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官長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浙江溫州永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千年古縣、中國文化旅遊大縣,楠溪江作為永嘉特有的“文化IP”,培育了永嘉人的山水情懷,也涵養著永嘉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
文化是旅遊之靈魂,旅遊是文化之載體。近年來,永嘉以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為目標,深挖山水文化資源,積極探索,加強傳統文化與旅遊資源的融合,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文旅活力。全縣旅遊總收入連續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旅遊産業佔GDP比重近三年提高2.4個百分點,帶動當地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文旅融合助振興的美妙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深挖歷史,打造文化品牌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筆下的舴艋舟,不僅承載著1500多年曆史,也承載著楠溪江沿岸居民的記憶。
過去,楠溪百姓用舴艋舟運載生産資料、生活物品。早在宋朝紹興年間,岩坦溪口一帶就已經是“楠溪第一埠”,百餘艘舴艋舟常年往來江邊。但隨著現代交通的快速發展,舴艋舟漸漸消失在南溪江面。
去年9月27日,三十多艘舴艋舟在舴艋舟的發源地永嘉縣岩坦鎮源頭村舉行了舴艋舟正式對外營運儀式,消失30多年的舴艋舟及航道復原,被打造了楠溪江上獨具鄉土氣息的旅遊項目。乘著蚱蜢舟飄流在江面上,楠溪江兩岸青山似黛,灘石白鷺,美不勝收。
舴艋舟
“我們還落成了舴艋舟文化館,聯合14個沿江行政村抱團成立楠溪源頭農業綜合體,全線遊從花漫源頭出發,途徑千年嶼北、嘉納農莊、多彩前溪等,全線十公里,形成了一條現代版的楠溪耕讀文化的精品線路。一家家民宿、農家樂應運而生,形成了另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永嘉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發掘好、開發好永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永嘉縣政府堅持深耕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在永嘉處處開花。
日前,在岩頭鎮紅星社區,紅十三軍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已基本完工,浙南紅軍小鎮初現雛形。據介紹,紅星社區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所在地。永嘉縣政府聯合縣旅投集團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挖掘紅色旅遊資源,依託村莊的紅色文化,將浙南紅軍小鎮打造成為了集紅色文化研學、培訓、休閒農業等旅遊項目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浙南紅軍小鎮
文體下鄉,提升文化底蘊
永昆戲劇、讀書月、太極演出、科學耕讀夏令營、垃圾分類課堂……每當“星期天禮堂日”,永嘉大大小小有上百個文化禮堂各類文化活動總是能吸引大量的村民前來參加。
除了活動豐富的“星期天禮堂日”,在永嘉鄉村幾乎每天都有新鮮事:祈福迎新、敬老禮、開蒙禮、成人禮、農民合唱大賽、排舞比賽、門球賽……傳承了鄉村文脈,更豐富了村民業餘生活。
走進大若岩鎮水雲村文化禮堂,165個“和”字讓前來的人眼前一亮。這些“和”字,全都由村民自己書寫,通過村委會徵集而來。這正是通過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以“和文化”為核心,倡導村民創造家園和諧、和美的圖景。
蒼坡文化禮堂太極表演
永嘉縣堅持把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源和靈魂,到目前為止,累計建成農村文化禮堂241所,開展農村文體活動2萬多場次、參與群眾300萬人次。永嘉全縣75%的村莊創成縣級以上文明村,兩度獲評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
做大做強,探索文創新路
永嘉有228個古村落(重點保護歷史文化村落30個)和3561處古建築,佔全市的三分之一、數量居全省首位,如何讓沉睡千年的古村再煥生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為此,永嘉縣積極突破固有模式,著眼新需求、依靠新技術、創新新形式,打造政府投入撬動民間投資的典範,政府投入1個多億建設基礎設施和文物保護,帶動民間投資19億元打造文旅綜合體,讓古村落既有“人氣”更有“財氣”。
同時在岩坦鎮嶼北古村,永嘉首創浙江省“整村置換、村企合作”古村落保護利用的模式。以企業為主導,對古村進行修舊如舊的保護,並植入文化業態復活古村。
嶼北古村吳國方攝新華網發
據介紹,嶼北古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美古村落等5張國家級金名片。經過“整村置換、村企合作”改造後,如今的嶼北古村正在被打造成集古村復活、文化影視、多彩森林、創意田園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項目。
位於沙頭鎮珠岸村的永嘉書院,是永嘉縣文旅融合“無中生有”的生動實踐。這是一個以永嘉學派為背景,以商道文化為根基,貫穿歷史和未來的地方文化展示平臺。
永嘉書院
書院以歷史的永嘉書院為圭臬,打造了一個高貴而樸素富有全球視野的現代化書院,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據了解,今年浙江省詩路IP大會暨楠溪江文化旅遊節也將在這裡舉行。
來源:溫州新聞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溫州新聞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