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浙江縣域經濟“老大哥”,又有新動作。
6月24日,杭州蕭山區召開全區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大會,對“立區之本”工業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5月13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報道《“老大哥”坐不住了》,引發了社會對蕭山發展“後勁”問題的討論。
這幾年,圍繞這些問題,蕭山沒少下了功夫。召開創建全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暨打造新製造中心動員大會、發佈《製造業智慧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十八般武藝全都亮了出來。
有了這些鋪墊,“畝均論英雄”改革大會可以説是“常規操作”。但在涌金君看來,這個會意義不小,將蕭山主動謀變,力求破局的新面貌展現得淋漓盡致。
“老大哥”的擔當
兩周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成為浙江全省的大事。
上週三,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在杭州開了一場爭創共同富裕縣域樣板研討會,會上,涌金君聽到這樣一個觀點:
縣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省委決策部署落地的橋頭堡,縣域先行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縣域邁向共同富裕的路徑是個性化的,作為工業大區,蕭山的路徑一定繞不開工業。
十年前,涌金君剛來杭州讀大學,就聽了不少關於蕭山的“傳説”。老闆多,老百姓有錢。在去蕭山機場的路上,也總能看到道路兩邊的工廠和排屋、別墅。現在想來,也是頗有意思的現象。
在工業帶動下,蕭山確實實現了“藏富於民”。
2020年,蕭山全年全區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4482元,增長4.7%。按常住地分,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73116元和43847元,分別增長3.4%和6.6%。絕對值和城鄉收入比,都排在全省前列。
這樣的“排頭兵”要為示範區建設出力,就必須繼續發揮好比較優勢。“畝均論英雄”改革,正是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從這個大會,能看出蕭山作為浙江經濟強區的擔當和作為——爭做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排頭兵”。
平衡“兩個輪子”
這次大會與近年蕭山挺進大都市區的目標關係密切。
以G20峰會為界,蕭山的城市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此前,蕭山經濟較早挂上“工業擋”,也較快推進著城市化,是一種工業化驅動城市化的模式;而之後,在融入杭州、接軌國際的大都市區建設目標指引下,蕭山高歌猛進的都市建設,掩蓋了工業的光芒。
就像一位當地幹部感慨的那樣:“有一段時期,蕭山有些幹部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就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搖擺和糾結的。”
處理不好這對關係,對城市發展的打擊巨大。“汽車城”底特律,就是因為汽車産業發展的無序和低效,無法適應城市能級提升的需求,導致沒落。
如今,蕭山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據統計,蕭山全區規上畝均稅收僅為22.39萬元/畝。縱向對比,僅約為全省的80%、杭州市的50%;橫向對比,與省內標桿地區差距十分明顯,僅約為濱江的十分之一、鎮海的四分之一。
蕭山一位幹部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城市化與工業化是兩個輪子。一個輪子大、一個輪子小,跑的時候會有點抖動。曾經,蕭山工業的輪子偏大、城市的輪子偏小,在體量小的時候,顛簸幾下也就過去了。但城市的輪子變大、工業的輪子變小,而且前進速度還在加快,這個時候就要小心了。
“畝均論英雄”成了平衡“兩個車輪”的關鍵。
在大會上,蕭山區委主要負責人提出兩條路徑,存量提質增效,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産業,以“製造+辦公”的“樓宇工廠”模式,聚焦發展高端製造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
前者是對傳統優勢的重塑再造,後者則是適應大都市區經濟發展的新招。
涌金君了解到,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從長沙引進了浙商中拓的總部,這也是蕭山首次在招商引資中從省外引入上市公司總部。
開發區僅提供了14畝商用總部用地,用於其總部大樓建設,去年浙商中拓已實現了納稅超億元。
蕭山區經信局副局長倪國田同樣對蕭山新興産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十四五時期,我們將圍繞地鐵口等交通便利區塊,打造一批新興産業園,進一步完善全區産業結構,實現産城融合。”
主動“站起來”
更現實的問題,是資源要素。
伴隨著杭州行政區劃的調整,大江東區塊劃出成立了錢塘區。在與涌金君的交流中,對這個傾注了十餘年心血重點培育的工業重地,蕭山的各級幹部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捨。
這意味著什麼?2020年,蕭山GDP總量排名全市第二,大江東區塊劃出後,明年GDP總量有可能會下滑到第四位。
發展不能坐以待斃,失去的增量空間要通過激活存量彌補。主動謀變,通過“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升現有工業地塊的能效,是蕭山發展的唯一齣路。
據了解,蕭山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加快建設“畝均論英雄3.0”數字系統省級試點;打造工業用地二級市場交易平臺讓工業用地的用途更明確、交易更透明;建立工業用地資金池,讓拓展工業用地增量有了資金保障。
這場大會背後,能夠看到蕭山的主動性和前瞻性。這種精氣神讓涌金君感受到,這一次,蕭山不是因為情況差而“坐不住”了,而是面對變化、機遇,更加主動地“站起來”了。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記者 王世琪 張留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