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烏鎮的味道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劉漢俊 | 發佈時間2021-10-24 14:01:16    

   10月24日,《浙江日報》“錢塘江”副刊發《烏鎮的味道》一文,全文如下:

  烏鎮是一個有味道的地方。

  她的歷史文化像一壇老酒,韻味醇厚而綿長。她的故事耐人尋味,經得起咀嚼,像一缸陳醬。她的景色多樣顏值高,各種色彩在這裡綻放,可是列印給你的,卻是一幅古青色的畫,像烏鎮染坊裏的藍印花布,一種古樸樸的味道。

  是的,烏鎮是一口酒缸、醬缸、染缸。

  一

  早起看烏鎮,天光澄碧,空氣澄凈,河水澄清。放眼車溪河上,只見水閣相連、梁柱錯落,曲曲折折不見盡頭。

  窗是烏鎮的眼,枕水人家曉窗半開,民宿客棧街窗半掩,沿河一順望去,水上滿是鱗次櫛比的窗欞戶牗。落地長窗、滑板短窗、對開推窗、半開天窗,窗連窗、格對格,或閉或啟,有呼有應,烏鎮是窗文化的博物館。駐足細看,家家窗扉上是膠漆桐油,戶戶槅扇裏有雕花畫圖,花草蟲鳥盡入畫,神鬼人物畢顯靈,進一樣的門,看不同的窗,千姿百態各呈風景。

  庭院深深,窗含吳越千年史,門涌秦楚萬里客,珠簾暮卷春秋雨,畫棟朝飛戰國雲,烏鎮的窗為中國的歷史按下過快門、記錄過畫面。微風穿堂過,斜陽依窗盡,夢覺隔窗殘月冷,五更秋蟲依稀鳴。誰家的深秋簾幕千絲雨,誰家的落日樓臺一笛風,誰家的寒窗先知春乍暖,誰家的蟬聲早鳴綠窗紗?烏鎮的窗為中國的鄉愁打了一個結,烏鎮的故事盡在窗眼裏。

  古山雲樹密,霅水風帆稀,雙溪皓月白,兩墩蒼煙青,南郊春色尚濃,西林秋高氣爽,忽聞仙橋野笛遠,又聽佛寺晨鐘近,這是宋代的烏鎮;光明蓮社梵音杳,芙蓉舊浦憶當年,車溪祖關釋子在,上智黿潭魚伏淵。昭明書館文在選,綠野遺莊詩正覓,雙溪浸月低頭看,二塔淩雲抬眼望,這是明代宣德年間的烏鎮;砥柱危洲分水墩,通泉古甃深,文石流觴猶蘭亭,解嶷叢桂香。雙潭舞鳳,一水回龍,萬竹秋聲急,長林石徑斜,這是明代萬曆年間的烏鎮;梁苑勝跡書聲瑯,叢林古道幽思長,六橋風景今安在,九曲回瀾不興波,溪亭幽澗深,禪閣梵音渺,蕭寺鐘聲晨起,靈水山居晚紅,這是清代順治年間的烏鎮。不同的時代同一個烏鎮,同樣的烏鎮有不同的味道。

  車溪河有數不清的河埠,沿河有走不到底的幫岸,幫岸上有望不到頭的廊棚,廊棚下有算不過來的靠背椅、靠背凳,那叫“美人靠”。船行的碼頭、人走的渡口是水鄉的河埠,歸航的船要有幫岸,遠行的人要有廊棚,歸去來兮需要美人靠,一憩解百憂。河埠、幫岸、廊棚、美人靠,是烏鎮的風景,是烏鎮人的撐篙點。如此這般,假如感覺烏鎮好有詩情畫意,那你一定是觀光客、路人甲。日子是用來過的,不光是供欣賞的,烏鎮人家沒有藝娛的閒心,只有素樸的本心,覺得一切是那麼自然、舒適、妥帖,無須雕飾、誇張、炫耀,這是藝術和生活的最高境界。你是畫外音,他們是畫中人。

  烏鎮美,烏鎮的夜更美。燈光秀,秀出了她的輪廓、她的線條、她的亮點,柔化了你的心性,溫暖了你的心靈,讓你的眼裏秋波盪漾。烏鎮的夜晚是水之夢、夢之鄉,是燈的夜市、船的港灣、橋的今宵。邀一位船娘,渡你在西市河上的夜裏,櫓聲欸乃,槳聲咿呀。你在看夜,窗在看你,橋在度你,你會有穿越時空、翩躚夢境的幻覺。夜深人靜,天光未暗,我獨自走在青石板路上,一遍遍地聽自己的《有一個故事,叫烏鎮》,沉浸在烏鎮的語境與心境、情境與環境裏,文不醉人夜醉人。聽著南梁昭明太子與民女慧娘的纏綿故事,自己給自己當惆悵的解説員、傷感的傾聽者。正好邁進昭明書院,一腳便踏在1600年前的溫柔鄉里了。

  月光下的烏鎮,有腳步聲響起,在街的那頭或者河的彼岸。嘀嘀嗒嗒,或急或緩,不是踩或者踏,輕輕敲著青石板,節奏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的慢板、急板或者小快板,聲聲慢,影幢幢。不知道走著的是唐宋詩人、明清商賈,還是民國女子。秋分看月,那是分不了的月、盡不了的秋。你在月中央,月在水中央。移目天地間,天上月看水中月,月在水底看自己。等到烏鎮從黎明中醒來,情景便真切起來,彎月勾勾,挂在藍天,淡遠而靜安,留你一個昨晚的念想。聽自己的《烏鎮的早晨》,感覺每一個清晨都美好,太陽正從東柵的河水裏起浴。

  烏鎮處處可回眸,時時能前瞻,街巷到處分岔,道路隨時交會。混沌中迷途于老街古巷,隨便問路,都有熱情的應答或者溫婉的嚮導,甚至陪你走一程。急急匆匆走一圈,發現回到了原點,但天色已明朗,青天亮閃閃。鎮裏風景無限,鎮外風光無邊,田園牧歌,萬木蔥蘢,景物在瘋長。荷塘寬寬起,蓮葉亭亭立,不知道是朱自清的荷塘,還是周敦頤的蓮花。蓬蓽秾艷之間,有水牛悠閒地踱著持重的步,等你來參觀或者合影,抑或旁若無人地低頭吃河邊草,偶爾抬頭高看你一眼,等著你對它彈琴。

  二

  車溪河一貫到底,風雨長廊一貫到底,青石板路一貫到底。其實都沒有到底,比底更深的是根,比道路更長的是烏鎮的歷史。

  烏鎮地處杭嘉湖平原的中心、桐鄉的北端。烏鎮先民加入這個名為馬家浜文化的朋友圈已有7000年了,但取名“烏鎮”,卻是在1100多年前的唐朝鹹通年間。屬於馬家浜文化的譚家灣遺址,離今天的烏鎮僅有1500米,從考古發掘的釜、罐、盆、缽等陶器標本和麋鹿、水牛等動物遺骸看,烏鎮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綻放出了文明的曙光。

  春秋無義戰,天下競爭霸。春秋時期是烏鎮的第一個發展期,這裡是吳越兩國的邊境,是交鋒交戰地,更是交流交融地。吳國在烏墩駐兵防越,越國在青墩引兵對峙,上演戰爭大片。吳國自從周太伯創立勾吳,到西元前473年被越國所滅,存活近600年;越國為夏朝君主少康之庶子無余所創立,越人作為大禹的後裔,固守越地、劍指東吳,到西元前333年被楚國所滅,吳越之間交集600年。在最後的70年間,兩國“以船為車,以楫為馬”,金戈揮舞、鐵馬嘶鳴,打得不亦樂乎、精彩紛呈、慘不忍睹,上演了中華史記中爭霸戰的高潮部分和精彩片斷,留下一堆成語典故。

  最高光的戰爭就發生在烏鎮一帶,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成為春秋五霸之後崛起的最後一個霸主。從那時起,烏墩、青墩就先後分屬於會稽郡、蘇州府、湖州府、嘉興府,被今天浙江、江蘇的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7個縣所統轄,直到1950年兩墩合一鎮,再次定名“烏鎮”,歸屬嘉興桐鄉。烏鎮是歷史的切片、文化的鄉愁,是中國的從前。

  歷史的厚度決定了烏鎮文化的高度,積澱的豐富成就了烏鎮文化的多樣。烏鎮是錯壤交接之地,風物民俗叢生之地,形成了開放、包容、自強、博大的文化性格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方式。

  三

  烏鎮愛過節。烏鎮人月月有節日、天天像過年,美食是節慶的主題。走進一家名曰“羊肉燒酒”的小店,點一盆紅燒湖羊肉,斟兩杯黑白老酒,羊是本地的羊,酒是烏鎮的酒,一杯是用本地黑糯米釀造,以紀念為平定叛亂、護佑百姓而戰死的唐朝烏墩守將烏讚將軍的“烏酒”,一杯是用本地白米、白麵、白水釀製,受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青睞的“三白酒”。黑酒黑得烏紫泛亮、甘醇醉人,白酒白得晶瑩剔透、清香沁心。兩杯老酒下肚,半部史記穿越,美在唇齒間,醉在眉眼中,有道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醉眼回看,那門聯上分明寫著:盛唐烏酒晚清窖,宋時湖羊明時灶。“明月樓”的肚包雞、醬鳳爪、手工香腸,鹵制醬腌,咀嚼啃嚙有味;“江南徽宴”的臭鱖魚、毛豆腐、炭烤雞、太白魚頭,文火慢燉,鮮香瀰漫無邊。嘉興粽子青糰子,蘿蔔絲餅姑嫂餅,桂花方糕定勝糕,小吃勝大餐。

  在水上早市油煎鋪買一份油條油墩,或者沈記花生糕、茅老太豆腐,邊吃邊走邊看船;再在木碼頭上尋個座兒,點一份筍尖餛飩、鮮肉燒麥、蔥姜豆腐幹,或者洋蔥鱔絲面、豬油渣面、小鍋面,賞水中倒影、河上紫煙;然後在永泰米糕店佔一處臨窗的桌椅,點一碗百合蓮子涼湯,要兩塊鮮肉方糕、豆沙方糕,悠閒地欣賞水上戲臺正儂鵝阿拉咿耶啊呀的桐鄉花鼓戲以及越劇,唱得有味兒,聽得有味兒,吃得更有味兒。尋味烏鎮大街,不同的餐館不同的風味,絕無重樣;同一樣菜品同一個價格,決無二價。獨特與公平,是烏鎮的真味道。

  酒入肚,味入心,江南水鄉煙入畫,烏鎮茶香味入腸。“水包皮”泡澡堂,“皮包水”喝茶忙,是烏鎮的市井風情。閒淡之人茗中品味,忙碌之家茶裏悟道,都是時光的節奏、歲月的顏色、生活的況味。茶樓茶肆生意興盛,茶商茶客心誠意切,茶香茶道韻味綿長。

  傳説茶聖陸羽曾兩次造訪烏鎮茶館老闆盧仝,“訪盧閣”因此而得名、成名,眾多茶館亦是賓朋滿座、香溢四方。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青磚茶,在這裡找到最好的井水、最好的時辰、最好的茶客,以及最美的茶具。

  客從南北來,話分東西説,茶在一桌喝,茶越喝越淡,情越聊越濃。舟子喝茶溫中有暖,君子品茗情中有性,仕子尋味苦中有甘。要想苦盡甜來,可以酌一杯菊茶,烏鎮人會告訴你,杭白菊的原産地其實是在嘉興、在桐鄉、在烏鎮。隱菊東西柵,黃花分外香,烏鎮是菊花的家鄉,菊花是烏鎮的女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一壺煮三江,片葉知春秋。菊茶溫潤在口,馥鬱醇濃在心,喝的是茶,養的是心,品的是人生。當然,最具特色的是烏鎮三道茶,“鑊糍茶”甜甜蜜蜜,“熏豆茶”香香鹹鹹,“淡水茶”清清爽爽。客進烏鎮家,請喝三道茶,先甜後鹹終平淡,這是烏鎮告訴你的生活哲理。

  烏鎮的味道是喝出來的,也是曬出來的。農曆六月初六,是天貺節,從宋代流傳至今。“六月六,曬紅綠”,烈日當空,熱力四射,適合曝曬萬物。仕人曬書,僧尼曬經,舟子曬槳,烏鎮人家曬衣物,曬蟲曬霉曬一地舊事,洗物洗娃洗一河流光,滿鎮是陽光的味道。

  熱烈的季節是曬醬的時光。烏鎮最早的醬園是烏鎮人陶敘昌創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敘昌醬園,先是自産自銷,後來遠銷他鄉,在杭州、嘉興、湖州、蘇州一帶暢銷。同治年間,清軍在烏鎮圍剿太平軍,敘昌醬園毀於戰火,陶敘昌含恨而歿。兩個兒子成人後繼承父業,勤扒苦做,重振往昔輝煌,到了民國時期達到鼎盛,分蘗出多家分號,産業鏈不斷拓展。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進犯烏鎮,燒殺搶掠,窮兇極惡,敘昌醬園被燒光搗毀。劫難過後,敘昌醬園慘澹經營,但勉強能維持。新中國成立後,幾經改造、幾度發展,這家有著16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老樹發新枝、陳醬釀新味。

  走進烏鎮西柵通安橋南的敘昌醬園,前店後坊大曬場,緊緊挨挨,環環相扣。作坊裏擺放著大缸小罐,高高低低擠擠密密。一切的味道、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這光線不甚明亮的神秘園裏。清明一過,家家制醬。黃豆製成醬,要經過浸泡、蒸料、拌料、制曲、入缸、曬露、壓榨、打磨等多道工序;上好的黃豆磨成面,調好的豆面拌均勻,裝入竹匾發酵制曲34天,落缸後進入醬醅期,須經過長時間的翻醅,尤其是六七八月份的曬露才能成熟。作坊外有一處360多平方米大曬場,正曬著200多口醬缸,陣勢列隊像兵馬俑,陽光灼人,滿庭生輝。白墻青磚竹柵欄,尖笠紗蓋大醬缸,斗笠是為了防雨水,紗蓋是為了防蚊蠅,美好的味道需要呵護,陽光的味道最好。

  生活是個大醬缸,只要你是一粒豆,就能把你釀成醬,要想成為一個有味道的人,打磨、曝曬、壓榨是少不得的過程。烏鎮的豆醬有滋有味,家家離不開,頓頓少不了;上得了豪宴,進得了寒門,與山珍海味同桌,與白菜蘿蔔相伴,是富人家的調味品、窮人家的主打菜。敘昌醬香,是烏鎮的味道、江南的味道、鄉愁的味道。

  四

  烏鎮要曬的,還有烏布烏染烏顏色。鎮上有“宏源泰”“草木本色”等老字號染坊,以烏鎮本地的花草林木為原料,提煉色漿,生産的印花布以藍色為主。這是烏鎮的顏色。採自然萬木之精華,集天下顏色之繽紛,化作那一條條一方方花布,從高高的曬布架上垂下,通天達地,鋪天蓋地,氣勢豪邁而壯觀。給點顏色就開染坊,給點陽光就燦爛,烏鎮盡顯草木本色。烏鎮青睞青色、不慕艷麗,像結著丁香一樣愁怨、透著丁香一樣芬芳的江南女子,著一襲青色旗袍,撐一柄青色雨傘,嫋嫋娜娜默默彳亍在青色的石板、青色的橋上,只等待那一抹,那一抹青色的江南雨了。

  秋天看烏鎮,像是讀一本有味道的畫冊。秋雨塗抹,秋雲著色,秋風翻頁,畫冊的名字叫《歲月靜好》。空濛濛,雨霏霏,清冽透著清冽,愁意輕撫愁意,一陣秋雨一陣寒。你若出發,古木為廊、為棚、為亭,給你遮風擋雨;石板做門前階、河上渡,給你鋪路搭橋。在秋風秋雨中啟程,在古風古道中行舟,烏鎮是通向遠方的驛站。你若歸來,所有的目光在這裡打結,所有的焦躁在這裡復歸溫柔,所有的步履在這裡變得舒緩。閣樓不高卻有登高的感覺,樓梯不寬卻無逼仄之虞,石板路高高低低卻不會絆倒你,一切妥帖舒適熟稔,恰到好處,可以溫潤你那顆遊子的心,心上的那個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不是讓你穿越歷史,而是教你塵心復古、秋心滋潤、初心不改。你這麼想著,迷蒙的街那頭,有青衫女也這麼想著,低頭行走,悄無足音,唯秋聲瑟瑟。你沉浸在古境裏,把心變靜,把歲月看老,把滄桑看盡、長河看冷,烏鎮是秋雨的味道。

  五

  文化的味道,是真正的味道。

  烏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的是情感、情懷和情結。

  據烏鎮史志記載,從宋朝到清朝,烏鎮走出了進士64位、例貢1602位、舉人161位、武職7位,另有蔭功襲封者136位。南宋建都臨安,烏鎮成為後花園,南宋時期長三角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海洋意識的復蘇,使這個江南小鎮活躍起來,進入第二個發展期。來烏鎮講學、求學、生活、經商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行商坐賈絡繹不絕,這裡成了貴人的逍遙宮、商人的交易場,是僧尼的講經堂、布道所,更是文人的精神家園,文化的芳香瀰漫飄遠。

  江南儒士,烏鎮為甚。這裡還走出過一門三代拔貢、四代詩人,家風傳承百年的吳氏家族,可謂書香門第綿延、文化世家繁衍,詩書傳家久;走出過清朝進士、授翰林庶吉士,為官為文為史留下耿耿英名、昭昭業績的嚴辰;走出過清末文化學者、翻譯過《易經》,在拼音文字改革作出傑出貢獻,擔任過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校長的勞乃宣;走出過我國現代婦女解放運動先驅和著名的詩詞家、書法家,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湯國梨;走出過現代文化名人、中國新聞界前輩,曾授業于張學良、張恨水、秦瘦鷗、蔣經國、荀慧生等人物的嚴獨鶴;走出過現代著名農學家沈驪英。車溪河潺潺,烏青墩穆穆,儘管他們一去不復返,但烏鎮沒有忘記他們,或設館以祭,或修史以記,為這些優秀兒女們樹碑立傳。烏鎮,永遠是望穿雙眼等候他們的老母。

  烏鎮有老味道,更有新味道;有水網漁網,更有網際網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把這個江南小鎮亮相於聚光燈下。烏鎮走在世界的T臺上,走進第四個發展期。前沿技術在這裡角逐,世界巨頭在這裡論劍,烏鎮之光是世界之光。5G技術、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搶灘圈地;智慧汽車、數字教育、網上醫院、網路公益風生水起;開源生態、數據治理、數據與演算法、下一代網際網路、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在這裡切磋探討;數字減貧、全球抗疫、網路安全、數字“一帶一路”,在這裡謀求合作。

  當今世界,網路相聯、命運共通,網際網路改變生産關係,計算力決定生産力;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網上新風景,資訊化、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是大勢所趨;誰掌握了平臺誰就把握了先機,誰佔領了終端誰就佔據了制高點。網羅天下,天下互網,數字烏鎮,是算力小鎮、超算中心,烏鎮聯世界無遠弗屆,世界看烏鎮高光時刻。數字化浪潮拍打的江南水鎮,一聲鳥叫能喚起世界的嘈雜,烏鎮之光點亮世界,網味十足。

  有味道的人生,有味道的烏鎮。烏鎮的味道,越陳越醇,咀久彌新。喜歡烏鎮的味道,你就是有味道的人。

  (作者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總編輯)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漢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漢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