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中讓群眾更有獲得感?7月6日,記者從杭州蕭山區數字化改革重大場景發佈會上獲悉,該區“健康大腦+智慧醫院”已正式運作,通過流程再造與制度重塑,努力探索出一條“健康大腦”建設運作的路徑模式,形成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先行的標誌性成果。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智慧醫療服務項目的推進,群眾就醫體驗有了很大提升。蕭山區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仍存在城鄉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老齡化與慢病人群逐年增加導致醫療壓力增大、醫療與預防融合不夠、數據壁壘有待打通等多方面深層次問題。今年3月以來,蕭山區加速健康醫療數據全面融合共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與健康醫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逐步形成區域和全民健康管理的“大腦”和“中樞”。
“我們試圖從政府角度建立標準,利用最新技術,建立一套工具和方法,讓老百姓、醫院、政府都可以用這個‘健康大腦’,加強全民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蕭山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説。
群眾看病告別重復檢查等繁瑣程式。近日,家住瓜瀝鎮的陳梅昌老人到社區服務站就診時,社區醫生一鍵就能查閱陳大爺近年來在各個醫療機構的所有檢查和結果。“如果遇到疑難問題,我們還可以發起遠端會診,選擇數字醫共體中的上級醫院專家會診。而且,病人在家門口也能享受慢病遠端續方、送藥到府等服務。”醫共體醫生魯建鋒説。據了解,目前蕭山區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40余萬份,建檔率達89%,可以通過浙裏辦等多種途徑查詢調閱。
優質醫療資源直接下到基層。“蕭山是區縣級行政單位,既要向省市爭取資源,又要向鄉鎮輻射資源。”區衛健局局長申曉輝介紹,為此,蕭山“健康大腦”努力構建“醫學高峰網”和“基層服務網”,向上接入浙大二院、上海華山醫院等三甲醫療資源,向下通過建設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聯動體系等,向22個鎮街和539個村社輻射區級醫療資源。而當天發佈的入院準備雲中心,實現社區醫生直接預定醫共體內上級醫院床位,讓患者可以直接到病房“報到”。
政府部門也能獲得持續智力支援。依託“健康大腦”,蕭山還搭建了居民健康紅黃綠管理平臺等多跨場景,同時通過全區健康畫像及時掌握區域重要健康指標監測情況、主要診治疾病情況等,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來源: 浙江線上 | 撰稿:張留 金春華 共用聯盟蕭山站 蔡卡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