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史無前例的颱風,讓處於姚江平原“鍋底”的余姚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7月25日前後,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襲擊浙江。這是浙江省有氣象記錄以來唯一一個兩次登陸浙江的颱風,帶來的持續降雨時間打破浙江最長紀錄,余姚大嵐鎮丁家畈累積雨量打破浙江單站實測雨量極值。
不論是持續降雨量還是姚江水位,“煙花”帶來的影響均超過2013年的“菲特”颱風。昔日曾一片汪洋的余姚,這回扛住了麼?8月6日,一份余姚防臺的“成績單”公佈,結果令人欣喜:除個別鄉鎮街道不同程度受淹外,余姚城區並未發生大面積受淹,未發生嚴重內澇,更無人員傷亡報告,直接經濟損失22.7億元,僅為“菲特”颱風時的九分之一。
對余姚防禦“煙花”過程全面復盤,會發現:如今余姚的洪澇治理不再是一地之事,而是全流域統籌協作。這或許能給很多“城市看海”地區帶去啟示。
“高速水路”打通泄洪堵點
7月26日6時,颱風“煙花”還在杭州灣徘徊。此時氣象部門數據顯示,22日8時以來,余姚大嵐鎮丁家畈站積累雨量超過951毫米,已打破登陸浙江的颱風實測過程雨量極值。四明山區成為“煙花”颱風的暴雨中心。
余姚會不會重現2013年“菲特”颱風的災情,這一度讓許多人感到擔憂。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朱法君回憶,“菲特”颱風時,全省受災最嚴重的就是余姚。當時,兩天之內的降雨量相當於68個西湖的水,幾乎大半個城區被泡在水里長達一週。
時隔多年,為何余姚依然面臨水患風險?這與余姚特殊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朱法君分析,余姚處在低窪的姚江平原,姚江幹流穿城而過,無論南面還是北邊發生洪水,最終都匯入“鍋底”,形成內澇。這個“鍋底”的形容,最初便是由朱法君提出來的。
也正是在“菲特”颱風之後,余姚人開始反省,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防洪能力。他們邀請省內外水利、防洪、城建專家商量對策。當時,所有人的看法一致: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給姚江裝上安全“閥門”。
“要解決余姚的問題,必須從姚江流域治理入手。”朱法君介紹,“菲特”之後,省市縣三級積極謀劃,規劃打造姚江治理“6+1 ”工程,形成“東泄、上蓄、西排、北排、中疏、低圍”的防洪排澇規劃總體格局。之後,這些工程被列入浙江省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項目庫。在財政的大力保障下,工程建設駛入“快車道”。目前,多數工程都已完工,並在防禦“煙花”颱風中扛起了防洪排澇的大旗。
化解余姚防洪難題,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從上游來水急的難題。在紹興上虞古里巷村,歷時四年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今年首次全站投入使用,開闢出了一條姚江和曹娥江的雙向通道。
據省水利廳測算,“煙花”登陸前後,姚江西排工程通過梁湖樞紐全力排水,強排到曹娥江3530萬立方米,減少了姚江流域10.7%來水量,相當於擋住了2.5個西湖水進入余姚。配合四明湖水庫的攔洪錯峰,姚江水位降低約30釐米,將余姚站水位控制了在3.6米以內。朱法君評價:“姚江上游西排工程這次立了大功。”
再説下游,建於1959年的姚江大閘共36孔,單孔寬度僅3.3米,規模偏小。同時,入海的甬江處於特殊地理位置,颱風期間常會形成風、雨、潮“三碰頭”,外海潮位長時間處於高位,使得海水倒灌內陸,導致姚江經常出現快漲慢降,洪水漫堤。
為有效解決潮水頂托難題,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應運而生。2019年8月,隨著位於寧波江北鎮海交界處的化子閘泵站成功啟動,寧波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全線通水。記者從余姚防洪工程佈局圖上看到,姚江在慈江大閘被分洪之後,沿慈江經化子閘進入鎮海區域,再由鎮海沿山大河、澥浦大河至澥浦大閘,最後排入大海。
這是一條漫長的分洪之路,中途要經過三道泵站。工程攻克了超深基坑支護、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澆築成型等十余項技術難題,實現引姚江水入海。“建設這條‘高速水路’,既是為了解決姚江難排的問題,更是減輕了寧波城區的防洪壓力。”寧波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説。
這個工程能發揮多大威力?據測算,颱風“煙花”登陸前後,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共排水2.18億立方米,相當於整個余姚降水量的三分之一,極大緩解了姚江幹流的防洪壓力。
流域上下游形成“一盤棋”
3.53米!26日9時10分,姚江余姚站水位達到歷史性最高水位。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菲特”颱風時姚江最高水位為3.43米,就已導致余姚70%以上的城區被淹。
面對這樣的高水位,光靠余姚自身防禦肯定不夠,必須整個姚江流域聯動起來!省水利廳防禦處副處長陳志剛告訴記者,要實現流域調度,資訊的及時性、全面性、對稱性顯得至關重要。
過去,陳志剛他們開展工程調度,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資訊收集上,半天時間最多能研判出一個方案;現在,依靠錢塘江防洪減災數字化平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工期、水情、預報等海量數據迅速匯總,以小時為單位的更新頻率。這讓跨流域、跨區域的工程調度研判高效了許多。
21日,據氣象部門預測,余姚的持續降雨量可能達到500毫米以上。很快,一條條調度指令從錢塘江防洪減災數字化平臺上發出。位於杭州灣的曹娥江大閘開始提前預泄,整個紹虞平原河網爭分奪秒地預排。
“姚江上游西排工程開足馬力排洪,這對曹娥江的壓力非常大。”曹娥江大閘運作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過寒超説,為此他們也儘快降低水位。在“煙花”登陸前,曹娥江大閘提前預排了1.46億方水量,相當於一座大型水庫。
“從結果來看,當時的決策是科學的。”陳志剛説,颱風登陸後紹虞平原和姚江的水量都非常大,導致曹娥江水位一度達到8米。那幾天,他每天盯著錢塘江防洪減災數字化平臺的數據,精神季度繃緊。因為,根據預案,一旦曹娥江達到極限水位,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將暫停向曹娥江強排,那麼余姚將面臨大量的上游來水。
同樣的備戰工作在余姚本地也一早就開始了。得益於提前研判、提前部署,原本主要承擔灌溉供水功能的余姚南部四個水庫做足了預排工作,在應對颱風過程中充分發揮防洪作用。
“然而,做出這樣的提前決策並不容易。”余姚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吳劭輝告訴記者,今年梅雨期余姚的降雨量僅244.3毫米,當時余姚南部四個水庫蓄水量只有55%,而往年同期這個數字都保持在85%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預排,如果之後的降雨沒有預期的那麼多,很可能影響余姚、慈溪約數百萬人的飲用水供應。而當時,有三個水庫在降雨量500毫米的情況下都能保障安全。
即便如此,余姚當地黨委、政府依然從最壞處打算。19日,余姚水利局內部召開了針對“煙花”颱風的第一次會商,達成共識:旱情一時半會還能堅持,但洪水卻會危及百姓生命。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煙花”登陸前,余姚市水利局又經過十次會商,確定了四個水庫盡最大可能預泄、最大限度進行錯峰攔蓄的方案。
從22日15時開始,隨著“煙花”逼近,四大水庫開啟預泄。截至25日2時,四個水庫預留出7518萬方庫容,用於攔蓄入庫洪水。同時,余姚水利局對姚江河網也進行了預排,將姚江幹流余姚站水位降至近幾年來的最低位0.89米。在“煙花”影響期間,這四個水庫共為余姚城區攔截了9256萬立方米的洪水。
最終,“煙花”帶來的一場場打破紀錄洪水,在系統、科學、精密的調度中化險為夷。
超常規投入破解“城市病”
“‘菲特’颱風的時候,我們小區被大水淹了三四天,這次一點積水都沒有。”家住余姚市下菱新村75幢的居民呂順達説,“這多虧了‘防洪神器’!”
颱風登陸當天,風雨交加,記者來到余姚城區的最良江畔。作為姚江支流,往常平緩流淌的最良江變得湍急,水位直線上漲,很多地方漫過了河堤。儘管如此,河邊兩側的人行道卻絲毫未受到影響,因為中間隔著一道鋁合金擋板。這便是當地呂順達為之點讚的“防洪神器”。
原來,23日一早,余姚市住建局市政發展管理中心就開始安裝這些組合式防汛擋板,形成了一道長達3.9公里的防洪墻。正是靠著這層擋板,整個余姚城區的防洪標準提高至4.13米。“這些防洪擋板是按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應急準備的,實現了余姚中心城區的防洪封閉。”余姚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
颱風前余姚安裝防洪神器.jpg
這道防洪墻有多重要?一位老余姚人告訴記者,姚江穿城而過,水位標高一般在1.3米至1.6米,1.9米為警戒水位,一旦達到3米就會倒灌。因為地勢關係,每次最遭殃的就是城區,“菲特”颱風時就是如此。此次“煙花”颱風中,位於西石山橋西側的防洪墻擋住了超過江堤近1米高的江水。
“這些年城市快速擴張,原有水域面積大幅減少,內河瘦身、地面硬化,加重了內澇。”朱法君説,“利奇馬”颱風時,余姚的降水量為266.4毫米,不到十年一遇的標準,但姚江水位卻達到3.13米,接近二十年一遇標準。也正因此,“煙花”影響下,姚江余姚站再次出現3.53米的歷史性最高水位。
余姚的現狀也是很多城市的通病。該如何破解?城市發展與防汛安全,成為擺在余姚歷屆政府面前的兩件大事。
“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我們始終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余姚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菲特”之後,余姚人痛定思痛,超常規投入各類防洪水利設施建設,累計耗資百億元,投入規模居全省前列。僅2014年,余姚就投入21.72元,是“菲特”之前的三倍。
2017年,余姚水利史上單體投資最大項目——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開始建設,總投資高達19.32億元。“這個大項目的目的就是科學分流姚江上游來水,為城區減輕防洪壓力。”余姚市水利局副局長何明説,目前這個項目已完成了部分工程,其他項目正在加快實施中。
“項目建成了可能一年都用不了一次,值得花這麼多錢嗎?”“與其在水利上投入這麼多,倒不如用在經濟建設上”……面對各種各樣的質疑,余姚頂住了壓力,堅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全力以赴推進西分工程建設。經歷了這次“煙花”颱風,何明他們也更加堅信:這個錢值得花!
近年來,余姚在姚江沿線建設了大大小小用於強排的泵站219個,加強了排水能力。“煙花”登陸前後,余姚北面泗門泵站開啟9輪強排,累計排水1824萬立方米。
持之以恒的超常規投入,加上上下游“一盤棋”的聯動,讓余姚經受住了此次颱風的考驗。這背後,既有餘姚歷屆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防汛防臺理念,更離不開浙江省級層面的統籌調度、提前部署。余姚的經驗或為省內其他地區應對颱風提供借鑒。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金梁 邵巧宏 通訊員 徐鶴群 謝敏軍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