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冠疫苗第二針全面開打 10項問題要注意
中國網 · 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 | 發佈時間2021-06-19 10:31:52    

   6月,我國第二劑疫苗保衛戰正式打響。特別是6月10日至30日,將成為全國接種第二針人群服務的高峰。

  隨著接種人數突破7億,第二針接種産生了哪些全新問題?遇到各類突發事件,如何保證第二針順利接種?新冠疫苗第二針最新問題,答案都在這裡了!

  1.不打第二針會怎樣?

  疫苗採用兩劑次接種,接種第一劑後,短時間內人體會産生抗體,但這個抗體滴度是不夠的,無法産生較好的保護作用,持續時間也較短。

  只有通過再次接種,再次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由於有了首劑的免疫記憶的存在,産生的免疫應答會比首次強烈很多,産生的抗體水準會大幅升高,持續時間也會大大延長。

  2.如果第二針超過規定時間沒有接種,應該怎麼辦?

  按照接種程式,國藥和科興的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接種兩針,間隔時間為三周。

  如因個人原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接種的。依然可以繼續接種,不會影響疫苗的安全性和疫苗保護效果,只要補種完成可以,無需重新接種。建議用同一個疫苗産品完成全程接種。

  3.同一地區不能按時到同一接種點,第二針該怎麼辦?

  需接種第二劑次新冠病毒疫苗的,原則上仍在原接種機構接種。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分別到不同接種點接種,不過,最好確保前後接種的是同一種疫苗。

  4.打完第一針生病了,第二針還打不打?

  這個問題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趕上慢性病發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皰疹等急性疾病。對於這類情況,應該首先對疾病加以控制、治療,等發作期過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穩定了,可以繼續接種第二針。

  第二種:接種第一劑次後,出現發熱、輕微皮疹等不良反應。新冠疫苗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與已廣泛應用的其他疫苗基本類似,主要為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疼痛等,也有發熱、乏力、噁心、頭疼、肌肉酸痛等。通常這類反應會隨著時間推移自行消失,無需特殊處理,第二針也可以照常接種。

  第三種:接種第一劑後,出現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急性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困難等,或者出現其他屬於接種禁忌的情況,第二劑就不建議接種了。

  第四種:接種第一針後,被狗咬傷接種了狂犬病疫苗、破傷風疫苗。當因動物致傷、外傷等原因需接種狂犬病疫苗、破傷風疫苗、免疫球蛋白時,可不考慮與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

  5.優先接種第二針的環境下,是需要預約還是等通知?

  通常情況下,會由所屬村鎮(社區)、接種單位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第二針的接種時間。

  如遇特殊情況,第一針接種時間已超過28天仍未接到通知,可以主動聯繫所屬村鎮(社區)或接種單位進行預約接種。

  6.在本地接種過第一針,到外地還能接種第二針嗎?

  如果第一針接種的是滅活疫苗,可以憑第一針的接種記錄,根據接種點的安排按照推薦的間隔完成後續劑次的接種。

  現階段建議用同一生産企業的疫苗産品完成接種,但如無法用同一個疫苗産品完成接種時,可採用相同種類的其他生産企業的疫苗産品完成後續劑次接種。

  7.第二針疫苗可以混打嗎?

  根據《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目前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建議接種2劑。現階段建議用同一個疫苗産品完成接種。

  如遇同廠家疫苗無法繼續供應、受種者異地接種等特殊情況,無法用同一個疫苗産品完成接種時,可採用相同種類的其他生産企業的疫苗産品完成接種。

  8.第二針會比第一針副作用大嗎?

  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接種新冠疫苗後也是一樣的,具體不良反應和不良程度還是要因人而異的。

  新冠疫苗接種第二針的副作用因人而異的,有些人會覺得比第一針的副作用更大,也有人接種完兩針都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所以還是跟個人的體質有關,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嚴重的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只是輕微的話是會自行消退的。

  9.為什麼某些人接種第二針後更疼?

  如果接種第2針之後注射部位出現有硬塊或者硬結的話,首先觀察有沒有紅腫或者有沒有膿液,如果有的話還需要去醫院外科,切開引流清創處理。

  如果只是有硬結輕微疼痛感的話,可以自行簡單處理。建議患處不要劇烈運動或提拉重物。

  10.接種反應越強,免疫效果越好?

  疫苗接種反應強不等同於免疫效果好。可以理解大家都希望新冠疫苗接種後可以獲得最優的抗新冠病毒免疫效果,要強調的接種者應區分開來這一觀點。

  目前新冠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率低,且不良反應的發生仍是以局部反應為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