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娛 新聞詳情
還該不該拿網友評分當真?影視業面臨倍速看劇時代新考驗
北京青年報 · | 發佈時間2021-12-07 09:27:55    

  由《誤殺》導演柯汶利執導的一部網劇開播後即引發熱議,12月1日,該劇在多個平臺的分數終於揭曉:豆瓣僅5分出頭,在超過10萬條網友標記中,一星或兩星的評價佔比近60%;但在知乎的推薦指數則從開分的85%漲到了近90%——在過去的案例中,知乎和豆瓣的口碑大體同步,但這次卻南轅北轍。

  不同平臺的巨大分差讓不少網友質疑該劇在豆瓣被“刻意打了低分”,再加上近年來以豆瓣為代表的評分平臺多次被“粉黑大戰”裹挾、陷入“一星運動”等泥潭,以豆瓣為代表的打分機制和風向標屬性再次被質疑:評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成為評判一部劇的標準?而隨著短評或打星機制愈發夾帶拉踩或攻擊,隨著人們越來越將劇集品質之外的個人表態帶進評分之中——如最近《當家主母》評論區裏涌現的因“虐貓事件”而針對於正,甚至怒打一星的大量網友——都傳遞這一個資訊:分數愈發與輿情掛鉤,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的口碑了。

  口碑分裂

  倍速看劇,讓大眾認知和專業知識分歧加大

  《女心理師》在豆瓣的口碑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剪輯過於酷炫,對於劇情的職場方面鋪排不甚滿意,認為劇中的閨蜜情、CP戲份“喧賓奪主”等,不少網友吐槽劇中的心理諮詢、劇情走向、人物設置“不符合期待值”“不符合想像”。

  但知乎網友卻有另一番解讀,他們認為《女心理師》中很多細節都拍得非常專業、細緻,不僅打破了大眾對心理諮詢的刻板印象,更科普清楚了心理諮詢、精神科醫生等基礎概念的區別,並且劇中還展現了很多社會普遍的心理問題,並且提供了具有普適性的梳理和解決方案,值得大家廣泛去關注和討論。

  這種口碑的分裂也體現在劇集彈幕中,吐槽和“二三刷走起”的聲音同在。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認知和專業知識之間存在“次元壁”,而當下“倍速看劇”“爽劇才上頭”的習慣,無疑讓兩者之間的裂縫更進一步加大。不難發現,大部分給《女心理師》差評的觀眾都只看了前兩集劇情,不少網友認為在沒看後續劇情的情況下就貿然給出差評,“一竿子打死一部劇”是不公平的,《女心理師》“就算有瑕疵,但肯定沒那麼差”。

  近年來,有不少從業者也開始呼籲對豆瓣評分“鬆綁”,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認為豆瓣評分機制更適合電影,但並不適用於劇集,“一方面是不符合劇集完整觀看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用戶群體的偏差”:豆瓣的文青屬性強烈,處在“鄙視鏈底端”的國劇往往會被苛求,如果手松打分高了,還容易被視為“審美不行”。

  何況在“倍速看劇”的時代,絕大多數觀眾並不會專心致志地看劇,但《女心理師》的長鏡頭、高懸疑、科技感的電影畫風,無疑造成了不少觀眾的觀劇不適,很多資訊甚至都沒被get到。所以,評論區會出現“剪輯爛=劇爛”,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國劇中首次涉獵心理諮詢的題材劇集,不免需要在劇作審查、觀眾接受度等多個維度權衡,《女心理師》難免會有瑕疵。而每個人的觀影感受,則都是主觀的、片面的。如果是因為“不適應”“不喜歡”,又或者不是大眾熟悉的“爽劇”,甚至開播一兩天就發表評論,那麼後果可想而知:平臺上的高分作品將愈發趨同,畢竟唯有同個套路、踩在觀眾舒適區的劇作才能得高分。那麼,當普通觀眾要拿評分作為入坑參考的話,這幾顆星星真的足夠公允嗎?

  粉圈文化

  “流量”帶來熱度,也更容易讓“差評”有機可乘

  眼下,和業內從業者同步,不少普通觀眾也開始對評分“鬆綁”,因為在不少人看來,評分平臺的“水分”(無論黑紅)常常超標,尤其是有流量明星參與的作品,“黑水”和“尬吹”齊飛。

  在行業內,“刷黑”和“買好評”都是常規操作,不過“刷黑”的成本更低、更易帶節奏是行業的共識,所以“一星差評”往往更防不勝防,基本難以避免。

  “只要有流量(明星)參演的劇,就一定會有對家,而且不止一個對家,‘下場’去打1星,在評論裏人身攻擊。這樣分怎麼高得了?劇也跟著遭殃。”業內人士對這種“粉圈文化”的入侵早就頗為無奈,“國産劇大家也知道,優點不那麼容易找,缺點還不好找嗎?只要在開播時帶節奏,一黑一個準。”

  無獨有偶,本來原定12月1日晚8點開播的《風起洛陽》因“技術原因”推遲近一個小時才開播,但沒想到豆瓣點評卻“準時上線”了,“尬黑”和“無腦吹”齊飛,場面一度混亂。在此之前,國劇還發生過好幾次“一星運動”“黑粉爭鬥”,比如青春職場劇《漂亮的李慧珍》在迪麗熱巴攬得金鷹獎當晚遭遇差評轟炸,短時間內差評增加超3萬條、評分一夜暴跌;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上線後,評論區簡直成了粉黑大戰的地方,很多人拋開電視劇本身,轉而對於演員顏值上綱上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流量”雖然帶來了熱度,但更容易讓“差評”有機可乘,造成口碑的反噬。因為“刷黑”更難辨別真偽,尤其在開播初期——當心急的觀眾在開播一兩集就給出評分——這些分數往往也不會太高——而黑評就能毫不違和地夾在其中,整個節奏就被帶起來了。“所以近年來的國産劇,也越來越難出高分作品了,倒不是演員、表演等方面水準大大下降。”業內人士曾指出,豆瓣的機制也很容易被利用:“如果你看的前幾個評論都打的是1星、2星,你來個4星,就顯得你特別不高級、沒品位。”

  評分機制

  豆瓣評分體系,整改進行時

  早在2015年豆瓣創始人阿北就已用長文《豆瓣電影評分八問》,回答了平臺評分機制及刷分的問題,時至今日他的回答依然適用,但面對各方層出不窮的“作弊”嘗試,豆瓣近日又推出了新的處理機制——豆瓣電影短評的顯示機制改版。公告指出,短評區僅展示部分短評,由演算法根據時間、熱度等因素進行篩選,並隨機展示。影片上映之前的、與影片無關的或者包含人身攻擊等內容的短評將被折疊,且其評分不計入豆瓣評分。不過,截至發稿,豆瓣還未給出界定“惡評”的更具體的標準及操作規範。

  日前,豆瓣還宣佈所有小組回復功能暫停使用,直到12月17日恢復。此前,豆瓣就有不少小組宣佈不限期整改,值得注意的是,豆瓣早在今年6月就已經宣佈將持續開展整治飯圈亂象的專項工作,當時豆瓣表明專項行動將針對網上飯圈的突出問題。在國家“清朗行動”之下,“粉圈文化”的引導和梳理,仍需更進一步規範和休整。

  對熱門劇集的討論,恰恰也是行業自查的絕妙時機,更是打開觀眾視野和突破偏見的契機。就是因為劇集要承載新穎的議題或涉及不曾討論的灰色地帶,它才需要挑戰和“撒糖”或“爽劇”截然不同的路徑。因此,簡單粗暴的短評或評分更是難以將它一言概之、一刀切之的。

  當影視的主創極具開拓性地推陳出新,敘事類型刷新、拍攝風格破格等等,如果這種創作熱情和表達初心均被無奈心的“倍速觀劇”、粉圈文化的“一星運動”所澆滅,那這將不僅僅是對創作者的傷害,也是對市場的阻礙,而最終損失的,無疑是最普通觀眾。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