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的分配標準有哪些?”“什麼是‘套路貸’?”……近日,長興縣太湖街道南張浜村委會黨群服務中心內,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24小時法超市”智慧機器人正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識,耐心的解答讓不少村民們參與互動體驗。
圍繞村民實際需求,量身定制“法治+”套餐,近年來,太湖街道全域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帶建設融合打造法治宣傳陣地、依託智慧調解支援精準服務,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法治鄉村建設之路。
“房屋出租一年後,對方拖欠了3個月的租金,現在到府找不到人,把我微信也拉黑了,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可以找到他。”近日晚上10時,找人心切的村民李女士來到了“24小時法超市”前,諮詢相關法律知識,希望能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找到當事人並建立有效溝通。通過“法超市”中視頻諮詢窗口,另一端的值班律師了解到相關情況後,給出了解決方案,李女士也表示接受。
南張浜村周圍有大型企業,這也導致不少外地員工在村民家裏租住,因此自建房屋出租成為了當地村民經濟收入的一部分。由於村民們欠缺法律知識,不知道如何規範出租房屋和維護自己的權利,這讓“24小時法超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用法律來維護自己權利的時候,就會到這裡來諮詢,尋找解決方案。”村民們紛紛表示,“‘法超市’裏面有各類的文書模板可以下載,這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從我們村啟動土地綜合整治以來,村民們拿到宅基地後,由於各自家庭因素導致糾紛頻出,我們忙於處理各個糾紛案,但是法律知識有限,想要提升也沒有太多時間。”村調解主任徐斌華説。然而,2020年“24小時法超市”來到之後,讓他逐漸騰出了雙手,“共處理借貸類的經濟糾紛、工傷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50多起,減輕了我們村委會的工作壓力,讓我們把重心放在更難解決的糾紛和提高自身素質上,大大增加了調解成功率,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光靠“24小時法超市”和村糾紛調解隊伍是不夠的。太湖街道整合多方面資源,引入律師、女性心理諮詢師等參與基層矛盾調處,發揮專業人士的特長,優化調解服務,進一步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自2020年成立以來,‘萍萍工作室’始終發揮自身優勢,以女性力量幫助婦女、兒童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化解矛盾糾紛24件,其中重大矛盾糾紛8件。”長興縣司法局太湖司法所所長朱萍説道。在工作室工作成效上,太湖司法所還創建了“九調聯片954”調解品牌項目。今年以來,通過大聯調調處化解矛盾糾紛76件,其中多為各村歷史積案和涉訪涉訴案件。
“為了更好了解糾紛動態,我們首創三色預警動態糾紛排查化解表,針對矛盾糾紛類型和發展態勢,標注不同顏色,即紅碼為歷史積案、黃碼為新增案件、綠碼為調成案件,便於動態掌握案件情況。截至目前,已排摸紅碼案件51件、黃碼案件13件、綠碼案件11件。”朱萍補充道。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主體的訴求也在日益多元化,基層治理越來越成為法治建設的“壓倉石”。太湖街道還將社會組織引入基層矛盾調處,通過第三方力量介入的形式創新了社會治理新模式,符合廣大老百姓的需求,為社會和諧注入了新力量。“凝聚這些社會組織的優質力量,更加有助於矛盾化解的精準力以及時效性。”朱萍表示,司法所還針對轄區內勞資糾紛、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長趨勢,及時召開勞動人事爭議培訓會。同時組織“疑難重大糾紛調解旁聽觀摩培訓”,現場觀摩學習,提升調解能力。
原本太湖街道外來人口眾多,糾紛案件複雜難解,如今,以月度為時限,以村社為陣地,矛盾糾紛件件落地化解,通過加強基層治理全方位做到新增案件情況清、在調案件資訊明、全域案件底數清,逐步達成歷史積案清零。“下一步,太湖街道將全面推進法治鄉村“長興樣板”區建設,打造最快五分鐘的法律服務圈,讓法治服務實現最多跑一次,讓群眾獲得更優質、更均衡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務。”太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昊表示。
來源: 湖州線上 | 撰稿:趙斌 通訊員王澹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