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窗口建設 新聞詳情
獻給國家公祭日 —— 將軍後人張堅作家談雪恥之戰
中國網 · 陳露維 | 發佈時間2019-12-11 10:50:58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要到了,我總想寫點什麼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記得之前翻閱一本由著名劇作家舒新宇先生主持的《武陵文化》雜誌,其中連載了張堅先生的長篇抗戰紀實文學。

  略懂一些抗戰史的我,知道悲情籠罩的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後,日軍幾乎一路披靡,而我們卻被迫翻越崇山峻嶺,將比生命更寶貴的抗戰資源轉往山嵐重疊的西南一隅。
  我快速瀏覽了張堅先生寫的章節,故事真實,文采飛揚,結構嚴謹,這讓我有了想採訪他的意願。經《武陵文化》雜誌的牽線,我順利在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天心區稅務局見到了張堅。
  這是一位將軍的後人,又是一位寫了幾本人物傳記的作家,其祖父張繼悅因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最後一次會戰中的重大貢獻,而獲抗戰最高領導人的褒揚。
  端茶倒水閒聊後,我們的話題從南京大屠殺這個國家公祭日展開。
  張堅説,自民族重大災難的日子——南京大屠殺後,我們幾乎是一直潰退,儘管幾經絕境,但我們的抗爭意志卻依然不倒。
  這個“抗戰精神”實質就是中華五千年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民族之魂。民族之魂是由民族文化在孕育的,是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的基礎。
  是啊!中華民族五千年,國家和政權不知交替了多少次,但唯獨代表中華燦爛文明的根本文化一直在傳承,這個就是我們的民族之魂!由於這個魂還在,中華也就始終為中華。
  抗戰爆發後,日寇不只是佔我國土,屠殺我同胞,更要毀我文化,毀我國魂!
  聊起了民族之魂,張堅説教育是民族之魂的傳承者,保護好教育,就是保護了中華燦爛文明的火種。
  抗戰爆發後,我們雖然是一路潰退,但是潰退途中,卻一直在保護著民族之魂的種子。從承載悠久民族文化道統的故宮國寶,到傳承民族之魂的教育,都在極為艱難的環境下,冒著日機的轟炸,一路輾轉到層巒疊嶂的西南。
  保護民族之魂,張堅就説起了一段故事。
  1942年,中國進入了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時期,張堅爺爺張繼悅臨危受命為大西南前哨重地——湖南溆浦縣的縣長。上任伊始,除了組織成千上萬的勞工和死神搶時間,靠肩挑手扛搶建盟軍溆浦橋江機場外,他的最大貢獻就是保護傳承民族之魂的教育火種,保全國家的元氣。
  自日寇在淪陷區毀我中華文化,開展奴役我國民的教育,建立一系列培養教育佞宧的師範教育學院,掐斷中國傳統高等師範教育之根後。危局之下的我方針鋒相對,在後方的安化藍田(婁底漣源)創辦了以訓練師資、改造教育為己任的國立師範學院(湖南師大前身,《圍城》中三閭大學原形)。
  隨著1944年長衡淪陷,日寇兵鋒深入,國立師範學院等眾多學校就得和難民一起流徙。
  張堅爺爺張繼悅在溆浦成為難民和軍隊集散地,資源極為匱乏的情況下,仍然優先接納國立師範學院整體的到來。同時,還接納了近三千師生的國立十一中學(岳陽市一中前身),湖南美術的先驅——華中藝專。此外,他還為不少不願當亡國奴的流浪失學青年提供方便,讓他們赴貴陽、重慶繼續深造。
  湖南省立第五保育院在遷出湘鄉朱津渡途中遭遇敵兵,衣服損失殆盡。望著這數百虎口余生,衣著單薄的民族幼苗凍瑟于街頭,張堅爺爺張繼悅徹夜未眠寫了一篇《號召保全國家元氣》的文章發表在次日的《溆浦民報》(1944年10月27日)上。這篇感人的文章發出後,當天就募得了寒衣300余套,暫時避免了這些苦難的孩子不至於被寒冷所逼,成屍街頭。
  是啊!保全了國家元氣,保住了民族之魂,才會有不屈的抗爭意志!雖然中國軍隊被日軍1944年的“一號作戰”打得敗退千里,但因為民族之魂還在!國家元氣還在!儘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又愈戰愈勇,終於迎來了徹底翻盤的契機!
  1944年底,日軍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太平洋戰場,制訂了由湘西入貴州,直逼貴陽,威逼重慶,迫使美軍在中國戰場投入地面部隊,將太平洋戰場的決戰引向中國,以此改變戰局的走向的作戰計劃。這就是抗戰史中的湘西會戰,或者是雪峰山會戰。
  湘西會戰註定載入史冊!因為湘西一失,貴陽則危,重慶亦不保,中國則退無可退。這關係到國之存亡的大事。
  危局之下,昔日雪峰山脈腹地的閉塞小城溆浦一躍變成了風暴的中心,保衛大西南的前沿重地,抗戰的中樞。軍隊雲集,難民雲集。
  中國軍隊的指揮中樞——第四方面軍前線指揮部就設在溆浦。第四方面軍統轄了六個軍,包括中國五個王牌軍的三個(74軍、18軍、新6軍)。這也讓溆浦成了湘西會戰的主戰場(收官之戰——龍潭大戰在溆浦展開)!
  湘西會戰即將展開的1945年初,身為縣長的張堅爺爺張繼悅就組織大量的民工,在溆浦境內的沿線要衝修築碉堡、戰壕。
  此外,這麼多軍隊圍繞在這深山老林的雪峰山地區作戰,僅糧食和彈藥消耗就十分驚人。後勤任務,包括搶救傷員,也必須由地方政府組織當地民眾完成。
  慶倖1945年2月中印公路被打通,美援的戰略物資可以通過這條公路取代悲壯的駝峰航線進入中國。可是,峰巒疊嶂,山高谷深的雪峰山區,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比如溆浦的煙江公路(煙溪到江口)儘管約有80公里長,但是條斷頭路。外援的戰略物資走公路到了辰溪後,無法再通達溆浦。水運雖然可達溆浦,但效率低;空運雖然效率高,可溆浦的橋江機場是戰鬥機場,跑道還達不到起降重載運輸機的標準,更何況戰局最緊張的時刻,美軍為防機場落入日軍之手,自己炸毀了機場設施。
  溆浦有100軍和74軍51師扼守。戰爭爆發後,橋江機場的美軍飛機需要大量消耗汽油和彈藥;全美式裝備的100軍消耗的彈藥量,會遠高於正等待換美式裝備的74軍51師。這是因為美式武器的威猛是靠消耗大量彈藥來支撐的。此外,數千遊擊隊需要消耗彈藥,在新化作戰的73軍抗戰物質也需要由煙溪通過資江運達。這就讓溆浦成為了前線抗戰物質的集散地,名副其實的抗戰中樞。
  危難之際,身為縣長的張堅爺爺張繼悅沒有安排家人的退路。他一方面組織勞工搶建溆浦江口到辰溪山塘驛的江山公路,這是溆浦抗戰中樞通往西南後方的唯一陸地生命通道;另一方面組織成千上萬挑夫,冒著敵人的炮火,肩挑起了軍需,腳踏出血路,行進在馬都無法走的崎嶇山路,馳援各個戰場。
  全民抗戰已經成為了一種民族意識。張堅爺爺張繼悅費盡千辛萬苦籠絡了一支數千人的民間武裝,一方面警戒著橋江機場及溆浦其他重地,押運軍需彈藥;另一方面利用熟悉山區地形的優勢,在溆浦龍潭主戰場配合著正規軍奮勇殺敵。
  全民不屈的抗爭,終於讓溆浦成為了中國人民的揚眉吐氣的地方!成為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結束地!1945年的湘西會戰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雪恥之戰!
  鋻於張堅爺爺張繼悅的重大貢獻,後來蔣介石將涵蓋“流傳千古”“流芳百世”之意的“讜論流徽”題寫給張繼悅。“讜論流徽”明顯比蔣介石對其他愛國志士的題詞更光芒四射。
WechatIMG1793.jpg
張堅的父親張岳生和妹妹張柳在蔣介石給祖父張繼悅“讜論流徽”的題匾旁
  這個波瀾壯觀,內容詳實,勃發民族向上朝氣的題材引起了一位香港董事長的興趣。著名劇作家,電視連續劇《袁隆平》《向警予》作者舒新宇先生還將其改寫成了大片劇本,遺憾資金一直沒有到位,拍大片計劃也耽擱了。對此,張堅不無遺憾,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這個民族自豪的時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露維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露維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