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嘉興:深耕紅色基因 守初心實現城鄉共富裕
——建黨百年 看浙江革命老區發展系列報道之十
中國網 · 丁薩 | 發佈時間2021-07-12 16:24:27    

   編者按:南湖一葉舟,志士共籌謀。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勝利閉幕,中國共産黨宣告成立,中國革命的火種從這裡開始燎原。

  100年風雨兼程披荊斬浪,中國共産黨引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3.png

  初夏時節,記者從杭州東出發,不到半小時就抵達了嘉興南站,而從上海虹橋出發到達嘉興南站同樣僅需20多分鐘,幾乎是相同的時程。從方位上看,嘉興西南距離杭州90公里,東北距離上海同樣90公里。處於上海和杭州之間的嘉興,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這是歷史選擇嘉興的原因之一。

  1921年的夏天,由於遭到密探破壞,正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會議被迫中斷。在中共一大代表李達妻子王會悟的提議下,後續會議最終選擇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普通畫舫上舉行。當時上海到嘉興3小時火車車程,距離很近,南湖又是風景名勝,但遊人不多,可以佯裝成遊客。更重要的是,嘉興的群眾基礎好,王會悟又是嘉興烏鎮人,曾在嘉興女子師範學校就讀,熟悉嘉興的地理人文環境。因此,天時地利人和就形成了,最終成就了嘉興“紅船”啟航地的偉大使命。

  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一脈相傳,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嘉禾大地,用最紅的紅,鮮明的展現出在中國共産黨的引領下,嘉禾大地城鄉共繁榮的景象。

01

  推進城鄉共繁榮,嘉興是先行地。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門花4天時間到嘉興蹲點調研,對嘉興提出了“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的要求。

  17年來,嘉興牢記使命,走出了一條新型城鎮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雙輪驅動、生産生活生態相互融合、改革發展成果城鄉共用的具有嘉興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020年,嘉興全部縣(市、區)進入“2020中國城鄉統籌百佳縣市”榜單前四十位。

  嘉興的城鄉發展,賡續了黨的革命精神:特別能克服困難、特別能吃苦創新、特別淳樸勤勞,一步步走向了共同富裕。

  17年來,嘉興農村居民收入穩居浙江省第一位,城鄉居民收入比1.66:1,是浙江乃至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最均衡的地方。嘉興的鄉村村級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平均達到240萬元,每個村都超過100萬元。

  嘉興的城鄉融合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發展,成為中國百年大黨為人民謀幸福的生動見證。

02

  今年,嘉興南湖區發佈了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精品線,依次串聯起了鳳橋鎮聯豐村、永紅村和新豐鎮竹林村。這三個村子有著幾乎相同的發展歷史,又有著不同的破而後立的蛻變之路。歸結為一點,就是三個村子都變得美麗而富有特色,成為老百姓口中,非常自豪的一句話:“這是我們村,特別美!”

  進入竹林村,前往竹林村村委會的路上,車輛首先駛入了竹林村主幹道新竹南路上,道路青磚鋪就,寬約7米的主街道兩側商戶有長廊、挂檐相護,外立面統一設計,古風濃郁。沿街望去,道路整潔,綠化繁茂,令人心曠神怡。

2.png

  “以前只要聞到臭味,就知道竹林村到了。”竹林村黨委書記陳雲華説,竹林村曾經是“華東養豬第一村”,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養豬,産量最高時,村裏平均每人就要養三幾十頭豬,全村豬舍遠遠超過村民宅基地面積總和,養豬帶動了村民致富,但竹林村環境讓人直搖頭。

  2013年3月,39歲的陳雲華上任村書記。上任即是考驗,當時“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爆發,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養豬基地,竹林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統一部署下,竹林村痛定思痛下決心,打響‘拆豬棚,保生態’攻堅戰。”作為退伍軍人,陳雲華雷厲風行,鐵腕出擊,首先帶頭拆除了自家1206平方米豬舍,之後用了兩年時間,帶動全村拆除近40萬平方米豬舍。

  生豬退養了,竹林村大量養殖戶變成了種植戶甚至農場主,種生薑、種菌菇、種甜瓜、種葡萄,甚至種藏紅花,各種品類琳瑯滿目。

  村民王賢軍投資1.4萬元,在拆去豬舍後騰出的空地上,種植了2畝大棚生薑。生薑一年收一季,種植空檔期間套種玉米、馬鈴薯等,年收入早就超過了養豬時的水準。村民陸芳艷把原先的3700平方米豬舍改成了婚紗照拍攝基地,種植了香樟、櫸樹等苗木,以往生豬養殖一年的收入有50來萬,如今光苗木種植的收入早已不止這個數。村民陳強將自家的老宅推倒,新建了竹林村第一家精品民宿,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建設和裝修,現有10間客房,共計20個床位供遊客入住。

5.png

  2015年至今,經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工作的開展,竹林村水清岸綠、街衢齊整、四處見景。高以永史料陳列館、竹林村史館、黨建館、學稼公社等文化地標拔地而起。風景裝點了村莊的底色,文化豐富了村莊的內涵,竹林村成為省級3A級景區村莊。

  打造成3A級景區村後,芍藥花海、竹林綠道、“小豬快跑”“渾水摸魚”、竹隱遊船、航模基地等項目成為竹林村鄉村旅遊新的增長點。截至2020年底,竹林景區共計接待遊客42.6萬人次,接待各類黨政考察團320余個,實現綜合旅遊收入超160萬元,帶動竹林村直接就業63人,間接就業218人。

  村民收入好了,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2013年,竹林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14萬,到2020年村集體經濟已經達到256萬。陳雲華説:“256萬高嗎?一點不高!我們以後還要更高。”

03

  從竹林村出發,大約7分鐘車程就到了永紅村。兩個村子位置接近,發展歷史也非常相似,永紅村也是養豬大村。

  與竹林村一樣,2013年,為實現産業發展模式轉型,永紅村開始大規模拆除豬棚豬舍,不到三年的時間,拆除了21.42萬平方米豬舍。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村民收入不受影響,甚至要比拆豬棚之前有更多的收入來源。永紅村先後引入了神潤齋鮮切花種植特色産業、田間自然學校、燒烤園等一系列集休閒旅遊、文化傳播、團隊建設為一體的農村休閒遊項目。

4.png

  隨著旅遊業態的豐富發展,永紅村的客流量日益增多,平時週末日均客流已經達到3000人次以上,大量的客流既給村集體增加了收入,也讓村民的錢袋子變得更鼓了,越來越多的農家小院變成了乾淨利落的農家樂民宿。

  “以前我們村很窮啊,是鳳橋有名的經濟薄弱村,這幾年,村裏的變化真的很大,通了水泥路,裝了太陽能路燈,建了活動中心,還有文化禮堂,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提起村裏的變化,村民淩文忠感慨萬千。

  今年,嘉心菜現代農業也將在永紅村落地開工,屆時,這個曾經藉藉無名的小村落就能夠徹底成為集採摘、研學、餐飲、住宿、文旅等多方位於一體的特色農村遊“環線”,成為留下游客、帶動經濟發展的“閉環”。

04

  聯豐村距離永紅村僅2公里多的路程。從聯豐村村委會到王祥裏,出門即是風景,黨建引領的紅色小品、大草坪、花海、木質連廊、遊步道……風景美如畫,是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污染嚴重的生豬養殖村。“曾經聯豐村以生豬養殖作為支柱産業,村裏60%以上的農戶以此謀生,但是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聯豐村黨委副書記金雲海説,2013年聯豐村為響應南湖區政府生豬減量提質號召,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生豬退養轉産轉業中心工作,共拆除豬舍19.5萬平方米,做到了全村生豬零養殖。

  2015年,南湖區政府出臺了相應轉産轉業補助政策,在拆掉豬捨得地塊上種上桃樹或者葡萄,每年補助800元一畝,連續補助三年。在政府資金支援和村幹部率先帶頭之下,全村逐漸完成生豬退養、轉業轉産。

6.png

  依託農文資源,聯豐村主打週末雙休遊、三日小長假遊的特色鄉村休閒遊。目前,聯豐村正在重點打造打響聯豐村王祥裏品牌。

  “自王祥裏啟動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以來,投入資金約8000萬元,打造了三治會堂、農産品展示中心、紅色主題公園、村史館、桃花島、紅氧吧、灼華居、觀景臺、大食堂、科普園等多個旅遊點。”金雲海介紹,結合當下火熱的紅色旅遊,王祥裏作為南湖區著力打造的美麗鄉村紅色精品線核心節點,成為了聯豐村的金字招牌紹。

  打響王祥裏品牌後,聯豐村還將繼續打造徐墻門——石隍廟至荷塘月色的三點一線、馬鳴裏、九曲港等其他旅遊點,帶動全村旅遊齊開花。

  聯豐村在打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戶參與到景區經營中來,目前已發動農戶開辦農家樂8家,可同時接待300人就餐,開設民宿7家。

  今年五一小長假,聯豐村兄弟農家樂的8張飯桌根本不夠用。“我們村變美了,來玩的人比較多,都是過來吃吃飯,逛逛的。”兄弟農家樂老闆娘徐雪珍説,以前半袋米才能換“一串陽光玫瑰”,現在一盤菜就是“一串陽光玫瑰”。

  五一期間,兄弟農家樂日營業額5000元左右,這得益於美麗鄉村的打造。聯豐村黨委書記李正峰説,就是要通過不斷扮靚美麗鄉村,製造更多綠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讓村民們主動成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者和守護者,讓美景也能變黃金。

  三年來,聯豐村旅遊總人次達100萬人,綜合經濟總收入達500萬。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16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8966萬元。

  05

  由竹林村、永紅村、聯豐村串聯起來的總長30公里的“精神傳承,使命永恒”美麗鄉村紅色精品線,總投資1.2億元,主要開展了沿線景觀提升、3個村主要節點和項目建設15個,是南湖區農村黨建、“三治”建設、農業産業特色等鄉村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南湖區“紅色基因+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例證。

  嘉興市南湖區文旅局副主席陸雅菊介紹,以紅色為底色的南湖區,在做大做強“紅綠融合”的金字招牌外,還開展了“紅古融合”“紅藝融合”“紅教融合”等圍繞“紅色”的發展模式。

1.png

  同時,南湖區還著力把紅船起航地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文化産業的發展優勢,以紅色引領本地文化産業向“百億級”邁進。2020年,南湖區共有文化企業1800余家。

  “以南湖、紅船、紅船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為核心,基於紅船文化産業基地、船模工藝品等,全面延伸紅色製造産業鏈條。目前,紅船船模、南湖菱畫、鳳橋竹刻、陶笛等初具規模,博學文化、紅源文化、鳴華船模、成榮菱畫等本地文化企業發展持續向好。”嘉興市南湖區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高燕説,南湖區還建立了文聯創作基地和文藝家創作聯盟,引育7家藝術家工作室,推出了原創紅色電影《紅船:開天闢地》、音樂劇《紅船少年》等文藝精品。

  依託紅色、傳承紅色、發展紅色。作為革命紅船起航地、紅船精神凝練昇華地,嘉興人傳承和踐行紅船精神、浙江精神,用最美的發展詮釋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並闡述“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時代變遷,精神永恒。在建黨百年的輝煌時刻,嘉興人身披榮光,帶著紅色內核,奮力奔跑在建設“重要窗口”的征程上,奮力奔跑在城鄉共富的征途上。

來源:中國網    | 撰稿:丁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丁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