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行業標準即將實
你愛看演唱會麼?你搶票麼?即便是不追演唱會的人,也大概聽説過某些知名度高的演唱會搶票有多難,“黃牛”現象屢禁不止。一張票面價格幾百元的票,通過黃牛轉手,能賣到上千上萬甚至幾萬元,這在目前的演出市場上,已不是新鮮話題。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頒布了《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將於8月19日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個演出票務領域的行業標準。《規範》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牽頭起草,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規範》的實施將有效打擊“黃牛”生存空間。
票務市場長期混亂“黃牛”票屢禁不止
“黃牛”之所以屢禁不止,和主辦方、票務平臺以及消費者三方都有著莫大關係。演出行業業內人士多次向記者透露,“黃牛”在某些時候能幫助主辦方及平臺促進票務流通,但需要對其進行管理,形成有效的二級票務市場。部分購票觀眾表示,自己對“黃牛”又愛又恨,一方面憎惡他們哄抬票價,一方面又怕如果“黃牛”消失,再也找不到購票渠道。
“黃牛”大量惡劣行徑如果不加管理,必將嚴重擾亂正常票務市場運作。例如“黃牛”和某些不良平臺勾結囤票,甚至散佈不實資訊哄抬票價。
2016年,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的“黃牛”事件曾引起熱議。這場演唱會號稱在32秒內萬張門票售罄。隨後,“黃牛”票瞬間被炒到超過1萬元,第一排中心位置甚至有人要價百萬元,而票面價格僅1000元。
但真的有如此“奇貨可居”麼?未必。隨著演出臨近,這場演唱會的票價迅速從萬元跌落回原價,甚至低價出售。“黃牛”大規模囤票造成“一票難求”的行為遭到觀眾的鄙視和厭惡,相關機構和平臺也多次出臺過打擊“黃牛”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究其根源,也許還是和演出票務行業的不透明有關。本次《規範》的實施,也將重點梳理這種“不透明”。
縱觀國內演出行業,長期存在多重票務系統並存的局面,既有業務覆蓋全國的大型平臺,如大麥、保利、貓眼等票務平臺,也有地域性票務公司,其中包括劇院自有票務系統,還有掌握了一定演出資源卻並不具有相應資質、獨立開發票務銷售的小型公司,數不勝數。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解讀道,在售票過程中,主辦方究竟給各平臺分了多少票,每個平臺又到底上了多少票,監管部門不得而知。凡此種種讓演出票務市場資訊極不透明,欠缺統一標準,並已經嚴重阻礙行業發展,滋生不合理的索票和“黃牛”倒票等票務亂象。
統一資訊編碼 給出真實票房數據
本次出臺的行業標准將著重解決統一全國演出票務的內容、規格、編碼、製作、發行等基本要求,統一全國演出票務的生成、列印、取票、印刷等具體要求;統一全國演出票務購票、檢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規範化服務;制訂演出行業的票務基本規則。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全國演出票務市場數據進行採集和有效監管。
這意味著,每張演出票的編碼都將擁有全國統一標準。包括演出場地、演出場次、演出類型,票務管理系統和票務銷售系統並行。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認為,對比近年電影行業走過的路徑,電影産業得以迅猛發展,認證完備且全國統一、開放的票務系統助力不可小覷,市場資訊數據化反哺行業的效應有目共睹。
尤其在2012年之後,電影票務規範促使電影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連年翻倍快速提升。對於演出行業而言,同樣只有做大市場蛋糕,企業才有更大的份額。
因此,行業規範的編制和推行也得到頭部票務企業如大麥、保利、貓眼、秀動等的大力支援,並從立項開始全程參與,於是有了國內演出行業的第一部票務規範。從國際角度看,這一標準也是世界範圍內演出領域首部真正的票務規範。
統一資訊編碼,也將為市場在售演出項目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分析基礎。編碼能夠快速對應大數據篩查,便捷掌握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演出産品銷售情況。根據規範,未來國內所有“出票系統”,都應該接入全國統一的票務資訊管理平臺,且進行行業標準化認證。
這也意味著,像電影行業一樣,未來我們也將看到官方給出的“演出票房”真實數據。
據悉,該《規範》將於2021年8月19日起實施。
來源:貴州日報 | 撰稿:徐語楊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貴州日報 | 撰稿:徐語楊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