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溯源6個遺留疑難案例 浙江馳援荊門的“病毒捕手”破解傳染源“謎案”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董小易 特派記者 胡元勇 通訊員 江歆 | 發佈時間2020-03-16 08:36:51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警察,幹的工作卻有點像破案;他們不是醫生,工作內容卻像治病救人一樣重要。他們就是疾控人。

  “找到了!原來卓師傅感染的源頭是他!”3月13日傍晚,浙江援荊疾控隊屈家嶺小組的2人——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周振和寧波市疾控的楊思嘉有點興奮,因為他們剛剛又破解了一起傳染源“謎案”:

  屈家嶺當地人卓師傅的妻子為疑似病例,卓師傅(注:為保護當事者隱私,“卓師傅”為化名)作為其密切接觸者,從2月7日至19日一直在當地觀察點集中隔離。2月20日,卓師傅發病,次日確診。

  針對該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立即啟動。據卓師傅回憶,自己發病前13天均呆在隔離點,進隔離點前6天均居家隔離,接觸的人只有家人;家人中,卓師傅的妻子嫌疑最大,但妻子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並非確診病例,不可能作為傳染源傳染給卓師傅。

  莫非是在隔離點感染的病毒?屈家嶺當地工作人員立刻對隔離點工作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萬幸的是,隔離點工作人員核酸檢測全部陰性、工作人員體溫測量無異常,且自述無發熱、咳嗽、乏力等新冠相關臨床體徵,排除感染可能,讓大家松了一口氣。然而,隨著一條條線索被排查,流調工作陷入了僵局,到底是誰傳染給了卓師傅?

  2月底,周振、楊思嘉做完屈家嶺的消殺工作,開始協助當地梳理遺留的6樁流行病學調查疑難案例,上述“謎案”正是其中一樁。“雁過留痕,病毒也不例外!”作為有經驗的“病毒捕手”,兩人重新開始梳理卓師傅的線索。“所有的線索斷了以後,我們就去查屈家嶺當地確診病人的醫院日誌。因為不明原因的病例源頭,大概率是被確診病人傳染的。”周振説。就在排查確診病例的醫院日誌的時候,周振被一個“卓某”的名字所吸引了,“卓”這個姓在當地並不多見。經過核實,一條關鍵資訊浮出水面,這個“卓某”,就是卓師傅十幾歲的兒子。

  原來,在集中隔離期間,卓師傅曾陪兒子前往定點醫院檢查。當時,另外一例確診病例李先生(當時未確診)也在醫院看病,與卓師傅父子的就診時間僅相隔10分鐘!

  時隔許久,卓師傅經過周振、楊思嘉提醒,才想起確有此事。他還想起,當時李先生曾有過摘下口罩的行為,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正是這個行為,讓卓師傅傳染上了新冠肺炎。至此,卓師傅的感染源頭被緊緊鎖定。

  “做流行病學調查有點像警察破案,真相往往隱蔽在暗處,被許多無關緊要的資訊所隱藏。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在千頭萬緒中抽絲剝繭,去尋找傳染源的蛛絲馬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再狡猾的病毒,也是有跡可循的。”楊思嘉説。正是有這個信念,屈家嶺小組才能撥開層層迷霧,抓住傳染的源頭。

  為何“溯源”如此重要?周振説,只有把源頭問題摸清楚,才能進一步指導“精準防控”。在屈家嶺遺留的6個疑難案件中,有一個73歲老太太的案例讓周振印象深刻。

  這也曾是一樁“謎案”。這位老太太1月底出現疑似症狀,2月初確診,2月10日便過世了。老太太去世後,流調人員只能通過她的兒子、兒媳的回憶來進行摸排。流調人員發現,老太太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麻將,而她的“麻將搭子”、兒子兒媳核酸檢測均是陰性,線索也斷了。

  周振、楊思嘉在重新梳理線索時發現,有一個重要線索被遺漏了。“調查人員‘想當然’地認為,家裏應該是兒媳出門買菜,而我們在重新梳理、摸排的過程中,發現老太太曾經多次去屈家嶺當地一家市場內買菜,這家市場內曾有多位確診患者的行動軌跡。”

  此外,上文中的確診病例李先生也很愛打麻將,行動軌跡與老太太有重合,至此,屈家嶺小組基本確立了“老太太-李先生-卓師傅”的完整病毒傳播鏈條。周振説,這是“解決了一個案件,串起了三個人。”

  目前,屈家嶺當地疾控部門對當地兩家超市、一家市場進行嚴防嚴控,防止再出現類似的病例。日前,隨著卓師傅案例“溯源”成功,屈家嶺6個遺留的疑難案例,全部溯源完畢。

  這幾日,屈家嶺已連日無新增病例。接下來,浙江援荊疾控隊屈家嶺小組,將繼續全面回顧流調工作,持續關注當地重點場所的消殺情況,配合當地政府核查企業復工復産的情況。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董小易 特派記者 胡元勇 通訊員 江歆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董小易 特派記者 胡元勇 通訊員 江歆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