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我、媽媽、老婆、兒子、兒媳、孫女、親家母、親家公全家8人全部被感染 只因為有人參加了這場活動
浙江線上 · 張煜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 發佈時間2020-02-27 09:10:07    

   昨天上午10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又一批7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浙大一院常務副院長裘雲慶及部分院領導和專家組成員在門診大樓前目送這些康復者,並叮囑他們回去要好好休息,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繫。康復者們也向醫護人員揮手致謝。

33.png

  做的都是痰液核酸檢測

  比咽拭子取樣做的

  核酸檢測更精準
 
  最近,有新聞報道部分新冠肺炎康復者出院之後核酸檢測結果又轉陽了。昨天現場,浙大一院常務副院長、感染病專家裘雲慶教授表示,從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以來,目前浙大一院出院後復診的患者核酸檢測都是陰性。
 
  “為什麼我們這裡病人住院時間稍微偏長一點?因為我們比較慎重。我們做的都是痰液的核酸檢測,痰液的核酸檢測比咽拭子取樣做的核酸檢測要更精準,有些病人咽拭子結果已經轉陰,但痰液的結果還是陽性,我們是不會讓他們出院的。”
 
  此外,浙大一院的所有出院病人糞便病毒核酸檢測都要求是陰性。浙大一院檢驗科主任陳瑜談到,曾因糞便檢測不過關,留院康復的患者不止一個。
 
  寧波那一場感染了25人的

  祈福活動

  吳先生一家8口中招

2.png

  在現場,記者採訪了剛剛出院的重型治愈者吳先生。吳先生,50齣頭,寧波人,1月24日那天,他開始出現發燒(體溫38℃多)、咳嗽、乏力的症狀。
 
  吳先生是怎麼感染上的?這要説到2月3日寧波市通報的一起聚集性疫情案例:
 
  患者胡某,無湖北(武漢)旅居史,自述1月17日晚上參加了一次聚餐,其中有武漢人參與;19日乘坐大巴車往返一寺院祈福活動,當天自感畏寒、發熱,未及時就診。其丈夫、女兒于22日發病,26日確診,27日胡某本人也被確診。此後19日與胡某同車參加祈福活動的人員中有14人先後發病並確診。截至2月2日24時,參加該次祈福活動的人員和部分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中,已有25人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而吳先生的親家,正是之前去參加了寧波的那一場祈福活動,之後也被確診了。春節前,吳先生和親家一起吃過飯,不幸感染。吳先生説,他們家一共確診了8個人,除了他之外,還有他的母親、老婆、兒子、兒媳、孫女,親家母和親家公。
 
  當地政府知道情況後,立馬讓吳先生去了醫院,當即確診。之後,因為病情加重,2月11日他從寧波轉院到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吳先生説,到浙大一院接受治療後,身體狀態一天比一天好,氣不急了,飯也吃得下了。
 
  “這裡的醫生,就和家裏親戚一樣的,態度很熱情,治療很規範、很專業。感謝浙大一院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如果有需要,要捐獻血漿,我隨時隨地會奉獻。”經歷了這一劫,吳先生內心充滿感激。
 
  現在他們家已經有6個人出院了,兒子兒媳是第一批出院的,他的母親昨天在寧波也出院了,唯獨親家母和小孫女現在還住院,應該馬上也可以出院了。
 
  50多歲男性病情危重緊急入院

  8天后拔除氣管插管

  28天后重獲新生
 
  昨天出院的這7位康復者,有危重型3例、重型2例、普通型2例;有3例家住杭州,3例家住寧波,1例家住紹興;4例接觸過確診患者,3例流行病學史不詳;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51歲。經過專家組會診評估,都達到出院標準,在昨天集體出院。
 
  在這批康復者中,有一位危重患者,曾因呼吸衰竭接受了氣管插管,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以赴和精心救治,最終逐漸康復並順利出院。
 
  這位男性患者1月29日從外地轉入之江院區ICU,入院時呼吸衰竭緊急氣管插管,經過抗病毒、人工肝等治療,8天后成功拔除氣管插管,13天后轉出ICU轉回普通隔離病房,最終經過28天的治療,他的各項指標均完全恢復,不吸氧狀態下氧飽和度>=95%。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回憶,病人在當地一開始沒有明確診斷,隨著情況越來越重,氧合撐不住了,上了氣管插管,才從當地轉到浙大一院,送到時兩肺白肺、呼吸衰竭,情況糟糕。幸運的是,病人50多歲,沒有基礎疾病,在插管過程中病情雖有反覆,但尚未出現多臟器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狀況,最終得以順利康復。
 
  重型、危重型患者連續出院

  標誌著“浙一方案”

  正在逐漸顯效
 
  在ICU,患者病情瞬息萬變,前一秒還好好的,後一秒可能就不好了。浙大一院綜合監護室主任醫師方強曾在接受快報記者採訪時提到,如果患者氣管插管了,那就儘量救治,避免患者上ECMO。“有個患者是戴著呼吸機、插著管轉運過來的,到了這裡,氧飽和度非常低,經過救治,還是上不來。我們一邊準備上ECMO,一邊繼續對患者進行搶救。加強呼吸機送氧、提高氧濃度、進行俯臥位通氣,後來患者的氧飽和度慢慢升上來了,避免了使用ECMO。如果用上了ECMO,要做的是維持患者的生命,爭取脫機。”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連續出院,標誌著浙大一院應用於這些患者身上的“浙一方案”正在逐漸顯效。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張煜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張煜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