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衢州 新聞詳情 A- A+
文明新風來 古城別樣美
發佈時間:2020-09-26 08:02:43    

  城市,不僅因美麗而文明,更因文明而美麗。對於有1800年曆史的衢州來説,文明讓古城更添魅力。

  自2018年,衢州以全省最高分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正式獲得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入場券”以來,衢州緊盯“文明城市有一個,一定是衢州;文明城市少一個,一定不是衢州”的目標,全力推進創建工作攻堅提升,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譜寫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篇章。

  衢州目標清晰,全市上下鼓足幹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步接著一步走。衢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工作理念,始終從群眾需求出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是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切實回應和重大舉措。

  3年來,從鬧市區到背街小巷,從斑駁的老街到敞亮的馬路,從南孔古城到智慧新城,市容市貌全面提升;斑馬線前,汽車減速讓行;居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文明,讓一座城市發生蝶變;文明,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脈。

  衢州有禮 浸潤心田

  不久前,一張由執勤交警隨手拍下的照片,讓衢州人無比自豪。

  車水馬龍的早高峰,在衢州市區一個十字路口的非機動車道上,近10輛左轉非機動車自覺靠邊排成一排,讓出了右邊的通道,供直行非機動車輛通行……在路口執勤的交警方雲峰目睹了這一幕,拍照發了朋友圈後引來眾多網友留言轉發:“素質高,形象好,這就是有禮衢州人。”

  對於一線的交警來説,這樣的場景並不罕見。“創文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都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交通出行方面。”方雲峰説,更有代表性的是在斑馬線前,路過的機動車自覺禮讓行人。

  還有這樣一段車載記錄儀拍攝的視頻:在衢州市區內的一個無紅綠燈的路口,車主停車讓一個背著書包戴紅領巾的小女孩先過馬路,小女孩走過馬路後回身向車主行了一個標準少先隊禮。網友們紛紛為高素質的車主點讚,更為知恩感恩的小學生驕傲。

  一件件小事足以體現衢州市民整體文明素質的提升,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與衢州不遺餘力打造的城市品牌“南孔聖地·衢州有禮”息息相關。

  2018年7月,衢州舉辦了城市品牌發佈會,正式向全球發佈“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將孔子行禮圖為原型提煉設計的“作揖禮”正式確定為衢州城市品牌標識。衢州有禮對自然有禮、對社會有禮、對歷史有禮、對未來有禮,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

  正是“衢州有禮”的號召力,讓老百姓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最廣泛的參與者。衢州有禮,從自己做起,創建文明城市,從小事做起。

  自從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柯城區花園街道花港社區,居民余金華拉起了一支“大媽有禮巡查隊”,每天帶著小喇叭,在小區宣傳,幫助居民們養成良好習慣。余金華表示,“創文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百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城市的一員,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像余金華這樣的志願者,並不在少數。截至目前,全市組建“小錦鯉”志願隊伍1600余支,有38萬志願者隊伍形成了“創文青騎團”“凈城慢跑團”“銀發督導團”“紅手印”“紅管家”“紅色物業聯盟”的衢州特色體系,累計志願服務時數已達826萬小時。衢州匯總出臺《衢州市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激勵機制》,聚攏社會資源,全面增強激勵舉措的吸引力和針對性,全市共有30多家企業、單位提供了70余類、上萬件志願服務激勵物資,有效提升了市民的滿意度和志願者的活躍度。

  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主動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他們除了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還利用業餘時間投身公益。他們用自己的愛心書寫著這座城市的文明,讓城市變得更美好、更和諧、更有禮,用自身的行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動城市文明工作前行。

  一座有禮城市,最美的風景是人。截至目前,衢州已産生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5名、省級道德模範12名、“中國好人”23名、“浙江好人”160名、“浙江驕傲”23人、“最美浙江人——青春領袖”12人。今年上半年,鄒妙富獲得“中國好人”提名,張琪、王金良等7人獲得“浙江好人”稱號,李香如等42人獲得首批“有禮標兵”稱號。如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已成了衢州市民的一種自覺行為;垃圾不落地在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智慧新城草坪公園、孔子文化公園開展試點,市民逐漸養成將垃圾帶回家、分類處置的習慣;有禮集痰袋和有禮集煙袋試點投放,引導市民痰不落地、煙頭不落地……

  有禮指數 倡導新風

  今年9月,衢州市文明委、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公佈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落實“有禮指數”指標情況,衢州市檔案館在有禮品牌、有禮秩序、排隊有禮等方面指標測評綜合得分82.5分,在40家市級部門中名列第一。這是衢州市“有禮指數”(CI)測評體系對各縣市區和各單位的文明行為進行量化評分,倒逼文明習慣的養成。

  2020年3月,衢州前瞻性地提出推行“八個一”,“禮”治一座城的目標,即打造一座“車讓人”的城市、一座“自覺排隊”的城市、一座“煙頭不落地”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禮”的城市、一座“不隨地吐痰”的城市、一座“沒有牛皮癬”的城市、一座“拆墻透綠”的城市,件件都是小事,件件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卻折射了一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7月3日,衢州正式推出《衢州市“有禮指數”(CI)測評體系》,成為全國首個將“有禮”進行標準量化的地級市和以禮治推動基層治理的先行試驗城市。主要用於評價各地各部門的文明有禮總體狀況,綜合體現各地各部門的文化底蘊、文明程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等。每季度測評一次,由市文明委牽頭,實地測評以暗訪為主,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由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負責實施,確保結果公平公正。

  無論是煙頭不落地還是不隨地吐痰,文明行為小事不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意義也不在於拿牌,而是讓群眾把文明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但良好的文明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衢州通過完善制度、文明立法,將城市文明從道德自律上升到法律約束。

  文明立法 長效機制

  文明內化於心,更要外化于行,讓文明行為從倡導變為群眾接受的自覺行為,還需要通過法治規範和引導。2020年5月15日,《衢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票表決通過予以批准,這是衢州獲得地方立法權後獲批准的第10部實體法規,並於公佈之日起施行。

  條例重點明確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同時對公民在公共場所、出行、飼養寵物、就餐等12個方面的文明行為進行了細化規定,並設置了相應法律責任。條例還充分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明行為提出的新要求,將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禁止濫食野生動物、倡導行作揖禮等納入法規當中。這是首次把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寫入我省的地方性法規。

  今年5月底6月初,針對“未擺放公筷公勺”“光膀子”,以及車窗拋物,衢州連開三張罰單,以條例“硬制度”依法糾正市民不文明行為。這種嚴管如一劑猛藥,動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不文明陋習,迅速掀起了一股社會正能量。

  文明校園,有禮長廊

  “以前是倡導,現在是義務性規定,力度更大、範圍更廣。最終,讓文明行為從政府倡導變為公眾生活中的自覺行為。”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文明的發展,離不開百姓的智慧和參與、政府的倡導和創新,而這樣的“變革”,體現的正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和文明立法相比,村規民約又是另一道文明“緊箍咒”。最早將公筷公勺寫入村規民約的是柯城區花園街道上洋村。上洋村黨支部書記黃岳華説,“經村民代表全票通過,第9次修改村規民約,把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禮等文明行為寫入其中。”一石掀起千層浪,以上洋村為示範點,三衢大地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修約”熱潮,衢州全域1589個村社全面完成“千村修約”工作。

  “每個位置都有公筷,點讚點讚!”近日,在衢州遊玩的遊客夏女士發現,這裡農家樂每個餐位前都配備了一雙公筷,筷子比一般筷子要長兩三釐米,握手一端還印有“有禮公筷”字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已然形成共識,“公筷公勺”不僅普及在衢州的餐飲單位,也走入尋常百姓家。

  “小錦鯉”志願者正在開展文明勸導工作,身穿紅馬甲的他們,是街頭的一道風景

  文明之風 吹遍城鄉

  “叮咚、叮咚……”每天臨近中午時分,一輛垃圾回收車“唱”著歌駛入衢州市區道前街,沿街商戶程柏紅聽到音樂聲急忙從店內搬出垃圾桶。程柏紅説:“現在我們自然而然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不僅僅在城市,這股文明之風,也吹到了農村。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投入了衢州首批智慧垃圾回收箱。村民封建南拿著收集來的塑膠瓶,走到可回收垃圾智慧分類箱前,掃一掃自己的文明風尚積分卡背面二維碼,智慧分類箱塑膠類投放口隨即開啟,待封建南投遞完成後,投口自動關閉,觸摸式操作屏語音提示“本次投遞計18分”,整個過程僅僅25秒。

  3年來,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衢州城鄉興起了垃圾分類的“綠色革命”。衢州出臺了《衢州市關於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處理的實施意見》,根據生活垃圾成分特點,按照大類粗分、簡便易行的原則,將城鎮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將農村垃圾分為“可爛”和“不可爛”兩類。一隻小小的垃圾桶,不僅悄悄改變著城鄉居民的衛生習慣,更提升了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

  更大的改變,還在於生活環境的提升。“我在這裡住了60多年了,從來沒想過建起來30年的小區能變得這麼漂亮!”在柯城區花園街道安裝小區內,孫立成老人邊走邊感嘆。安裝小區以上世紀80、90年代的房子為主,不論是環境還是管理,都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經過改造,小區內澆上了柏油馬路,拓寬了道路,種上景觀樹,還裝上了路燈,小區居民滿意度直線上升。

  創文以來,衢州累計改造了370多個老舊小區,重新粉刷了樓道,全部點亮了樓道燈。在街道社區、小區、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新增94000多個消防設施,還解決了路面破損和下沉、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等居民關心的小事。3年來,依託“創建”,衢州開展了小區“十亂”、交通秩序、渣土車、小餐飲、“牛皮癬”、狗患、“僵屍車”等10多個專項整治行動,清理亂堆放15.3萬處,拆除亂搭建14600多處、面積16.8萬餘平方米,累計剷除“牛皮癬”130萬餘張(處)。

  每一個數據的背後,都是城市環境面貌的大幅度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創建文明城市,創造一個和諧幸福的美好環境,最終受益的,是工作和生活在這裡的百姓。

  街巷整潔有序、小區環境優美、窗口服務高效便捷……走進衢州,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文明之風清新撲面。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考驗耐力和持久力的長跑中,衢州市始終堅持以創建為載體,以“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目標,不斷推動城鄉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進發。

  文明提速 城市更美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度,衢州在年度測評中以總分92.31分的成績在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中位列第八;2019年度,衢州圓滿完成了“保八進位”的目標,以總分96.27分位列全國第四。

  衢州的城市文明在進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改變了衢州的城鄉面貌,更豐富了這座城市的內涵。環境變美、風尚變美、人文變美,新面貌、新氣象、新風氣來源於文明的溫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衢州就是這樣一座追求詩和遠方的城市。去年12月,衢州市政府推倒政府院墻,與院外綠化帶融為一體,成為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以前,總覺得政府大院非常神秘,如今圍墻拆了,和公園綠地連成片,人們可以隨時進出。”市民毛先生説。“拆墻透綠”,折射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之變,拆掉了圍墻,也打破了幹部與群眾間的“圍墻”和“心墻”,更為全市機關幹部作風樹標立桿,彰顯了一心為民的情懷。

  百姓的需求在哪,創建的目標就定在哪。新增機動車停車位2.5萬餘個,新開各類公交線路17條,完善193個路口紅綠燈,規劃152條城區道路通行方案……城市交通設施的改造升級以及對交通文明行為的規範,讓市民們由衷感嘆:出行更便利了,馬路更通暢了。

  “15分鐘生活圈”,便民又惠民。吃飯、購物、娛樂,門口就有商圈;上學、健身、就醫,出門就能實現。城區“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變化在循序漸進中發生,生活品質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文明,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是衢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初心與使命。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于山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