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3年內吸引7.5億人次旅遊,浙江怎樣實現這個“小目標”?
浙江線上 · 見習記者 段松艷 | 發佈時間2020-03-27 09:28:38    

   “文旅興則服務興,服務興則消費興”。疫情進入後半場,浙江按下復工復産“快進鍵”,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速復興文旅業,以文旅復興帶動消費振興。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經濟和資訊化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儘快恢復振興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 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浙江將在科學防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迅速有效組織文化和旅遊企業復工復産,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造成影響。

  除此之外,浙江還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三年內完成的“小目標”:到2022年,文化和旅遊消費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7.5億人次以上,居民和遊客滿意度普遍達到85%以上,文化和旅遊産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均超過8%。

  這樣的“小目標”如何實現?且看浙江的思路和做法。

  打好“服務牌”,加快産業復蘇

  文化和旅遊是浙江的兩大“雙萬億”産業,提振全省消費市場,必須加快文旅産業復蘇。

  復蘇的主體是廣大文旅企業。然而,景區關閉,酒店歇業,演出叫停……疫情期間,文旅企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另外,與其他行業相比,文旅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救的空間有限。

  在這一背景之下,記者注意到,在加快文旅産業復蘇方面,《實施意見》中提到的舉措背後的邏輯是:政府部門能夠為廣大文旅企業提供哪些服務?

  浙江的思路和做法是,首先推動出臺産業復蘇政策,在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有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文化和旅遊發展資金補助,鼓勵市縣根據實際從文化産業專項資金和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中,調劑部分資金用於支援優化文化和旅遊市場環境,支援文化和旅遊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生産。

  政策有了,積累了一年經驗的“三服務”也派上了重大用場。選派精幹力量赴文化和旅遊企業精準服務,協調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指導落實文化和旅遊企業做好疫情應對各類減(緩)稅、降費、免租、金融紓困、退還保證金等優惠政策。幫助文化和旅遊建設工程儘快復工,指導企業既抓疫情防控,又抓復工復産。

W020200326414120153753.jpg

  週末的西湖遊客眾多 見習記者 段松艷 攝

  此外,面對疫情結束可能出現的旅遊高峰,再指導各類文化和旅遊企業抓住機遇,開展周邊的、近程的“錯峰遊”“健康遊”“親子遊”等個性化、特色化的主題旅遊産品,策劃推出一批新産品、新線路,加快推進文化旅遊市場回暖。

  打好“市場牌”,促進有效供給

  一方面,通過加快文旅産業復蘇,推進文化旅遊市場回暖。另一方面,也要從供給端入手,通過調整旅遊産品結構增加有效供給,進一步激發文旅市場的消費潛力。

  根據《實施意見》,記者梳理出了浙江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順應“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行業趨勢,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嘗試新的、有益的探索。

  放眼近兩年的文旅産業,雖然基於各種網紅景點的“打卡式旅遊”依然火爆,但也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希望能夠多些文化體驗和文化內涵,更深地融入旅遊目的地。

  在此背景下,浙江一方面順應行業趨勢,大力推動演藝、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文物資源等文化資源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一方面以“萬千百”工程為抓手,推進“萬村景區化”和A級景區縣城、小城鎮建設,全面帶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

  同時,浙江還立足自身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四條詩路”文化旅遊帶、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浙江段,推出一批彰顯詩路文化的重大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時代價值的大花園文旅消費重點項目。發揮海島資源優勢,加快建設展現海島風情的“十大海島公園”。發揮茶葉、絲綢、黃酒等十大歷史經典産業的優勢和潛力,加大對浙江老字號品牌的保護傳播力度。

  此外,浙江還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研學旅行活動,把研學旅行作為全省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機環節。比如積極發展大運河、錢塘江、甌江、溫瑞塘河等遊船夜遊、夜間演藝、城市夜場燈光秀、24小時書店、特色風情街、美食網紅店、文創集市等夜間經濟業態,探索文化和旅遊夜間消費新模式。

  打好“IP牌”,提升項目競爭力

  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僅以需求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還不夠,還需要這些“有效供給”是高品質的,才能留得住遊客。

  為此,浙江計劃實施文化和旅遊標準化工程。通過健全公共文化和旅遊標準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標準化,給全省文化和旅遊産業提質增效。

  不過,要想在消費市場中脫穎而出,僅僅高品質這一要素還不夠。如何打造出更富有文化內涵和品牌號召力的IP,憑藉項目突出的特色抓住遊客的心,顯得更為關鍵。

  實施文旅融合IP工程被提上日程。浙江計劃開展文旅融合IP資源普查,充分挖掘利用當地文化和旅遊資源稟賦,重點培育認定一批成長性好、綜合帶動大、市場前景廣的文旅融合IP示範項目,打造文旅融合IP集群。

  同時,浙江還將探索形成文旅融合IP的衍生機制和商業模式。建立文旅融合IP發展工作績效評估機制。到2022年,認定100個省級文旅融合IP,其中10個為國家級文旅融合IP,使浙江文旅融合産品專利、商標、版權註冊申請總量和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浙江還將深入開展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工作,會同上海、江蘇、安徽等文化和旅遊部門,共同打造面向全省及長三角地區的“一卡通”文化和旅遊消費服務,並利用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廣泛應用的契機,創新發展文化和旅遊消費模式,推動全省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轉型升級。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見習記者 段松艷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見習記者 段松艷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