。深化四省邊際區域協作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四省邊際“跨省通辦”示範區,常態化舉辦四省邊際橋頭堡峰會,辦好四省邊際城市群文化産業博覽會、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深化四省邊際應用型高校聯盟、職業培訓聯盟等教育合作。繼續做好東西部協作、對口合作、對口支援,打造對口工作升級版。

  6.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實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突出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好風控,健全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優化幹部選拔、投資運營、績效評價等機制,加強國有資産優化佈局和結構調整,統籌推進國有資産存量整合和增量挖掘,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和風險防範,積極搶佔外部市場和資源,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經營能力、融資能力和盈利能力,努力實現市縣國有企業上市零的突破,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推動共同富裕的杠桿撬動作用。全面落實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支援民營企業在培育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共同富裕上發揮更大作用。深入實施“品質衢商提升工程”、“衢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大力培育創新型衢商隊伍。深入開展市場主體升級行動,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優化完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雛鷹行動”“鳳凰行動”“雄鷹行動”培育體系,實施分類扶持培育和動態管理機制,支援有實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支援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雄鷹企業和“鏈主”企業,力爭到2025年,上市企業數達到30家、産值超百億企業5家。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機制。

  7.持之以恒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營商環境便利化改革,推進商事登記領域“電子營業執照+電子證照”多場景應用、行政備案規範管理等一批國家試點項目。完善和落實全市服務企業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企業社區化、網格化服務,堅持“需求側要什麼,供給側給什麼”,精準發力抓好産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的産業生態服務,打通“前臺”“中臺”“後臺”,構建涉企服務閉環,努力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提升企業獲得感、政府公信力。持續開展營商環境“清障”行動,嚴肅查處破壞衢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抓典型、治頑疾,切實破除涉企服務“中梗阻”“下梗阻”問題。持續優化升級“政企通”平臺功能,做好與企業碼等省級平臺融合,加大運營推廣力度,豐富迭代各類涉企服務場景,確保更加好用、管用、易用,打響“政企通”涉企服務品牌。全域推進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以良好信用環境促進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堅持“親為先、清為界”,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三、實施提高居民收入富民行動,打造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實踐樣板

  8.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為導向穩定和擴大就業,發揮投資和産業帶動作用,力爭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3.5%以下。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實施失業人員“131”服務工程、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加快完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路主播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建設市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開展人力資源跨區域合作,建立四省邊際人力資源合作聯盟。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深入推進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平臺共建共用力度,深化高品質就業社區(村)建設。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支援力度,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支援企業開發愛心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建立完善多層次農民技能培訓機制,發揮“農民學院+鄉村振興講堂”平臺作用,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消除影響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穩妥處置勞動糾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9.實施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倍增計劃。建立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體後備軍發展的政策體系,實施就業創業服務提升行動,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增收潛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多措並舉減輕中等收入家庭在教育、醫療、養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壓力,穩定中等收入群體,優化中等收入社會結構。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規範招考選拔聘用制度,暢通社會流動渠道,保障不同群體發展機會公平。依法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10.實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全力穩定工資性收入預期,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提質增效拓展從業人員增收空間,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增長、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聯動機制,積極穩妥推行工資集體協商。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崗位和績效定薪酬的管理機制,鼓勵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形成激勵人才和鼓勵先進的正面導向機制。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國家和省級關於提高教師待遇的政策,健全編外用工薪酬福利管理政策,推進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體系。全面拓寬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渠道,規範發展財富管理行業,鼓勵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計劃。建立健全支援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制度。實施農民增收致富行動,積極培育鄉村全産業鏈,深化實施旅遊致富、金屋頂光伏等富民工程,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補齊經營凈收入和財産凈收入短板,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11.創新完善財政政策制度。圍繞民生優先、公共服務優先、群眾急需優先導向,不斷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和中長期規劃管理,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確保財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強化財政資金精準高效直接惠企利民,進一步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為民辦實事財政保障機制,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對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的項目予以優先保障,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的佈局短板、品質短板、效能短板。持續做深做實財力保障體系,強化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産業政策、投資政策、區域政策等協同配套,用好區域協調和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政策。

  四、提升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水準,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共用的實踐樣板

  12.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實施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政策措施,落實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強優孕、優生、優育指導,適當延長生育婦女産假,探索建立生育成本共擔機制,加強生育婦女就業、工資待遇等權利保障,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建立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推進全市公共場所母嬰設施標準化建設,實現二級以上醫院標準母嬰室全覆蓋,城鄉就近托育服務基本全覆蓋。實施第四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合理調整和優化區域幼兒園辦園結構,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實施普惠性幼兒園擴容工程和農村幼兒園補短板工程,推進學前教育共同體建設。構建兒童福利政策保障體系,形成“分層次、分類型、分標準”的兒童福利制度,建成2家區域性兒童福利設施,實現孤棄兒童、困境兒童區域化集中養育。建設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實體化運作率達到100%。

  13.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全面實施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全域推行“教育大腦+智慧學校”,迭代升級“網際網路+教育”服務新模式,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構建高品質教育發展體系,力爭創成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5個以上,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4個以上、各類現代化學校130所以上。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小學、初中縣域優質均衡校際差異系數分別控制在0.3、0.25以內,促進優質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化。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探索開展寒暑假託管服務。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探索構建市域重點高中聯盟,放大優質學校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普職融通實現重大突破,暢通中職與高職、中職與普高之間的合作通道,深化職業教育“五統籌”改革,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支援衢州學院加快建設高水準應用型大學,爭取設立衢州大學;支援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高水準專業群、高水準院校“雙高”建設,高標準建設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四省邊際職教中心),推動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發揮更大作用。全面深化與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全方位合作,吸引更多研究生院、分校區落戶衢州。加強開放大學體系建設,整合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等資源,豐富終身教育資源供給。實施教育領域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師培養機制,加強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探索建立教師教育品質監測評估機制和中小學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援服務體系,盤活教師資源,激發教師活力。完善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

  14. 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深入開展“技能衢州”行動,實施“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加快新時代衢州工匠隊伍建設。構建多元化實訓平臺,“十四五”期間,每年開展職業培訓5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優化職業資格評價、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經濟、社會待遇。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形成市場培訓和政府補貼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機制。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培訓示範基地建設。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提升勞動者技能水準。加強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再就業群體等重點人群和新業態模式從業人員精準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15.深入實施健康衢州行動。全域推行“健康大腦+智慧醫療”,健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全市域“平急結合型”5G智慧醫療系統項目建設,提供“智慧+溫潤”的衛生健康服務。加快建強公共衛生體系,健全監測預警、精密智控、醫防融合等機制,實施公共衛生補短行動,提升應急醫療物質儲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完善四省邊際區域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提升一體化水準。健全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城市醫聯體,做實縣域醫共體,實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和村級衛生服務“網底工程”,加大鄉村醫生培養力度。深入實施“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改革,推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優化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實施重點人群健康關愛工程和重點慢性病干預計劃,紮實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超常規推進四省邊際“醫學高峰”建設,建強四省邊際中心醫院和市中醫院,深化與溫州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做強品牌學科和特色專科,努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大力發展中醫藥産業和健康養生養老産業,擴大楊繼洲針灸、雷氏醫學等傳統特色中醫影響力,承辦好第七屆中醫科學大會,打響“世界長壽之都”品牌。全面推進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構建共建共用的大衛生、大健康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覆蓋、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運營市體育中心,辦好浙江省第四屆體育大會,創成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

  16.推進社保制度精準化結構性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到實際人群全覆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實現職業勞動者廣覆蓋。制定完善適應新型就業形式的參保繳費政策,促進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健全多層次、多支柱、可持續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個人養老儲蓄制度,落實個人賬戶基金省級管理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促進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保持社保適度待遇水準,落實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探索提檔補繳政策,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繳費補助,完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激勵機制,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準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待遇,健全和完善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穩妥有序推進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實現低收入群體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全覆蓋,探索建立困難人員大病醫療家庭支付封頂制,健全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長效機制。強化失業保險基金保生活、防失業和促就業功能,推進失業保險從“失業保障”向“就業保障”轉變。落實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推進新業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探索建設工傷保險聯網實時結算平臺。探索實現社保服務網上隨時辦、跨省遠端辦、全域就近辦、簡易快捷辦,開展線上平臺適老化改造,全面提升經辦服務品質。完善社保基金監管機制,強化資訊化監管手段,實現常態化非現場監督。

  17. 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實施“養老機構跟著老人走”行動計劃,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資訊服務為輔助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和互助性養老,探索“網際網路+養老”智慧養老新模式,打造“掌上養老院”。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每萬老年人口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提高至25人。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實現養老服務設施相對均衡覆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58%以上。按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工作,聚焦失能失智及高齡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健全綜合長期照護保障政策。擴大助餐配送餐服務,對有助餐配送餐需求的老年人,實現服務覆蓋率100%。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改造,全面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現存量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全覆蓋。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市縣級、鄉鎮級康養聯合體建設,建成50家康養聯合體,形成覆蓋城鄉的康養服務網路。完善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居家社區探訪制度,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18.打造“住在衢州”安居品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完善房地産市場調控長效機制,加強房地産精準調控,促進地價、房價保持在合理區間,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擴大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健全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籌集)各種政策性住房1.5萬套(戶),多途徑有效解決新市民、低收入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的住房問題。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管,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探索“限房價、限地價、競品質、競租賃住房”土地出讓方式,推進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不斷擴大住房保障受益面,力爭建設棚戶區安置住房(含貨幣安置)1.28萬套。全面開展城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探索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機制,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提升住房設計水準,加快構築城鄉住房風貌體系。

  19.全面建立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深化新時代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制度的銜接,構建完善預防性、發展性救助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縣級救助服務綜合體,推動社會救助由物質型向“物質+服務”轉型。健全城鄉低收入群體精準識別機制,建立以省大救助資訊系統為支撐,以低保、特困、受災、醫療、教育、住房、就業、臨時救助等8項基本救助為重點,以多元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1+8+X”社會救助體系,確保“不落一人、不落一戶”。進一步擴大社會救助覆蓋人群,完善低收入群體和老弱病殘特殊群體救助幫扶和兜底保障機制,促進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動態調整,實現救助“一件事”惠民聯辦率100%,救助家庭關愛率100%,救助幸福清單問題聯辦解決率100%。探索形成社會救助共同體,普及“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救助文化,促進救助資訊、資源、隊伍融合打通。建立婦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完善特殊群體的福利保障政策。健全殘疾人保障和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健全困難職工幫扶機制。推行退役軍人全生命週期管理保障新模式,加強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拓展救助對象範圍,實現應救盡救、應救即救。完善落實見義勇為獎勵保障政策,更好發揮見義勇為基金作用。加快發展慈善社會事業,落實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完善慈善褒獎制度,大力發展樞紐型、資助型、行業性公益慈善組織,打造以“慈善公益一日捐”為代表的全民性慈善活動,加強慈善捐贈全流程智慧監管,形成“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

  20.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改革。完善社會力量辦社會事業政策制度,鼓勵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大型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等投資興辦普惠性非營利性的幼兒園、職業院校、高等院校、老年學校和醫療、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服務機構。統籌用好規劃、土地、金融等多種支援政策,以公建民營、民建公助、委託代理服務等多種模式,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制定發佈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錄,健全準入、評價、激勵、退出等機制,促進公辦民辦機構公平競爭、規範運營、協調發展。

  五、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先富帶後富“三同步”的實踐樣板

  21.加快形成市域一體城鄉協同發展格局。堅持市域一體、市縣聯動,提升縣域的增長極功能,強化中心城區的集聚能力,推動縣域經濟向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區經濟轉型,形成“市域一盤棋”發展體系,實現全面同城化一體化。完善“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發揮中心城區引領帶動作用,統籌推進縣城、集鎮、鄉村協同發展,適時啟動撤縣設區,謀劃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深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全面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擴面提質,推動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統籌市域基礎設施資源,強化城鄉交通、供水、電網、通信、燃氣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實現市域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提高基礎設施利用效率。實施軌道交通1號線,加快謀劃建設市域快速交通網,構建中心城區和縣城之間半小時交通圈。全面提升美麗沿江公路,加快實現“四好農村路”全覆蓋,推進通村客運加密提質,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100%,鄉村物流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快遞配送更加便捷。堅持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強化農村供水水質、水量保障,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標、同服務。

  22.加快打造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堅持生態宜居為城市第一競爭力,加快建設南孔古城·歷史街區、核心圈層·城市陽臺、高鐵新城·未來社區“小三城”和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大三城”,打造“遠山近水、青山綠水,水城交融、藍綠交織,古城新市、交相輝映,産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推行高密度、低尺度的開發建設方式,倡導自然生態的建設手法,最大限度尊重原自然生態與肌理,凸顯城市特色。建立完善城市風貌管控體系,統籌考慮片區與節點的建築高度、體量、立面、形態、材質、色彩、退讓空間、天際輪廓線等,系統提升城市綠化、亮化水準。開展“九個一”城市要素打造提升工作,推動城市環境再優化、發展能級再提升。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文化修成“古城三修”,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突出以人為本,加快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標配健身驛站、醫療保健、居家養老、共用食堂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無障礙環境,進一步提高城市服務智慧化智慧化水準。開展城市賦能專項行動,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空間承載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深化城市綜合治堵工程,健全“軌道+公交+慢行”綠色出行網路,推動職住平衡適宜、出行便捷舒適。

  23.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全面落實創建制,聚焦整合提升類、全拆重建類、拆改結合類、規劃新建類和全域類,全市域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加快推進禮賢未來社區、鹿鳴未來社區等建設,推動“三化九場景”真正落地,迭代提升未來社區智慧服務。按照未來社區理念,實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動,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科學開展拆墻透綠、空間騰挪、環境織補、功能提升,累計改造200個以上小區,基本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全域推進未來鄉村建設,重點打造柯城余東、衢江蓮花、龍遊溪口、江山大陳、常山芳村、開化下淤等樣板,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依靠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著眼有人來、有事幹、有錢賺,通過造場景、造鄰里、造産業,彰顯鄉土味、鄉愁味、鄉親味。打造“千萬工程”升級版,實施微改造,營造小環境,所有行政村實現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創建。串珠成鏈、串點成線,把“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打造成鄉村振興示範帶、未來社區先行地、幸福産業大平臺、改革創新試驗區。

  24.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整合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加大城鄉發展統籌力度,推動人口向城鎮集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重點,開展戶籍、農村土地、公共服務、收入分配等體制機制綜合整合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加快吸引外來人口集聚。探索積分入住保障房制度,推進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深化“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改革,探索推進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完善並落實財政轉移支付和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

  25.大力推進鄉村整合改革。全面推進省級新時代鄉村整合改革全市域試點,按照一縣一主題思路,柯城區聚焦山谷經濟、衢江區聚焦“縣鄉一體、條抓塊統”、龍遊縣聚焦農民集聚、江山市聚焦宅基地制度改革、常山縣聚焦“兩山銀行”、開化縣聚焦“開化龍頂”品牌培育,積極推動改革破題,打造一批示範樣板。積極探索農民權益價值實現機制,深入實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國試點,探索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路徑,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持續推進土地集中連片流轉,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實施農民持股計劃,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産股權流轉、抵押等實現形式。加快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探索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大力實施鄉賢回歸工程,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制,通過衢州人發展大會等載體,助力智力回鄉、資金回流、技術回暖。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産業農合聯,建成一批農合聯數字服務平臺,建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機制。健全涉農金融機構和涉農金融産品體系,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推廣實施“整村授信”模式。紮實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行動,推行村莊經營,盤活資産資源,推廣增收模式,拓展服務功能,深化幫扶合作,釋放改革紅利,不斷提升集體經濟“造血”能力,到2022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佔比達到42.5%。

  26.全面落實先富帶後富“三同步”行動。搶抓山區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機遇,深入落實《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綠色發展重點縣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行動,堅持“一縣一策”,支援柯城區、衢江區、龍遊縣、江山市跨越發展,支援常山縣、開化縣生態發展,爭當山區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排頭兵”。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行動,派強用好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和駐村工作組,建立縣帶村、村帶戶幫促機制,以黨建統領為紐帶推進鄉村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成果,促進重點幫扶村全面振興。實施低收入群體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行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完善分類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生活的精準政策體系,建立標準化清單化幫促制度,不斷提升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有效統籌整合金融、科技、消費、醫療衛生、教育、國企結對、民企結對等幫促力量,深化知名浙商助力衢州跨越式發展行動,打造新型幫共體,進一步凝聚幫促合力。

  六、推動南孔文化重重落地,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實踐樣板

  27.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走心。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推進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健全“第一議題”制度,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巡聽旁聽、重大決策前專題學習制度。健全各級領導幹部上黨課制度。全市域體系化高品質推進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完善研習、賽學、評價、保障等制度,優化提升智慧管服平臺和8090宣講指數,打造具有衢州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深入推進《馬堂燕》理論普及漫畫等特色理論普及産品創作,著力打造更多有影響、“接地氣”的重大政策和理論發聲平臺。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衢州的實踐研究,推動形成一批重要課題成果。深化與上級黨校、社科院等的戰略合作,加強本地理論研究智庫建設,不斷提升基礎理論研究水準。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推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活動,打造精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研學線路,傳承紅色基因,守好“紅色根脈”。

  28.打造新時代文明生活示範市。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生活行動,深化推廣“八個一”有禮系列行動,系統推進“有禮指數”數字化改革項目建設,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新時代文明生活示範市,進一步提升“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影響力,推動“衢州有禮”成為“浙江有禮”的示範標桿。實施全域文明創建計劃,大力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覆蓋。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持續擦亮“最美衢州人”品牌,健全完善關愛禮遇機制。弘揚誠信文化,完善“信安分”獎勵懲戒機制,高品質推進全省網路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

  29.高水準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藝精品創作水準,加強重大主題作品創作的組織和規劃,完善重大文藝創作扶持獎勵機制、全週期文藝精品服務機制。完善文化文藝人才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本土文化文藝人才,加大文化文藝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實施“雙百千村”文藝工程,紮實推進基層文藝陣地建設。高標準建設運營公共文化設施,建成市文化藝術中心等重大項目,打造城市標誌性文化地標、多元化藝術殿堂和國際化交流平臺。高水準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實現“市有五館一院一廳、縣有四館一院、區有三館、鄉鎮(街道)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禮堂”,持續推動南孔書屋等文化民生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運管用機制,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準。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制定並實施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推進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南孔書屋社會化運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注重新媒體建設和融媒體傳播,構建精準觸達的現代傳播體系。

  30.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南孔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施南孔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加強南孔文化穿透性研究,推進儒學文化産業園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創建工作,推出一批南孔文化主題文藝精品、文創産品、研學課程和動漫影視作品,與山東曲阜開展深度交流合作,探索國際化交流實踐,全面擴大南孔文化影響力。深入挖掘爛柯圍棋文化,大力發展圍棋産業,出臺衢州圍棋發展振興條例,加快衢州國際圍棋交流中心、爛柯圍棋文化園建設,構建爛柯品牌圍棋賽事體系,推動爛柯圍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全方位支援推動清漾毛氏文化、趙抃廉政文化、針灸文化、村歌文化、余東農民畫等區域特色文化的轉化發展,加強江郎山、姜席堰的保護和利用,形成具有衢州辨識度的文化標識體系。提升非遺傳承發展水準,推進“非遺+旅遊”“非遺+文創”融合發展,打造孔氏南宗祭祀、九華立春祭等品牌活動,推動西安高腔、廿八都木偶戲、龍遊皮紙製作技藝等一批非遺項目的傳承和轉化。

  31.加速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文化産業集聚工程,優化文化産業發展佈局,著力培育數字文化産業、文化創意産業等産業集群。擴大造紙、羽毛球等優勢産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做優瓷器、茶葉、根雕、紅木、觀賞石等特色産業,以《霧山五行》《胡柚娃》為支點大力發展動漫産業。推進文體旅農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入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之江文化産業帶,推動文化元素全面植入“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和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深入挖掘常山宋詩之河、江山仙霞古道等優秀傳統文化和浙西紅色革命文化,加快根宮佛國、江郎山-廿八都5A級景區提升,爭創南孔聖地文化旅遊區、爛柯山、靈鷲山國家級運動休閒旅遊度假區、龍遊石窟-紅木小鎮5A級景區,打造一批千萬級核心景區、百億級文旅大項目、文旅類上市公司,全面塑造區域特色文旅IP,努力成為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態旅遊目的地。

  七、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樣板

  32.全力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構建完善數字化生態環境綜合應用系統,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處置及舉一反三閉環管控機制,完善環境司法制度機制和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全面打贏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攻堅戰。深入推進清新空氣行動,深化産業、能源、用地、運輸四大結構調整,建成全域清新空氣示範區。鞏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實現工業園區、生活小區和鎮(街)“污水零直排區”高品質建設全覆蓋,建成省、市級美麗河湖40條(個)。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強基增效提標”行動,行政村治理覆蓋率和出水水質達標率均達到95%以上。強化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分類落實農用地土壤優先保護、安全利用等污染防治和精細化管理措施,健全土壤環境管理體系。建設全域“無廢城市”,抓好産廢源頭減量化,推進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完善固體廢物全過程閉環監管,全面推進塑膠污染綜合治理,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

  33.實施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落實《衢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依託市域範圍內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分佈以及自然資源,夯實“兩屏三江十廊”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全面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控制“非糧化”。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推進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建設,強化開化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自然保護地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0%以上。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錢塘江源頭區域(常山、開化)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衢江省級試點,高品質建設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嚴守濕地保護紅線,加強全市10處省級重要濕地保護和修復。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推動環境協同治理,探索建立錢塘江流域上游生態共保機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建成完備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與預警體系,重點生物物種保護率達到100%。

  34.高標準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編制全市域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居民生活及科技創新“6+1”重點領域行動方案,統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高資源節約利用水準,優化用能結構和方式,落實能源“雙控”,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衢江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光伏裝機容量實現倍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4%。大力發展低碳高效行業,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綠色産業示範基地,深化國家資源迴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綠色低碳、數字智慧的園區和企業。推動綠色技術的創新應用,加快建築、交通、農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化綠色金融的低碳導向,建立貫穿生産端到消費端的碳排放可計量體系,構建“碳賬戶”體系,創新“碳賬戶”金融應用場景,建立健全各項配套政策。推行大型活動碳中和制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數智體系和綜合應用場景。

  35.全面推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爭創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構建以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為依據、以“兩山銀行”為平臺、以“生態賬戶”和“生態幣”為路徑、以生態大腦為支撐的市場化運作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體系。深化生態系統生産總值核算應用機制改革,建立全域覆蓋的GEP核算體系和全鏈閉環的GEP應用體系,推進GEP進規劃、進考核、進政策、進項目。探索建設生態産品價值轉化平臺,穩妥推進生態佔補平衡機制改革,探索建立環境負荷增減掛鉤、生態功能受益補償等市場機制。培育發展生態産品和生態資産交易市場。深入推進“兩山銀行”改革試點,搭建市級統籌服務、縣級主體運營、鄉鎮共同參與、村集體和農民受益的生態資源轉化平臺,推進生態資源産品化、市場化、金融化,讓更多的生態紅利轉化為富民資本。

  八、推動數字化改革賦能,打造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樣板

  36.全面深化數字化改革。堅持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按照“152”總體架構,突出數字賦能、技術倒逼、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在共同富裕場景下重塑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的關係,率先形成與數字變革時代相適應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依託全省一體化智慧化公共數據平臺,加快構建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探索打造數據驅動的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四省邊際數據運營服務中心,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完善應用目錄、數據目錄、智慧組件目錄體系,推動數據開放共用,健全數據治理機制,提升數據資源價值。推進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綜合應用建設,全面推進“主要領域”核心業務數字化,構建“重大任務”貫徹落實的綜合整合機制,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服務一網通辦、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推進黨政機關運作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根本性變革。推進數字政府綜合應用建設,持續應用推廣“浙政釘”“浙裏辦”,加快建設整體高效的政府運作體系、開放包容的活力營商體系、優質便捷的普惠服務體系、公平公正的執法監管體系和全域智慧的協同治理體系,構建完善浙皖閩贛四省四市協同治理高效服務體制機制和運作模式,全面建成“掌上辦事之城”“掌上辦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推進數字經濟綜合應用建設,以“産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架構,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融合應用,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經濟社會的高效協同。推進數字社會綜合應用建設,以“城市大腦+未來社區+鄉村服務”為核心業務場景,為全體市民提供全鏈條、全週期的多樣、均等、便捷的社會服務,實現社會空間數字化、社會服務共用化、社會政策精準化。推進數字法治綜合應用建設,加快推動社會治理“一件事”整合改革,綜合整合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法治要素,全力打造中國市域現代治理標桿區和基層治理最優城市。構建完善數字化改革理論體系和制度規範體系,探索數字治理新標準,推進衢州數字化社會治理標準化試點建設。

  37.全面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加快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提質擴面、迭代升級,進一步強化基層黨委統籌總攬能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迭代深化“三聯工程”、“週二無會日”、村社全科網格、鄉鎮基層治理四平臺、縣級社會治理中心、三通一智(治)、三級釘釘群等,加強組織體系、時空載體、技術支撐三大保障,推進縣鄉治理權責明晰化、組織模組化、事項整合化、手段智慧化、協同高效化,多出機制性、制度性成果,到2022年底,力爭全面形成上下貫通、縣鄉一體的整體智治、高效協同治理新格局。深入推進基層治理“一件事”改革,逐步實現高頻事項、高權重事項、企業群眾需求事項全覆蓋。理順縣鄉兩級綜合行政執法管理體制,完成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組建,率先突破“執法體制”改革難點。圍繞基層治理的堵點難點、共性問題,迭代升級“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推進縣域社會治理“一網智治”,完善全市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庫和執法人員庫,構建縣鄉一體人事匹配鏈。加快建設標準化的“四維考評”管理體系,建好線上考評平臺。大力推行信訪代辦制,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健全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健全完善“一肩挑”後村社治理體系,深入實施萬村善治工程,著力打造政治引領、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基層執政陣地。

  38.加快法治衢州建設。堅持立法與改革相銜接,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惠民立法,促進共同富裕。持續提升依法行政水準,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推行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制度,行政爭議總量穩步下降,行政訴訟一審敗訴率保持在8%以下,行政復議後行政機關敗訴率保持在5%以下。深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構建全覆蓋的整體政府監督體系和全閉環的行政執法體系,全面推進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加強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應用率實現100%,率先破解執行難問題。發揮行政爭議調解中心作用,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構建規範高效司法監督體系,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作和監督機制,提升司法品質、效率和公信力。加快推進數字法院、數字檢察建設。全面建設法治社會,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推進鄉鎮(街道)法治化綜合改革,實施全面普法,萬人成訟率控制在80以下,萬人犯罪率控制在10以下。加快建成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慧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律師萬人比達到5。全面推進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提升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水準。

  39.加快平安衢州建設。高水準完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共同富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平安衢州建設體系現代化,健全維護政治安全體系、社會矛盾風險防範化解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網路綜合治理體系、行業監管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法治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消防、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生態環境、金融等行業監管風險閉環管控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産事故。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經濟金融風險的底線。靶向整治平安建設突出問題,重點抓好電信網路詐騙、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産安全和校園安全等問題專項整治,確保人民群眾最關切、最迫切的安全問題得到切實解決。深入開展系列平安創建活動,形成平安建設全覆蓋的良好局面。完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構建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實施網路生態“瞭望哨”工程,推進網路空間社會共治。

  九、構建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保障措施和推進機制

  40.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建立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委議事決策機制,更好發揮議事協調機構作用,落實省委“七張問題清單”和市委“八張問題清單”亮曬整改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推動共同富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入實施“組織力提升工程”,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選優配強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深入實施專業技術能力、專業科學精神“兩專工程”,實施素養提升、大成集智、一線鍛鍊、導師幫帶、戰略儲備、源頭拓展、賽場選馬、數字賦能、考核評價、保障激勵“十大行動”,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兩專”兼備、實幹爭先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加快建設變革型組織,提高領導幹部塑造變革能力,提升領導推進現代化建設和共同富裕的新能力。

  41.深入推進清廉衢州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著力建設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清廉衢州,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統籌推進清廉機關、清廉村居、清廉學校、清廉醫院、清廉國企、清廉民企、清廉交通、清廉文化等建設,打造一批清廉標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治“四風”、樹新風。落細落實“合”字型基層監督體系,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和村級監察工作聯絡站作用,深化紀檢監察“最多訪一次”,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讓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健全大監督工作格局,做深做實“365監督線上”工作機制,完善紀律、監察、派駐、巡察“四項監督”統籌銜接制度,強化紀檢監察與組織、司法、財會、審計、統計、群眾等監督的貫通協同,探索建立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構建權責透明、權責統一的體制機制。強化運用容錯糾錯、“鼓勵實名、澄清正名、嚴查誣名”信訪舉報全鏈條、受處分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等嚴管厚愛機制,旗幟鮮明支援幹部擔當作為。

  42.強化政策保障和改革創新。按照共同富裕導向,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穩步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政策制度系統性變革。聚焦重點領域,堅持“腦勤+腿勤”,主動對接、用好用活上級政策,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圍繞示範區建設所需、衢州所能,高品質、有針對性地推進地方立法工作,強化法規制度供給,為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主動承擔全國、全省性的改革試點、探索示範任務,努力在數字化改革、科技創新、城鄉區域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形成創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

  43.建立上下聯動、高效協同抓落實機制。市委成立社會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市委、市政府建立高品質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研究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實行專班運作機制。建立健全清單化管理機制,制定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性抓手清單、重大改革清單,明確任務責任,實行閉環管理。建立健全大成集智機制,搭建多層次智庫平臺,為推動示範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援。各地各部門要堅決扛起使命擔當,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形成系統整合、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

  44.建立爭先創優機制。動態開展重大改革突破年、重大項目推進年、招商引資攻堅年等活動,發揮好專班制、例會制、報表制、互看互學互比賽馬機制、市領導挂聯區塊機制等作用,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大力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縣(市、區)和相關部門就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進行整合式創新和專項試點,打造更多最佳實踐,以點帶面推進整體突破。建立最佳實踐總結推廣機制,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形成更多衢州方案、衢州樣本、衢州標準。常態化落實“十條軍規”通報機制,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樹立幹事創業的鮮明導向。堅持“嚴管+厚愛”“激勵+約束”,深化落實抓人促事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盡責豁免、容錯糾錯裁定機制,深化推動“兩個擔當”良性互動,激勵廣大幹部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45. 構建推動共同富裕的考核評估體系。結合“八八戰略”實施綜合評估,堅持定量與定性、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科學設立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範區、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的評價體系和目標指標體系,探索共同富裕實現度測度標準和方法,建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評價指數,構建共同富裕動態監測指數,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變動規律,全面反映示範區建設工作成效,更好反映人民群眾滿意度和認同感。將推動共同富裕有關目標要求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綜合考核。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創新完善督查方式,完善問題反饋整改機制。

  46.凝聚全社會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堅持群眾主體,旗幟鮮明地鼓勵勤勞致富、率先致富,旗幟鮮明地鼓勵先富帶後富、先富幫後富,激發實現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強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動員聯繫服務群眾功能,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充分激發全體人民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走共建共治共用的共同富裕之路。

來源: 衢州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