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國安女警拿下潛伏10年的間諜人員 細節首次披露
新華每日電訊 · 辛文 | 發佈時間2021-12-02 08:17:45    

   聽于無聲,見於無形

  波譎雲詭的暗潮

  她總是在逆浪前進

  她是一個普通人

  卻因為身處特殊的崗位

  成為了

  默默守護這個偉大時代的背影

  新時代政法英模先進事跡報告會

  11月26日在京舉行

  報告會上

  崔道植、周春梅、施凈嵐

  潘東升、陳昕茹、張文博

  6位政法英模的事跡感人肺腑

  催人奮進

  而她

  卻成為唯一“側面出鏡”的英模代表

  今天,記者給大家帶來陳昕茹的事跡

  “我用背影守護你”

  她從一個隱秘的細節,抓住了潛伏10年的“毒瘤”

  2014年的一天,陳昕茹突然接到線索,她一直高度關注的嫌疑人王某回國了。這顆十年的“釘子”,終於要拔掉了!

  2004年,國家安全機關就注意到王某的異常。此人駐外任職多年,還擔任領導職務,掌握大量國家秘密。但狡猾的王某經常打著“公務”的幌子,與某國間諜人員頻繁聯繫,以此掩蓋泄密行為。

  得知王某任職結束回國,陳昕茹有些興奮又有些憂慮。

  當年,經驗豐富的老李帶隊對王某開展工作,剛入職兩年的陳昕茹是偵察小組中的一員。前後近三年的時間裏,偵察小組雖然開展大量工作,但始終無法固定證據。就在此時,王某突然駐外任職,線索調查被迫中斷,這成為紮在偵察小組每個人心中的一根“鋼釘”,也成為老李退休前的最大遺憾。

  圖片

  在枯燥瑣碎的數據中尋找蛛絲馬跡,線上索中斷時執著堅守,精準出擊的一刻,陳昕茹和偵察小組等待了十年。王某的回國,無疑是將他一舉拿下的最好機會。但海外工作的磨練讓王某比十年前行事更加老練謹慎,偵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陳昕茹又重新梳理了近十年的案件資料,終於從一個隱秘的細節發現端倪:根據王某的生活習慣,他從來不干家務,而這天清晨,竟然罕見地出門倒了一次垃圾。

  “這個舉動太反常了,絕對有問題!”果然,陳昕茹在垃圾中找到了一張字條,上面一串模糊的電話號碼屬於一個曾與王某見面的某國在華人員。沿著這一線索,陳昕茹帶領團隊順藤摸瓜,成功固定了王某的犯罪證據。面對如山的鐵證,王某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鬥爭,與隱蔽的敵人週旋,陳昕茹用3600個日日夜夜的堅守,揭開了深埋已久的驚天秘密。

  一場暗流涌動的戰鬥,她是那個隱姓埋名的人

  圖片

  十八九歲的陳昕茹,第一次對隱蔽戰線的歷史産生興趣。

  書中驚心動魄的暗戰,讓年輕的她“很容易熱血沸騰”,但對於國安警察這個職業,陳昕茹的腦海裏還沒有任何清晰的認知,直到她參加了一次特殊的報告會。

  報告會的主角,是被周恩來同志譽為隱蔽戰線“後三傑”之一的陳忠經。他曾經打入國民黨胡宗南部隊核心,獲取了國民黨軍政戰略動向方面的重要情報,為黨中央戰略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面前看起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家竟經歷過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時刻。陳昕茹的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句話——“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從那時起,她的心中就種下了嚮往國家安全事業的種子,讓她在面對人生抉擇時勇往直前。

  真實的一線偵察工作遠比想像中艱苦。面對狡猾的對手,無論是大海撈針式的基礎調研,還是抽絲剝繭式的案件分析,再到抓捕後的正面審查突破,不僅需要專心、耐心和恒心,更要身在兵位、敢為帥謀。陳昕茹就這樣牽著前輩們的衣角一步步成長起來。

  很多案件,一辦就是十餘年甚至數十年。2011年,陳昕茹在工作中發現了一條可疑線索,但對手反偵察意識強,防護手段十分週密。此後十年,數次針鋒相對的博弈,陳昕茹的團隊不斷突破技術、環境、人員的重重阻礙,終於全面掌握了某國情報人員在華活動規律,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爭取了戰略主動權!

  由於工作原因,陳昕茹有時會與外籍人士打交道。一次交流中,對方不解地詢問陳昕茹,“憑你的外語水準和個人能力,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你的國家到底給了你什麼?”陳昕茹不假思索地説,“這就是我最好的選擇。我的國家給了我做人的底氣、勇氣和骨氣!”

  這一句,也道出了無數隱蔽戰線工作者的心聲。

  2019年,陳昕茹作為英模代表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觀禮。《觀禮活動手冊》中,沒有印上她的名字;座位圖上,也沒有屬於她的標簽。那一刻,她的內心掠過一絲遺憾,但隨即便被洶湧翻滾的驕傲取代。因為她深知,這份榮譽不只屬於自己,更屬於一代又一代隱姓埋名的英雄!

  “生命的長度有限,我選擇燃燒每一天”

  圖片

  2015年,35歲的陳昕茹收到一份診斷書。

  “乳腺癌,即使立即手術,術後康復率也不足30%。”聽著醫生的話,陳昕茹卻一直惦記著手頭尚未完成的幾個案件,遲遲不肯入院治療。直到相關工作都進入正軌,她才提出休假申請。

  “你總算想開了?知道休假陪陪孩子了?”一句平常的關心觸動陳昕茹的心弦,積攢多年的辛酸猛然涌上心頭,無聲的淚水打濕手中的診斷書。

  2015年2月11日,農曆小年。陳昕茹值完最後一個班,由愛人陪著悄悄去做了手術。術後一年的時間,她又經歷了八次化療,一頭秀髮完全脫落,本就瘦弱的身體更加羸弱不堪。

  在病房裏,她觀察病友,“凡是活下來的,都是有希望,有奔頭的”。面對生死,她並沒有想到換一種活法。“病痛打擊了我的身體,卻也讓我更清楚地檢視自己的內心追求——既然生命的長度如此有限,那麼我選擇去增加它的厚度,珍惜每一天,作為偵察員去燃燒、去奮鬥,每一天我都是幸福的。”

  只要還有暗流涌動的地方,這份職業就永遠不會停止。

  除了要承擔無法想像的壓力,這份工作還要忍耐一定的孤獨。本著最小範圍知悉的原則,案件情況只有少數人掌握。不同的部門之間,日常並不“串門”。但同時,他們分工細緻、環環緊扣,高度依賴同事之間的默契配合。

  隨著團隊中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陳昕茹更多時候扮演著主心骨的角色,她在不同的場景下,不自覺地重復了一句話——“他們的身後有我!”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