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一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 這種理財課不靠譜
央視財經 · 辛文 | 發佈時間2021-04-08 09:13:31    

   很多沒有專業背景或投資經歷的投資者,都希望通過學習理財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投資賺錢能力。記者最近就發現,大量名為“理財課”“財商課”的線上教學課程廣告充斥在網路上,其中不乏“擺脫窮人思維”“1元學理財”等頗具誘惑力的廣告語。那麼,這些理財課程靠譜嗎?

  走入理財小白營 

  一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

  去年12月,北京的張女士看到了一篇廣告,只要花一塊錢,就能加入“理財小白營”,從線上學習理財的課程。

  被文章吸引,加上一塊錢也不算多,張女士沒有太多猶豫,迅速付款,進入了這個名為“十倍學堂”的理財知識學習課程。張女士發現,和其他線上教學不同,進入“理財小白營”的每個學員,都要填寫個人資訊,包括可支配月收入、債務情況,以及三個重要的財富目標。 

  通過線上課程,張女士開始學習股票、基金等理財知識。老師告訴她,“無論你現在是怎樣的財務狀況,關於理財增加收入,這裡將是你一生最有價值的課程”。

  課前預習、上課簽到、課後督促,讓張女士越來越有信心。12天的“理財小白營”即將結束時,老師開始向一部分學員推薦進階課程,鼓勵大家成為金卡會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張女士:承諾他的課是永久的,終身制的。還有5位上億資産的大咖,給你一週直播上課兩次,我當時就在想,“小白營”都這麼不錯了,那金卡課絕對更好。 

  按照“老師”的説法,上14天的進階課程,就可以賺收益,年化收益率能大於15%。帶著這個的期待,不少學員花了近8千元,成為了金卡會員。但很快她們就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出於失望,不少學員提出退款,卻一直被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被拉黑。目前,僅記者了解到的針對“十倍學堂”的投訴群就有五個,每個群人數在四百人以上。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張女士:我花的是7999元,我跟老師要的主要是發票,然後他離職了,他説這個不歸他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朱女士:花了8888元,現在問什麼都不回復了。

  註冊地點人去樓空

  “十倍學堂”員工多數離職

  可以看到,那些“理財培訓公司”用低廉的價格和所謂的優質服務,吸引學員花高價成為金卡會員,但是後續的課程卻讓人大失所望。那麼,這家“十倍學堂”理財培訓公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帶著疑問,記者也找到了這家公司。

  在“十倍學堂”的註冊公司,北京維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辦公地,記者看到門上寫著“十倍學堂”的字樣。在工作日,走進這個辦公區域可以發現,100多個工位空無一人,只有在旁邊一個區域,有四五位這家公司的技術人員留在這裡。他們告訴記者,這家公司人數最多的時候,這一片3/4都會坐滿。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我們也沒上班,我們來討薪的。

  記者:公司其他人呢?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都離職了。

  記者:我能看一下後臺,還可以看得到嗎?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課程後臺已經都封閉了。

  記者看到,這裡的植物已經發蔫、滿地的垃圾,種種跡象表明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在採訪時,記者正巧碰到房産仲介帶新客戶看房。仲介表示,就在幾天前,該公司租房合約到期。

  記者: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租了?

  北京某地産仲介工作人員:前幾天打電話,房東説這一邊空出來了。

  根據記者在現場找到的一份資料,“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將“小白營”的用戶分為六個等級。其中,學員是否有錢、可用資金是否在8000元以上,都會有明確的分類。而8000元正是能參加後續課程的門檻,也是這個“小白營”學員是否有價值的關鍵。幾經週折,記者聯繫到了多名“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已經離職的工作人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前工作人員 王先生:我是社群銷售。“小白營”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轉化。

  記者:轉化成什麼呢?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前工作人員:正價課,就是8000元課。

  在“十倍學堂”的辦公室,記者意外發現了一個筆電,裏面記錄著回答學員各類提問的標準答案,包括“為什麼老師只發文字不用語音”“推薦哪本書”等內容。員工還寫了這樣一段話:“明天把第一天洗腦文案給導出來”。

  從現場獲取到的材料來看,該公司銷售人員超過120人,每人每月均有業績考核,不達標將被扣除績效。而業績較好的銷售人員,一個月加提成後的工資超過了3萬元。

  線上理財課參差不齊 

  付款下單需謹慎

  可以看到,在網路上,所謂的理財課、財商課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面對類似“十倍學堂”這樣的線上理財課程,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一旦出現糾紛,又能夠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呢?

  某平臺理財課宣傳人員:富人天天在洗腦,窮人天天在洗澡。為什麼叫做富人天天在洗腦,你會發現有錢人天天在學習。 

  短視頻平臺上,類似宣傳“財富自由、窮人思維、學會錢生錢” 的廣告鋪天蓋地,讓人眼花繚亂。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源:學完之後可以跑贏通脹、投資收益率達到15%,諸如此類的宣傳,其實已經涉嫌了虛假宣傳,至少是一種誇大宣傳的行為。

  記者:你有專業的,這方面的學習背景嗎?

  某線上理財課工作人員:我自己也在報這個課在學習。

  記者:就是説您一邊在學習,一邊還給他們上課?

  某線上理財課工作人員:就是公司給的課件,然後我們就照著上課就好了。

  在某投訴平臺搜索“理財課”發現,相關的投訴超過了500起,內容涉及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無法聯繫到課程老師、推薦理財産品虧損嚴重、課程品質差等。法律人士認為,目前全程通過線上推廣和學習的課程,確實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消費者在選擇課程時,不要著急付款下單,還應擦亮眼睛、謹慎選擇。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源:可以關注一下經營者,或他的關聯方,有沒有一些不良的資訊,最終我們也可以通過網路檢索,查看這樣的課程的品牌,是否有一些不良的評價。我們也建議消費者先簽合同再付款,簽署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是誰,他們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如果遇到違約行為應當怎麼處理。

來源:央視財經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央視財經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