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衢州位於浙閩贛皖四省邊界,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北宋末年,孔子第48代衍聖公孔端友負著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木像,離開山東曲阜,南遷至衢州,建立孔氏家廟,衢州也被稱為“南孔聖地”。2017年衢州開始打造“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建設“一座最有禮的城市”。
衢州更是紅色勝地,衢州開化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老區縣,也是衢州唯一的革命老區縣。這裡是閩浙贛省委機關所在地,是方志敏、粟裕等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重要征戰地,是南方8省12個地區紅軍和遊擊隊集結組編為新四軍後的抗日出征地、鐵軍之源。
老區開化生態資源稟賦極佳,是全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之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更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開化是個好地方”。開化同時是浙江的優質“大水缸”,是“華東綠肺”,是閩浙皖贛邊界旅遊的“金三角”中心。如今,開化的山水和區位價值仍在被不斷挖掘和賦能中。
記者來到老區村庫坑村,這裡位於浙皖贛交界處,是開化西部的一個偏遠山區。1935年7月,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在這裡秘密建立,鞏固和發展了方志敏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這裡也被稱為“浙西小延安”。今天,這裡機器轟鳴,紅色旅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使美麗的老區村多了一些熱火朝天的氣息。
01
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在庫坑村的半山腰處,從村委會到舊址,一個來回步行起碼一小時。
[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
“黨員幹部來參觀學習也是這樣走上去的。”今年是建黨百年,庫坑村支委程順兵每天要帶好幾撥人上山參觀。
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為土木民房,土黃色泥墻沒有粉刷過,仍然保持著當年的樣貌。在舊址的後方有一扇門,外面據説是當年紅軍種下的菜地,從這裡能夠通往深山密林中。
窗外下著雨,室內也比較潮濕,舊址顯得更加老舊。這裡曾是中共閩浙贛省委、中共開婺休中心縣委活動場所,踩著木質樓梯,歷史的親切感撲面而來,桌子、椅子、蚊帳、床、被子等都還原著當年關英、趙禮生、邱老金等革命家及省委機關辦公、生活的場景。
2013年,舊址邊上新建了中共閩浙贛省委紀念館,館內以人物雕塑、影像聲電、圖片展板、實物等方式展示中共閩浙贛省委在庫坑的活動情景。開館以來,接待參觀人數超過15萬人次,給老區庫坑村注入振興動力。
現在的庫坑村是由庫坑、昔樹林、西坑合併而成,庫坑村是長虹鄉最源頭和平均海拔最高的村,全縣庫容第三大的碧家河水庫坐落在庫坑村。
村裏一條水質特別好的溪流潺潺流淌,程順兵介紹裏面現在養殖了野生石斑魚,主要供遊客觀賞。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項目的同時,庫坑村還引進了投資1.6億的龍海康體養生項目,來豐富和配套鄉村遊、紅色遊。
令人矚目的是,在庫坑村文化禮堂外的廣場上,仍然保留著古代科舉文化的“榮譽證書”——石旗桿,一共有四根。據説古代科舉制時期,家族中有人應試獲得功名,除了在祠堂大門或廳堂上高懸“進士及第”“金榜題名”等匾額外,還要在祠堂或圍屋門前豎立石旗桿,根據功名的級別高低和文武區別,旗桿的長度、底座的樣式和桿身的雕刻還會有區分。
只是目前,庫坑村的這一古代遺跡還沒有被加以保護和開發,仍然在晴天雨天中矗立著,見證著歷史的輝煌。
02
庫坑村隸屬的長虹鄉有18個老區村,是開化縣老區村最多的鄉鎮。由於地處偏遠,同時是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區,發展經濟對長虹鄉來説並不容易。
“長虹鄉是容易被邊緣化的一個鄉鎮,2012年得益於臺回山建立‘布達拉宮臺回山’,慢慢帶動周邊發展起來。”長虹鄉黨委書記葛察冰介紹,2015年長虹鄉全鄉域作為主體獲評4A景區,是目前開化縣第一個全鄉域4A景區。
臺回山
“長虹的生態本底非常好,森林覆蓋綠達85.7%,從古以來,這裡的人們就有一種生態保護的自覺,根植于村民的心中。”葛察冰説,開化有一個“殺豬禁漁”的傳統村規,是村民對生態的保護與敬畏。
在開化,“殺豬禁漁”的村規民約從明朝一直流傳到今天:舊時族內長者認為生態河流是村民賴以生存的本源,應予以保護,於是村裏集體殺了幾頭豬分肉,村民領了肉,便不能再捉河道內的野生魚,村民要吃魚就要自己挖魚塘養魚,如果違反約定,則要給全村人殺豬分肉,以示懲戒。
這樣的約定樸素有效,維護著開化的自然生態,這也是如今開化清水魚産業能夠世代相傳、蜚聲國內背後的“開化保護精神”。
近年來,長虹鄉又將發展紅色旅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當前重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保護開發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打造紅色品牌,現在整個長虹鄉有三分之一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吃上了“旅遊飯”。
為盤活並延長紅色旅遊産業鏈,長虹鄉不定期推出吃一頓“憶苦思甜飯”、上一堂紅色歷史課、觀一場紅色演出等特色活動,並將每月15日設置為常態化紅色體驗日。
儘管長虹鄉紅色資源十分豐富,但一個較為劣勢的地方在於,景點都比較分散。長虹鄉已經在著手破解景點分散問題。目前,通過挖掘文化及生態資源,已經打造了三條“景觀帶”,分別為歷史文化景觀帶、田園風光景觀帶、節慶活動體驗帶。其中,歷史文化景觀帶涉及北源狀元文化——桃源范氏文化——庫坑紅色文化——真子坑錢王文化;田園風光景觀帶涉及臺回山景區——高田古村高田坑;生態節慶活動帶涉及3月油菜花節、仲淹品茶、4月梨花節、7月重走紅軍路、8月觀星節、10月曬秋節。
葛察冰説,接下來就是要將孤立的資源串成獨具特色的“項鍊”式紅色旅遊線路,使之連成線,形成片,構成網。“通過具有長虹特色的景觀帶的打造,為長虹鄉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和生態産業支撐力。”
03
綠色生態一直是開化原生的底色和特色。開化縣域85%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這樣一個地方,要實現致富共富,離不開底蘊深厚的山林資源。
“現在中蜂養殖在開化全縣都比較普遍,特別老區村村村都養蜂。”在開化縣華埠鎮旭日村,剛剛下過雨的山林,霧氣朦朧,如夢如幻。開化縣老促會會長陳興龍在自家院子裏介紹養蜂帶給老區的收益。
陳興龍曾在鄉鎮林業站履職,之後又擔任過鄉鎮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人大副主任,2012年即將退休之時,産生了造林和養蜂的想法。“要退休的時候我在想以後要做什麼,有二個原則,對國家有利,對老區群眾有利,那就是造林和養蜂結合。”
從飛來的一群野蜂開始,陳興龍從一桶、十桶、十多桶、三十幾桶、六十幾桶,一步步試驗,逐一解決養殖中華蜂的三個痛點:蜜粉源、技術管理和銷路。
陳興龍向記者展示養殖的中華蜂
“蜜粉源是蜜蜂的糧食,沒有糧食是産不出優質蜜的。”陳興龍從第一株蜜粉源樹種起,到目前已經影響並帶動開化種植無患子、五倍子、山烏桕、南酸棗、拐棗等蜜粉源樹100多萬株。
隨著蜜粉源樹越種越多,開化成為全國大面積人工種植蜜粉源樹的首創城市。“種植蜜粉源樹不佔用土地、沒有污染,又得到了綠化,保持了水土,還把産業做大了,把經濟帶動起來了,老百姓也致富了,一舉多得。”
2015年,陳興龍通過老促會平臺,選擇全縣的15個老區村試點推廣,開展“戶養十桶蜂,種植百株(蜜源)林,年産百斤蜜,增收萬元錢”活動,並聯手開化養蜂協會將基箱生産優質有機蜜的技術傳授給蜂農。同時,對優秀養蜂大戶,進行5000元到1萬元的資金獎勵。
6年來,開化縣老促會為蜂農提供獎勵資金約100萬。目前,戶增萬元的目標早已實現,下一步的目標是“戶養百桶蜂,種植萬株(蜜源)林,年産千斤蜜,增收十萬元”。
在開化縣老促會不遺餘力的試點與推廣下,2017年中蜂産業成為開化縣的第五大主導産業,與開化的油茶、茶葉、清水魚、中藥材一起,成為開化的品牌之一。
2020年,開化全縣有五萬多群中蜂,産值達五千多萬。銷路方面,除了原先與禮品打包銷售外,目前開化老促會正在與杭州的一家大型企業對接,單是今年的計劃需求産量就高達50萬斤。
“優質的開化土蜂蜜收購價是100元一斤,50萬斤就是5000萬資金,平均到養殖戶身上就是一筆不少的錢,我們正在努力實現這個産量,實現了我會非常開心,老區人民就增收了。”陳興龍説。
04
返程途中,記者跟隨開化老促會工作人員造訪了浙西革命鬥爭紀念館和開化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這兩個館左右相臨,位於開化縣花山玉屏公園內。
與省內各地的紅色紀念館大同小異,浙西革命鬥爭紀念館和開化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也都採用了實物、浮雕、連環畫、立體沙盤、互動體驗等形式,多樣化展示了浙西地區軍民和開化英烈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無畏的光輝形象。
不同的是,以長虹鄉為代表,整個開化的紅色景點也都較為分散,浙西革命鬥爭紀念館和開化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剛好將全縣分散在各鄉鎮的紅色故事串點成線,成為集中呈現開化縣革命歷史和紅色元素的殿堂。
2019年,開化將老區革命精神濃縮為八個字:忠誠、擔當、開拓、奉獻。錢江源頭,這八字精神一直被踐行。
“開化是錢江源頭,是華東重要的生態屏障,開化全年地表水質都是Ⅱ類水,一年有200多天是1類水。開化堅持將一江清水送出開化,送給下游人民”,開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國友説,開化是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首批10個國家公園試點縣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個,開化的生態資源稟賦是開化的“家底”。
當下,開化正在打造“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通過實施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措施,讓山披彩、河見魚、田如畫、路成景、城扮靚成為開化的常態,擦亮“開化是個好地方”這張城市金名片。
青山望不盡,清水流不絕。碧水青山是開化老區的金山銀山,也是衢州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衢州正在以浙江首個“兩山”示範區為抓手,打通兩山轉化通道,讓衢州人共用生態紅利。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丁薩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