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呼吸治療師成抗疫特種兵 邵逸夫醫院27年前就有這工種
錢江晚報 · 吳朝香 王家鈴 周素琴 | 發佈時間2020-03-16 09:03:47    

   30多歲的劉先生(化名)插著鼻導管,安靜地坐在床邊,吸氣、呼氣。

  5分鐘過去了,他沒有感到疲累,也沒有覺得胸悶。而是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呼吸。

  走到這一天,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劉先生是荊門首例使用ECMO的新冠肺炎病人,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馳援荊門後收治的第一例使用ECMO的新冠肺炎病人。

  在邵逸夫這支35人的馳援隊伍中,有6位,是呼吸治療師。

1584319245586_5e6ecb0d159bb83e16c54bed.png

  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向社會發佈包括“呼吸治療師”的16個新職業,讓這個在疫情一線發揮重要作用的職業走入大眾視野。

  “我們所做的,就是能讓他們自主呼吸。”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師徐培峰説。

  像劉先生這樣的病人能恢復到自由呼吸。徐培峰和他的同事功不可沒。

  好好透氣

  是件很專業的事

  到荊門的第一天,徐培峰和同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各種呼吸支援設備進行自檢: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排痰機、高流量氧療儀……這是呼吸治療師們的“武器”,沒有它們,病人將無法脫險。

  徐培峰,從業10多年的呼吸治療師——這個職業,在邵逸夫醫院已經有27年的歷史。他們為患者提供呼吸治療、術後呼吸康復訓練等。呼吸治療師能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援,掌握各種高級別生命支援設備的管理。在生死一線的緊急搶救中屢創奇跡 ,是專門為前線醫療隊配備的‘特種兵”。

  “我們經常交待病人,好好透氣,多活動。那什麼是好好透氣,怎麼活動?散步也是活動,但它鍛鍊的主要是下肢,肺部康復,更多的是需要上肢活動,怎麼動?這些都是講究方法的。”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應可凈教授用最簡單的問題做解釋。

1584319246181_5e6ecb0e159bb83e16c54bef.png

  在邵逸夫醫院時,徐培峰和大多數同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ICU工作,重症病人面臨棘手的呼吸問題,也離不開各種複雜的呼吸支援設備。但這次在荊門,徐培峰遭遇的新冠危重病人比他平時診治的病人要凶險得多。

  徐培峰對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印象深刻。

  黎大伯(化名)情況很糟:危重症,病程已經1個多月,氣管插管40多天,“他呼吸窘迫嚴重。當時討論通氣策略時,我們建議俯臥位通氣,就是把病人翻過來,面部朝下。這樣可以緩解呼吸窘迫。我們從呼吸治療的角度,覺得這樣對患者最有利。”

  結果如徐所預料,俯臥位後,大伯呼吸好了很多。

  拔管成敗

  在於細節

  一段時間後,大伯的治療站在了第二個十字路口:什麼時候拔管?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説,所有的呼吸治療支援設備都是一把雙刃劍,“撤得太早或者太晚都會有損傷。”

  找到這個最合適的節點,需要嚴密的評估。

  在葛慧青的建議下,徐培峰給病人做了一項檢查:呼吸肌超聲,以此評估病人的呼氣和吸氣能力,有沒有能力咳嗽,能不能咳痰等,“檢查結果顯示,這位病人的吸氣力量下降,但腹部肌肉力量很好,咳嗽力量很強,可以把痰排出來。”

  有了這份檢查結果,徐培峰和葛慧青有了更大的把握。

  決定拔管前,包括徐培峰和葛慧青在內的5位醫生又激烈爭論了半個小時,“我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還是拔管。但讓麻醉師在現場保駕護航,一旦拔管後,有意外,立刻麻醉,再插管。”

  管子拔掉後,監測儀器顯示,病人心跳增快,出現氣急。徐培峰心裏咯噔一下,但他很快發現:病人是頭朝後,仰躺姿勢,嘴巴張開,“這是姿勢問題引起的。我趕快拿個枕頭墊在他頭下,心跳立刻恢復正常。”——這是10多年的呼吸治療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的經驗。

  如果只看診斷指南:拔管後出現這種心跳異常,那就是拔管失敗。這些都是魔鬼般的細節。

  病人暫時穩定了,但徐培峰懸著的心並沒放下。所幸,一切順利。病人3月9日拔管,兩天后清醒。

  呼吸治療師

  為患者制定肺康復計劃

  在荊門,邵逸夫醫院接管的病區,所有的新冠病人情況穩定後都要接受呼吸康復訓練。在呼吸機還未撤機時,黎大伯的呼吸康復訓練已經開始。

  “我們會調整機器參數,讓他沒那麼容易吸到氣,就只能自己用些力氣去吸。這是被動訓練。這種參數調整很微妙。”徐培峰説。

  四肢抬舉、膈肌鍛鍊……這些都是訓練的一部分。為此,很多時候,呼吸師們要做體力活。訓練時,他們會給病人穿一種排痰背心。兩人一組才能穿上這件並不重的背心,“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動,身上還插著各種管子。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你想想,給一個喝醉酒的人穿脫衣服,有多難。”

  這樣穿脫一次,最少需要10分鐘。

  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肺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呼吸治療師對這部分患者進行每日評估,制定相應的肺康復計劃,包括幫助痰液堵塞肺部的患者進行排痰、改善患者呼吸狀況等。

  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支援湖北的數萬名醫護人員中, 有超140余名呼吸治療師跟隨不同救援隊伍。

  呼吸治療專業發展最早起源於美國。邵逸夫醫院自1993年在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指導幫助下,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呼吸治療科。經過27年的建設發展,這支擁有40余人的隊伍已成為目前我國呼吸治療專業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知名度最高的科室。

  “每當患者呼吸急促改善,肺功能逐漸好轉,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的專業技能真的幫到了他們。”這是這個職業帶給徐培峰的成就感。

  【浙江新聞+】

  呼吸治療師的那些事兒

  呼吸治療專業發展最早起源於美國,邵逸夫醫院自1993年在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指導幫助下,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呼吸治療科,經過27年的建設發展,擁有40余人的呼吸治療專業隊伍,已成為目前我國呼吸治療專業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知名度最高的科室。

  呼吸治療師能發揮什麼作用?

  應可凈教授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位68歲男性患者是重度慢阻肺,之後又被查出結腸癌。因為肺功能太差,病人的手術風險很大。

  “他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不能手術,二是貿然手術後,手術成功了,但極有可能留在ICU,要一直使用呼吸機。”

  這個時候,應可凈和她的呼吸治療師們提出了方案:先對患者進行兩周的呼吸康復支援,包括用藥和呼吸功能鍛鍊。手術後,再第一時間進行呼吸康復訓練。這樣之後,病人不僅可以接受手術,術後康復也增快許多。他們達到了一個目的:不僅讓病人活著,還要活得有品質。

  “如果簡單説,呼吸治療師就是幫助呼吸困難患者的呼吸通暢問題。這個過程需要用到呼吸機等專業設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學科。”

  呼吸機的運用,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兒。曾有一位燒傷患者,因為呼吸道損傷,長期使用呼吸機,因為使用不順暢,特意從東北乘飛機到邵逸夫醫院,請教參數如何設置。這其中的微妙和精準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

  此次,邵逸夫醫院在荊門一醫北院區組建了一支呼吸治療小組,由邵逸夫醫院的呼吸治療科醫生手把手床邊帶教和臨床操作。希望在醫療隊最後離開的時候,培養出一支呼吸治療的隊伍,能夠永遠留在這裡。

  2019年,在邵逸夫醫院蔡秀軍院長的牽頭努力下,美國羅馬琳達大學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合作,從今年開始招收呼吸治療專業方向的本科學生。

來源:錢江晚報    | 撰稿:吳朝香 王家鈴 周素琴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錢江晚報    | 撰稿:吳朝香 王家鈴 周素琴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