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商 > 創客浙江 新聞詳情
千島湖啤酒董事長鄭曉峰:做快樂的釀造者和傳遞者
中國網 · 劉芬 田燕 | 發佈時間2019-07-16 14:49:26    

        他從一名小學代課老師、啤酒廠的普通工人成長為影響一方的浙江風雲人物;

  他帶領企業從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發展到牽手世界五百強、中國啤酒行業合資並購溢價第一的大型啤酒企業,榮獲“華東地區十大經濟人物”;

  他的千島湖啤酒從年實際生産能力僅5000噸的一家小型啤酒企業發展到年産啤酒規模30萬噸、上交稅金1個億的現代化知名企業;

  他從傳統啤酒的生産商拓展到聯結啤酒實業生産與啤酒文化休閒的産業和品牌孵化平臺,致力成為品類最全的“世界特色精釀啤酒智造商”;

  中國網《高端對話》特邀杭州千島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曉峰來談一談他締造一個啤酒王國的快樂和艱辛。

  千島湖啤酒掌舵人上任後的戰略部署

  中國網記者:千島湖啤酒一直家喻戶曉,浙江人常説,我們喝著娃哈哈長大,喝著千島湖啤酒度過青春期。您33歲時就成為千島湖啤酒的掌舵人,您還記得剛上任時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

圖片1_副本.png

  鄭曉峰:我接手這個廠以後,做了兩個戰略性轉變。第一,從原來做低端産品轉向做高端産品。當時在我們行業有一個説法,叫150公里。每一個啤酒企業都有一個大城市作支撐,而千島湖啤酒沒有。千島湖周邊本身人口就很稀少,縣城人也很少,在150公里的消費量非常小,所以我們的産品必須要走出去。如果走出去,做低端産品顯然不行。啤酒的價值本身比較低,而物流成本比較高,要走出去唯一的路就是做高端産品。所以我們當時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就是做高端産品。

  第二,我們對市場進行調整。千島湖地區離江湘徽很近,我們當時有句話説:東邊引進技術,西邊開拓市場。千島湖東邊是杭州、上海,要從杭州上海引進技術,西邊是安徽、江西,我們覺得浙江經濟發達,到江湘徽這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地方去開闢市場會有優勢,但沒想到做了十幾年後越做效益越差。我上任後做了一個很大的戰略決策,撤回了江西市場,到江蘇、上海開闢市場,到有錢的地方去賺錢。

圖片2_副本.png

  高逆商,讓他走得更遠

  中國網記者: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您當時想到如今能成為中國行業銷量第十的企業嗎?

  鄭曉峰:沒有想到,能活下去就已經很不容易,企業能辦下去讓大家能就業我就心滿意足了,根本沒有想到以後。

  中國網記者:我們常常會説高情商,但是您身上有一個詞是“高逆商董事長”,不管是企業的發展還是您個人的發展都會遇到逆境,我想知道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您遇到過什麼樣的逆境讓您覺得記憶深刻?

  鄭曉峰:每個企業發展都非常艱難,一個企業家真正的能力是他在逆境中生長的能力。以前的説法是每個啤酒廠邊上一定有一個大城市作支撐,從地理位置上説,千島湖離城市很偏遠,這樣我們就處於劣勢,一直在夾縫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是在逆境當中求生存。那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家的抗逆境能力,很多人堅持不住。比如作個性化、作特色平臺,我們花了十幾年,在十幾年前我們就看到未來整個啤酒産業的發展,那時就開始做特色啤酒。開始的時候其實很難的,因為消費者不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銷售每個月都要看業績,但每個月他們的業績都不好,因為這是一個新生事物,他們壓力很大。對我來説,壓力也很大,每年在這個方面作多大的投資才能有效益。

  2007年,我們開始做啤酒小鎮,做了十幾年,今天才剛剛看到一點希望。這些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有來自社會的,消費者的,還有來自員工的,股東的。我們時刻面臨的困難需要抗壓力精神和在逆境中的良好心態來處理這些問題。

  千島湖啤酒,好水造好酒

  中國網記者:除了面對逆境的抗壓精神和好心態,您覺得這幾十年來是憑藉什麼實力把千島湖啤酒打造成這樣的企業?

  鄭曉峰:千島湖啤酒有今天,最主要的是千島湖本身,千島湖的水好,消費者一喝到千島湖啤酒就想到千島湖的環境、千島湖的水。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傾心打造産品的品質,我們沒多少錢去作廣告,我們更多的是通過口碑的宣傳、把産品品質做好,有好的産品就會讓消費者接受。所以這麼多年真正讓我們成功的是依附千島湖這湖好水,然後保持産品最好的品質提供給消費者。

圖片3_副本.png

  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

  中國網記者:我們知道這麼多年不只是企業在成長,您自己也一直在成長。您自己不斷在求學,給自己充電,在您求學的過程中,對您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鄭曉峰:我經常在公司説一句話,學習救了這個企業。我當時接手這個企業時,忽然不知道怎麼去做。有一次開經營分析會,我的副總坐在會議桌前,面對他們,我不知道要講什麼,不知道這個會議怎麼開。在大部分時間,人是處於很模糊、很糊塗的狀態,這個時候我沒有辦法,只能出去讀書。所以我上浙江大學,上香港公開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一路學下來。在讀書深造以後,思路就越來越清晰了。

  以前的時候我是糊塗的日子多,清醒的日子少,讀書以後,慢慢變得糊塗的日子越來越少,清醒的日子越來越多。這是我的一個很深的體會:學習改變了我。這是我的人生觀: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

圖片4_副本.png

  貴人相助,力推産業興旺

  中國網記者:徐斌在啤酒界是神一樣的人物,您是怎麼説服他成為千島湖啤酒顧問的?

  鄭曉峰:其實這是一種緣分。徐斌時任上海華光啤酒廠副總兼總工,當時全國大辦啤酒廠,光浙江就有140家啤酒廠,他非常忙,要到全國去講學,要見他非常難。我們唯一能見到他的就是跟著他上課,他在哪講課就去哪聽他的課。我們要做高端産品,必須要找到中國最頂尖的釀酒師,幫助我們把酒做好。

  當時杭州啤酒廠的副總賀志祥老先生一直很關照我。他聽了我的想法後,親自帶著我,到上海去請徐斌。徐斌提出兩個條件:“第一,不準給我錢。”——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讓我感動,那時我根本就沒錢,也不知道多少錢才能請得到他、是不是能請得起他。“第二,我怎麼説你怎麼做。”他説答應這兩個條件,一週內就會到現場。

  那時到千島湖的交通不像今天這麼方便,而是需要兩天的時間。第一天先到千島湖,第二天再坐船到千島湖源頭的工廠。那一年有一次在到千島湖的船上,徐斌告訴我説:“鄭總,我算了一下,今年我到你們廠裏來了七趟,從來沒有哪個企業我一年去七次,何況像你們這麼小的企業。”他來了以後,我們的産品品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圖片5_副本.png

  個性化定制精釀,開拓更大市場

  中國網記者:這些年杭州越來越多出現一些精釀啤酒,千島湖啤酒一直在做個人定制。2017年,您首次在“中國精釀啤酒及裝備行業發展研討會”上談到要將千島湖啤酒工廠打造成為“頂級的精釀啤酒製造首選地”,您也説到要進行一些個性化定制,您是怎麼規劃落實的?

  鄭曉峰:現在的消費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個性化的需求、産業的升級都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大家的口味發生變化,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就産生了各種各樣的精釀啤酒。但是精釀啤酒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很多精釀是小作坊做的,品質是很難保證的,消費者又有需求,我覺得這是我們未來發展很大的市場。

  啤酒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中國的五大啤酒廠佔據了中國總市場的75%到80%,其他廠要想在這裡得到生存和拓展空間,就需要跟別人有錯位發展,所以我們結合自己的發展現實,走出自己的路子。我們把自己定位為精釀啤酒生産商。為了滿足精釀啤酒,我們又做了小型的生産設備。在1985年建廠時,我們的鍋子每鍋産量15噸;老廠在我手上擴建時鍋子是40噸;現在的新廠,每鍋是80噸;今天,我回過頭來做了每鍋10噸的鍋子,就是為了滿足精釀啤酒的需要。

  我要利用好千島湖,千島湖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水,我想把千島湖的水貢獻出來,讓所有愛好精釀的人都能享用到千島湖的水精釀的啤酒,所以我們打造了精釀啤酒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可以到公司來生産精釀啤酒,也可以在公司建小型的工程。我們的生産品種已經達到160多種,有各種各樣的包裝形式。目前我們可以自豪地説,我們已經成為全球單個啤酒工廠生産品類、品種最多的一個企業。

圖片6_副本.png

  千島湖啤酒小鎮結合旅遊文化,做快樂的釀造者和傳遞者

  中國網記者:説到啤酒小鎮,聽説您斥資10億來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小鎮,也是首個啤酒小鎮,另外您也想推出全國首家沉浸式啤酒文化體驗場館、啤酒博物院,您對這些是怎麼佈局的?

  鄭曉峰:我們在考慮公司發展的未來,如果和大企業競爭,一定在技術和實力上有差距,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方向是做啤酒文化,做特色和精釀啤酒,做大企業不願做和小企業做不了的。同時又充分利用好當地資源,利用好千島湖的水和每年來千島湖的2000多萬遊客,這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最大的優勢。所以要把啤酒文化和千島湖的旅遊文化結合在一起,産生品牌的戰略效應,所以我們要做啤酒小鎮,做啤酒博物院。

圖片7_副本.png

  啤酒小鎮是我提出的概念,在一開始我們叫啤酒花園。後來我去歐洲考察,在歐洲的小鎮裏感受到歐洲人在小鎮裏的悠閒、陽光、空氣、田野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就是我們人類未來應該追求的生活方式。回來後我就把啤酒花園改為啤酒小鎮。小鎮要做成什麼樣,除了和啤酒有關,還要傳播什麼,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整個小鎮包括我們啤酒公司打造成一個快樂的集聚地,把所有和快樂有關的事物在這裡建一個平臺進行整合,做快樂的釀造者,同時更要做快樂的傳遞者。

圖片8_副本.png

圖片9_副本.png

  數字經濟造未來,精釀啤酒生産圈促科技成果與品牌轉化

  中國網記者:2019年縱觀整個啤酒行業,我們想了解一下千島湖啤酒接下來發展的戰略規劃是什麼?

  鄭曉峰:我們已經走上了特色精釀啤酒的道路,産品出口24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個領域已經做得很有名氣,很多大的企業都在找我們幫他們做個性化定制,但這是不夠的。我們現在創立了一個品牌叫“我啤”,就是你可以做私人定制,最小批量可以做到一箱6瓶。在啤酒博物院,專門有一個區域,掃一下小程式的二維碼就可以定制,在小鎮遊玩結束,回去時就可以在小鎮門口取到自己定制的啤酒。在全球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在小程式裏選擇自己喜歡的啤酒,選擇你自己設計的商標,再填上地址,就可以定制給你。

  現在是數字經濟,可以讓很多網紅、電商、愛好銷售的人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市場銷售。我們現在打造的不只是精釀啤酒,而是一個精釀啤酒的生産圈,是一個産業鏈,這個産業鏈整合了品牌轉化品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品。不同的精釀需要不同的技術人員為消費者生産各種不同的啤酒,這樣就打造了一個科技成果的轉化平臺和啤酒品牌文化的平臺。這樣結合後就會創造無數的工作崗位。

  另外,你不僅可以在啤酒博物院買我們的啤酒,參觀生産工藝,學習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當你走出博物院時,還可以找到自己的創業空間,我們可以給創業者提供很多創業機會,讓創業變得簡單。創業要具備四種要素,即資金、技術、生産能力、銷售能力。在過去創業你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再去尋找資源;今天,你只要有一個能力,你都可以來找我。我們把創業變得簡單,為你們創造無數的想像空間,無數的就業機會。

  編  後:

  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創業途中多少艱辛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深有體會。每一種形式的創業都有不同的經歷,但最難能可貴的是無論面對多少風雨多少艱難,鄭曉峰都是笑看風雲。他提倡做一個釀造快樂和傳遞快樂的人,有這樣樂觀的拼搏精神,也有賀志祥、徐斌那一代人的精神境界的鼓舞,他在自己打造的啤酒世界裏從容裕如,高瞻遠矚。

  啤酒對中國人來説是舶來品,是我們從國外引進的,但鄭曉峰意識到中國雖是一個啤酒大國,但不是一個啤酒強國,不強就是因為缺少啤酒文化。正因為缺少,他才去做啤酒文化的事情,才矢志要培育有自身特色的啤酒文化,走精釀啤酒、私人定制、增強消費者黏性,提高啤酒消費量的路徑。他從歐洲小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活模式中得到啟發,開始做啤酒小鎮來一步步實現他所追求的人類未來應該擁有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啤酒小鎮、啤酒博物院,還是亞洲唯一、世界最大啤酒溫泉,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觸了解啤酒,為更多的人釀造歡樂的生活,讓“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成為更多人歡樂的海洋。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芬 田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芬 田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