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武漢抗疫的麗水90後護士説:ICU護士的內心柔軟又堅強
浙江日報 · 丁施昊 通訊員 劉華玲 | 發佈時間2020-02-27 10:14:12    

   "我管的幾位病人,今天生命體徵稍微穩定些了,呼吸機支援參數也調低了……"2月25日,記者聯繫到遠在武漢的麗水市婦幼保健院護士董志芳時,她剛下白班,略顯疲憊的聲音裏透出喜悅。

  董志芳在抗疫一線已經連續工作了20多天。大年初三下午,董志芳看到微信群裏"馳援武漢"的報名消息,立刻給護士長汪淑香打電話。

1582767976160_5e571f68159bb83e16c3fe77.jpg

  董志芳(左四)作為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的一員出征武漢

  "我符合條件,我想去。"她的聲音果斷且堅定。汪淑香告訴記者,董志芳是新麗水人,老家在內蒙古赤峰市,父母年前專程來麗水與女兒團聚。她還攢了年假,打算帶父母在浙江轉一轉。

  眼下,董志芳 "爽約"了。問起主動請纓的緣由,她説自己沒想太多,甚至有點衝動,"就是一剎那決定的事,我年輕、未婚,沒有後顧之憂,如果能出點力,為什麼不去呢?"

  看似"任性"的背後,是90後的擔當。董志芳有4年重症監護室(ICU)的工作經歷,被分配至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ICU工作。

  ICU裏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董志芳坦言,在這裡工作,壓力大、任務重。

  她心軟,看不得病人難受。喂藥喂飯、處理大小便、幫患者翻身……在ICU裏,董志芳既是護士,又是患者眼裏暖心的家人。

  病房裏一位老爺爺難以入眠,她彎下腰,在老人的病床前輕柔地疏導。

  "您放心,我們會一直在這裡陪著您""只有休息好了,抵抗力才會增強,安心地睡一覺,好不好?"在她耐心的"哄睡"下,老人終於沉沉睡去。

  她要強,一個班4個小時,董志芳一刻也不停歇。"我們在跟死神拼速度、搶生命。" 她以醫護人員的"使命"要求自己,必須拼盡全力為病人爭取生的希望。

  有一次,午夜零點剛過,病房裏一位女性患者面色發紅,心律偏快,血氧飽和度偏低,需要緊急氣管插管。

  隨即,董志芳和另外2位護士配合醫生,進行開放氣道、擠壓皮囊、用藥等一系列搶救工作。

  "操作不難,但感染風險高,我們都出了一身汗。"防護服和面罩下的董志芳被悶得汗流浹背,每呼吸一次都感覺很費力。

  但讓董志芳欣慰的是,她和浙江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配合很順暢,"我們來自不同醫院,卻不需要磨合期,可能因為我們有相同的目標,共同的信念吧"。

  她也有脆弱的時候。"在這種近乎窒息的環境下工作,身體處於極限狀態,緊迫感與壓力撲面而來,一直以來平靜的內心起了一絲波瀾。"董志芳的日記裏,記下了一些情緒波動。

  前段時間,由於醫療資源緊張,重症護理組由原本的4小時一班改成了6小時一班,這意味,醫護人員將近10小時不能吃喝、不上廁所,她默默扛了下來。

  體力的消耗可以通過休息補充,心理壓力則更讓人煎熬。重症監護室裏,經常會看見生命的戛然而止。董志芳經歷過搶救無效的心酸,一度傷心落淚。

  "ICU護士的內心,柔軟又要堅強",她為自己加油打氣。調整好心情,她又精神滿滿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手頭的事做好最重要"。

1582767976160_5e571f68159bb83e16c3fe77.jpg

  董志芳

  隨著幾位重症患者轉為輕症,離開ICU,董志芳也漸漸適應了在武漢抗疫一線的生活,"我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工作唄",電話那一頭,來自大草原的姑娘爽朗一笑。

  董志芳期待著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我要兌現諾言,帶爸媽逛逛麗水,遊遊杭州,對了,還要帶著他們去一趟黃鶴樓!"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丁施昊 通訊員 劉華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丁施昊 通訊員 劉華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