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開往春天的地鐵 杭州地鐵是如何建成的?
發佈時間:2021-07-08 09:19:54    

   2020年12月30日,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與6號線貫通運營)、7號線首通段等多條線路集中開通試運營,地鐵里程新增100千米。至此,全市地鐵線路線上運營里程達到306千米。杭州軌道交通版圖創下歷史之最。圖為當日,市民搭乘新開通的7號線抵達奧體中心站。

記者 李忠 攝

  地鐵與城市,宛若一個人手心中的掌紋。甫一齣世,就開始刻錄一座城市歷史年輪中的脈絡走向。

  它蜿蜒于地下的軌道往往會給這座城市注入第二次生命。因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必然會催生一種新動力。

  2012年,杭州的地鐵元年,註定將是這座千年古都值得銘記的時間節點。

  五年醞釀,五年建設,悄然走過十年歲月。交通內核的強勁升級,將使杭州的輻射力更加深遠寬廣;深層次多維度的改變,開始溶于城市血脈;鐵龍呼嘯于足下,帶來的不僅是大幅度提升的出行速度,隨之而變的還有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質,以及浸潤其中的城市性格。

  杭州地鐵的誕生有太多、太多的記憶值得傾訴。這是一條通往幸福宜居的地下風景線,也是一種更成熟更適宜現代節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杭州地鐵時代,大幕從2012年開啟,城市的發展格局也由此蛻變。

  紅色檔案

  謀劃:行而不捨 若驥千里

  20世紀80年代,為了把杭州建設成為“美麗、清潔、文明、繁榮的社會主義風景旅遊城市”,杭州市委、市政府已考慮利用軌道交通解決西湖周圍隨著旅遊業發展而出現的客流高峰問題以及城市擁堵問題,開啟了杭州“地鐵夢”。

  20世紀90年代,杭州的地鐵籌劃,正式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

  1995年5月,《杭州市軌道交通一期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首次提出杭州的軌道交通有6千米將穿行地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地鐵”概念。

  從1995年工可報告完成到2005年地鐵規劃獲批,中間這十年,杭州地鐵並沒有像人們期盼的那樣一路高歌猛進,而是經歷了兩次大的波折。這時候還停留在紙面規劃設計階段的杭州地鐵,像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腳步蹣跚卻執著向前。

  市地鐵集團總工程師張金榮還清晰記得,第一次波折在1995年,面對滾滾而來的第一波國內地鐵建設熱潮,國家暫停審批快速軌道交通項目,杭州地鐵項目停滯,轉而線上網規劃設計上繼續深入。

  2002年3月,杭州完成了《地鐵一號線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國家發改委,線路全長增至51千米。未料好事多磨。南京、武漢、天津,這些城市都獲得了國家批復,杭州,僅僅相差了一個月。

  在張金榮看來,“停滯期”成了地鐵建設者珍貴的“磨礪期”,線網優化成了重點工作之一。後來的多次優化中,從遠期線網的角度做了修改,才有了今天1號線的模樣。

  杭州地鐵謀劃開建的那幾年,同時也是杭州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的幾年,杭州地鐵的謀劃不僅僅是一條線的謀劃,也不僅僅是一張網的謀劃,更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從根本上緩解交通“兩難”問題的關鍵,助推主副城、組團、新城建設,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發展的先導,杭州的地鐵線網規劃,也和我們這座城市的總體規劃有機結合了起來。

  經國務院批准的建設規劃為地鐵1號線和2號線重點路段,線路全長82.2千米,基本覆蓋中心城區“一主三副”大部分範圍,連接了城市主要交通集散點和對外交通樞紐。歷時二十多年的地鐵謀劃、規劃和立項終於取得圓滿成功。

  建設:精益求精 砥礪前行

  2002年6月6日,初夏溫煦的晨風拂過杭城的大街小巷,那些開著汽車、騎著電動車、踩著自行車匯聚進上班人潮的市民也許要到第二天看到報紙才會發現,就在這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裏,卻發生了一件給他們今後生活帶來質的改變的事情——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意味著,杭州的地鐵,有了建設管理的主體,不再只是個遙遠的美好的願望,開始落地生根,等待合適的陽光、雨水,就會萌發生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2003年12月,杭州市政府正式將《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同月,經省發改委批准,地鐵1號線秋濤路站(工程名)作為試驗段工程提前開工建設,以積累經驗、鍛鍊隊伍。

  2007年3月28日,經歷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杭州地鐵一期工程在客運中心站舉行了開工典禮,杭州真正進入了地鐵建設期。

  這是杭州城市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週期最長、涉及面最廣的綜合性基礎設施工程,也是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下半年地鐵1號線工程全面啟動,一段段打通的盾構區間就是未來地鐵列車開行的隧道,一個個正熱火朝天地開挖基坑就是未來的地鐵站點。

  經過多年建設,那龐大的地下線網,每一寸土方和每一筆雕琢,浸透著地鐵人的精氣神。他們為了施工安全,即使洪水過膝仍堅守陣地;為了徵地拆遷,近百次到府拜訪吃了閉門羹仍鍥而不捨;會議進行到淩晨兩點仍不知疲倦;通宵趕材料後帶著黑眼圈仍夜以繼日……

  2012年,杭州地鐵進入衝刺階段。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市地鐵建設動員大會,巧合的是,這天是3月28日,地鐵1號線開工5週年。

  杭州地鐵距離開通這個美好目標越來越近——

  一道道棘手難題被攻克:杭州地鐵土建、機電、裝修的矛盾解決了,徵遷、交通組織、文明施工等一系列關係理順了,地鐵建設有序進行著;一個個目標如期實現:1號線全線“洞通”“軌通”“電通”、全線試運作、免費試乘體驗,報紙上的一個個標題振奮人心,杭州地鐵向著建成通車的最終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著;一座座新社區成為熱點:濱康路、濱河路、翁梅、文澤路……這些過去陌生的地名正變得讓我們耳熟能詳,成為我們安家落戶的新選擇;一批批員工順利到崗,原本荒涼的七堡人聲鼎沸,司機、調度、維修、站務、行政,地鐵運營從30多人發展壯大為近2500人的龐大隊伍,將七堡變成一塊新的熱土。

  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首條地鐵線路——杭州地鐵1號線,終於迎來了開通的大喜日子。地鐵列車將帶著車頭那張暖意濃濃的笑臉,來往于錢江兩岸,踏著新時代的韻律,駛入杭城市民的日常生活,標誌著杭州開始邁入地鐵時代。

  跨越:飛速發展的9年

  杭州地鐵1號線的建成通車,給1號線地鐵建設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給杭州地鐵的百年大計寫下一個美好的開篇:目前,杭州地鐵線網已有9條線路;到2022年亞運會前,將擁有12條地鐵,總長516千米的地下軌道交通網路。

  2013—2015年,是杭州地鐵跨越發展階段。作為省會城市,杭州新時期轉型發展的一大要務就是交通治堵。以地鐵1號線通車為起點,不懈推進地鐵建設,加快形成地鐵網路,成為當務之急。杭州地鐵二期建設規劃于2013年6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線路總長106.6千米。2014年12月,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軌道交通)規劃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其中包含杭州至臨安、杭州至富陽城際鐵路約計58.4千米。

  2015—2016年,杭州地鐵開啟新起點、新征程。以2016年舉辦G20杭州峰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為契機,杭州地鐵建設進入快節奏、網路化建設階段。地鐵1號線下沙延伸段、地鐵2號線西北段、地鐵5號線、地鐵6號線等多線同步建設。2015年11月24日,地鐵1號線下沙延伸段開通試運作,通車里程5.4千米,設車站3座。2016年,杭州至臨安城際鐵路工程及杭州至富陽城際鐵路工程相繼開工。杭州地鐵三期建設規劃于2016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線路總長196千米。

  2018年,市委、市政府搶抓“後峰會、前亞運”重要窗口期,謀劃建設一條機場軌道快線,從火車西站到東站再到機場,總里程58.5千米,作為貫穿城市東西的總動脈,與地鐵3號線北延和地鐵5號線西延一起,以地鐵三期建設規劃調整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

  2020年12月30日,軌道上的杭州,邁入了新階段。這一天,多條地鐵線路共同開通試運營,杭州軌道交通版圖創下歷史之最——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與6號線貫通運營)、7號線首通段等多條線路正式集中開通試運營,地鐵里程新增100千米。至此,全市地鐵線路線上運營里程達到306千米。

  此次多條地鐵線路開通試運營後,這標誌著杭州十城區實現了軌道交通全覆蓋,杭州軌道交通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面到網……短短9年時間杭州地鐵從1號線誕生之初,客流量日均14萬人次,到2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16號線相繼開通,幾條線客流均大幅度增長,杭州地鐵線網日均客流達到260萬人次,最高單日客流已突破328.51萬人次。

  邁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到2022年,杭州將完成516千米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目標任務,啟動軌道交通四期項目建設;到2035年前,將建成都市可達、全市快聯、組團融合、多心加密、覆蓋全市的規劃交通網路,打造“軌道上的杭州”。

  紅色尋訪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

  地鐵改變了我們對城市的概念:原來,我可以住在以前看上去那麼遠的郊區……

  地鐵改變了我們對生活的期待:省下那麼多花在路上的時間,更好地享受生活……

  地鐵,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無論對於我們每個人還是這座城市。

  2020年,4月23日下午4點30分,杭州地鐵5號線後通段開通載客。王艷南在城站附近的一所高中上學,家住濱江長河站附近,以前上下學要通過1號線換乘4號線,再加上步行才能到家,“現在放學從5號線城站站上車就可以直達家門口了”。

  工作在濱江,家住蕭山金雞路附近的劉女士當天特意體驗了乘坐地鐵下班的感受。“平時都是開車上下班,來回路上就要花一兩個小時。”她笑著説,“今天通車第一天,我剛剛在手機地圖上查了一下,從辦公室門口到家門口全程40分鐘,也就是刷一集電視劇的時間,以後就不開車了。”像劉女士一樣願意乘坐地鐵上下班的白領還有很多。

  家住新風麗都北苑的潘大爺,獨自乘坐公交數字旅遊專線前往富陽玩了一整天;杭州地鐵16號線通車後,他又在第一時間搭乘地鐵在臨安進行了一日遊。這種“家門口”的一日遊體驗,可以説是老年群體的主流出遊方式。

  “從小區步行到地鐵站,只要5分鐘,2號線坐到蕭山,4號線坐到濱江,16號線直接坐到臨安。”73歲的潘大爺,近年來熱衷於搭乘公交、地鐵在杭州進行一場慢節奏的深度遊,聊起杭州的地鐵、公交旅遊線路,他了然于胸。

  ……

  對此,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劍明説:“地鐵建設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各級部門的大力配合,同時,地鐵的規劃引導作用和帶動作用很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杭州實施擁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世界名城的‘助推器’。無論是城市國際化還是建設世界名城,宗旨都是讓老百姓能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出行便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提升運營服務能力,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工作。”

  邵劍明認為,地鐵引領城市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升城市能級。打造以地鐵場站為核心的TOD開發模式,尤其是和地鐵站點無縫連接,地上地下空間形成互聯互通,可以提高地塊對人流的吸引力,提升該區域的綜合開發價值,實現土地的集約高效精準開發。同時,圍繞地鐵站點,將重要節點作為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樞紐進行周邊土地高強度開發、一體化城市設計,串珠成鏈,有利於發揮地鐵的紐帶作用,形成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提升城市能級。軌道交通的通車里程長、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舒適準點等優勢,有助於城市重要節點、重要門戶相互之間形成連接,確保通達性,提升了城市形象,是城市國際化的標誌。同時,軌道交通沿線通過城市設計,實現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使各種設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協調,達到空間形式的統一、完美,既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優化,又促進了區域更新和環境美化,提升了城市品質。

  三是便捷城市生活。軌道交通帶來的便捷舒適,縮短了市民的出行時間,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不少人當初理解軌道交通就是便捷,現在發現軌道交通不僅僅是便捷,還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出行理念。比如以前感覺蕭山區到武林門很遙遠,現在坐地鐵只需幾十分鐘。軌道交通拓展了城市空間,改變了城市格局,從而影響了人們的城市生活。

  越織越密的地鐵網路,也讓杭州的城市格局發生了變化,以杭州西湖、錢塘江兩岸為中心,向四週發散,連接副城。不難發現,杭州地鐵線在位於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和城市發展軸上,東、南、西、北4個方向均有佈局。未來,杭州的城市空間佈局模式也將逐漸走向以軌道交通線為軸的縱深發展。

  如今,杭州的地鐵越來越長、越來越密。

  站在這裡回望,我們從杭州第一條地鐵線的故事講起,巡禮軌道上的城市,用地鐵的發展告訴大家,地鐵之於城市,為什麼能。

  站在這裡展望,地鐵之於這座城市,之於我們的生活,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未來,或許地鐵將不再是城市的附著物,城市,將隨著地鐵而快速發展。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鄭暉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