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雙減”政策如何落地?杭州中小學校長深度解析來了
發佈時間:2021-07-30 10:04:51    

  7月24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強調,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準,滿足多樣化需求;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按照《意見》給出的時間表,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意見》一經出臺,即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政策如何才能更好落地?杭州的中小學已有哪些先行實踐?近日,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採訪多位中小學校長,請他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這份《意見》是中國基礎教育減負非常重大的政策,一定會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在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看來,從學校層面,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既是學校責任,也是當下學校內涵發展很重要的價值取向。學校只有認真研究學生發展規律,切實把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設計規劃,才能最大可能發揮教育教學效能、激發學生學習動能,再加以科學合理設計作業,以此達到減負目的。

  樓朝輝説,實際上,文件中提到的“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等內容,也正是教育部此前就已多次提出的。據他所知,杭州的各個學校也已經在為此努力。

  杭州崇文實驗學校執行校長何慧玲則分享了崇文實驗學校多年來的作業管理探索。“首先,我們培養每一個學生作業自我管理的能力。筆試學科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後,都有一份‘階段學情反饋單’,每個學生據此逐漸學會對學習進行自我管理。學校每週設有一節自主學習課,專門指導學生如何作自我反思和學習計劃。學生只有學會學習,並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學習的負擔才會減輕,學習才會真正變得輕鬆又高效,這種自我學習管理的能力要在小學就養成。”何慧玲説,在崇文實驗學校,學生是不允許購買教輔材料的,因為崇文有學科組聯合研發的校本作業,每課作業分層,且嚴格控製作業量。學校每天下午設有作業整理時間,3-6年級學生大部分回家作業都在學校的自主完成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老師都會進行個別輔導。

  杭二中白馬湖學校初中部校長周虹也告訴記者,近幾年學校一直在探索作業管理模式,通過提高作業品質,減輕學生校內作業負擔。在她看來,只有牽住考試命題這個“牛鼻子”,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一些學校作業數量過多、品質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將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貫徹落地。“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發現,死記硬背、‘題型+套路+大量重復練習’的模式不靈了,作業設計和作業佈置不進行相應的改革,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做無用功。當然,從長遠看,我們還要提倡綜合評價,通過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準,滿足多樣化需求

  “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是一劑猛藥。一方面的確會很大程度上削減家長焦慮情緒,但這樣一來,解決孩子們放學後校外時光的配套措施也必須緊跟而上。不然,培訓機構被規範後,私教又可能盛行。”樓朝輝分析,這需要學校創造一切條件,利用一切資源,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場景。這樣一來,學校不僅是學習讀書做作業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體育藝術探究等,讓學校成為兒童生活、交往,快樂度過童年生活的地方,這才是符合時代需要的。

  而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田冰冰則對學校課後服務時間做了一些思考。“首先要營造舒適的託管環境。如適合作業輔導的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設施完善的功能教室、寬敞明亮風雨操場、倣真影院的學術報告廳等。其次,要建立‘均衡+特色’的課程體系,如軟硬筆書法、經典誦讀、影視欣賞、才藝展示、球類課程、趣味團建等,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在培養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能給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田冰冰説,此外,學校也要發揮特色課程資源優勢。例如在春暉小學託管班,孩子們可以與老師一起繪製西興燈籠,也與全國啦啦操聯賽冠軍教練一起律動,還能體驗特色勞動課程,通過拔草換取涼爽可口的雪糕等等。

  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嚴禁資本化運作

  “最近這兩年,培訓機構確實有點過。課內無法補,全到課外補,學生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全民都在焦慮。放眼全國、全省,很多孩子被逼成了學習的機器,這對人的身心發展,對人的成長沒有好處。”一位杭州的重高校長説,其實孩子之間各不相同,應該因材施教。本來一個孩子只能跑2千米、2百米,但進了培訓機構,每個孩子都要按能跑2萬米的去培養,所有家庭都按這個標準去準備。這是拔苗助長,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去跑馬拉松的。可以説,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加劇了整個教育領域的焦慮與不健康發展。

  在這位重高校長看來,培訓機構大都以盈利為目的,為了功利的目的,短視的成績,不斷製造惡性競爭,渲染焦慮情緒,激化教育內卷。這種內卷裹挾的不僅有家長,還有老師。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已有充分的認識,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有效政策。“但減負的關鍵還在於持之以恒的監督管理,不能變味,走形。政府果斷出手,學校堅決執行,家長密切配合,學生自律自強,才能真正讓減負落到實處。”

  “對於學校來説,應該要充分發揮學校課堂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儘教,著力提高教學品質、作業管理水準和課後服務水準,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學生才能有效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校長趙骎分析,學校作業佈置更加科學合理,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才能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家校社”協同合力全面減負

  “減少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減輕家庭和社會焦慮,需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學校豐富作業形式,鼓勵學生參加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博物館等場所活動,開展項目化作業實踐,將學生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連接,解決真實問題,産生‘真’學習。”趙骎説,“家校社”協同合力關注教育是著眼于未來的生命培育,關注並承認人的差異,健全的人格的培養和整體素養的提升。讓學生的成長多一點自然成長的因子,少一點人工培育的痕跡,培養學生的生活力和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力才能豐富其知識,有趣其靈魂。

  而在田冰冰看來,家長是“雙減”的重要落實人,要加強家庭教育的學習,改變“高分就是高級人才”的陳舊觀念,用心培養有學習興趣的人、人格健全的人、終身發展的人。

  樓朝輝則對學生的放學後生活提出了更多“家校社”協同的暢想。“如何解決孩子放學後的校外時間,是減負的重中之重。除了學校外,還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力度解決孩子放學後沒地方去的供給難題,讓整個兒童生活周邊的一切好的資源都儘量成為兒童樂園。例如街心公園、草坪、博物館等等。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在真實社會場景裏生活。”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紀馭亞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