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沒有專業背景或投資經歷的投資者,都希望通過學習理財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投資賺錢能力。記者最近就發現,大量名為“理財課”“財商課”的線上教學課程廣告充斥在網路上,其中不乏“擺脫窮人思維”“1元學理財”等頗具誘惑力的廣告語。那麼,這些理財課程靠譜嗎?
走入理財小白營
一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
去年12月,北京的張女士看到了一篇廣告,只要花一塊錢,就能加入“理財小白營”,從線上學習理財的課程。
被文章吸引,加上一塊錢也不算多,張女士沒有太多猶豫,迅速付款,進入了這個名為“十倍學堂”的理財知識學習課程。張女士發現,和其他線上教學不同,進入“理財小白營”的每個學員,都要填寫個人資訊,包括可支配月收入、債務情況,以及三個重要的財富目標。
通過線上課程,張女士開始學習股票、基金等理財知識。老師告訴她,“無論你現在是怎樣的財務狀況,關於理財增加收入,這裡將是你一生最有價值的課程”。
課前預習、上課簽到、課後督促,讓張女士越來越有信心。12天的“理財小白營”即將結束時,老師開始向一部分學員推薦進階課程,鼓勵大家成為金卡會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張女士:承諾他的課是永久的,終身制的。還有5位上億資産的大咖,給你一週直播上課兩次,我當時就在想,“小白營”都這麼不錯了,那金卡課絕對更好。
按照“老師”的説法,上14天的進階課程,就可以賺收益,年化收益率能大於15%。帶著這個的期待,不少學員花了近8千元,成為了金卡會員。但很快她們就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出於失望,不少學員提出退款,卻一直被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被拉黑。目前,僅記者了解到的針對“十倍學堂”的投訴群就有五個,每個群人數在四百人以上。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張女士:我花的是7999元,我跟老師要的主要是發票,然後他離職了,他説這個不歸他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學員 朱女士:花了8888元,現在問什麼都不回復了。
註冊地點人去樓空
“十倍學堂”員工多數離職
可以看到,那些“理財培訓公司”用低廉的價格和所謂的優質服務,吸引學員花高價成為金卡會員,但是後續的課程卻讓人大失所望。那麼,這家“十倍學堂”理財培訓公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帶著疑問,記者也找到了這家公司。
在“十倍學堂”的註冊公司,北京維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辦公地,記者看到門上寫著“十倍學堂”的字樣。在工作日,走進這個辦公區域可以發現,100多個工位空無一人,只有在旁邊一個區域,有四五位這家公司的技術人員留在這裡。他們告訴記者,這家公司人數最多的時候,這一片3/4都會坐滿。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我們也沒上班,我們來討薪的。
記者:公司其他人呢?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都離職了。
記者:我能看一下後臺,還可以看得到嗎?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工作人員:課程後臺已經都封閉了。
記者看到,這裡的植物已經發蔫、滿地的垃圾,種種跡象表明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在採訪時,記者正巧碰到房産仲介帶新客戶看房。仲介表示,就在幾天前,該公司租房合約到期。
記者: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租了?
北京某地産仲介工作人員:前幾天打電話,房東説這一邊空出來了。
根據記者在現場找到的一份資料,“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將“小白營”的用戶分為六個等級。其中,學員是否有錢、可用資金是否在8000元以上,都會有明確的分類。而8000元正是能參加後續課程的門檻,也是這個“小白營”學員是否有價值的關鍵。幾經週折,記者聯繫到了多名“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已經離職的工作人員。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前工作人員 王先生:我是社群銷售。“小白營”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轉化。
記者:轉化成什麼呢?
十倍學堂線上理財課程前工作人員:正價課,就是8000元課。
在“十倍學堂”的辦公室,記者意外發現了一個筆電,裏面記錄著回答學員各類提問的標準答案,包括“為什麼老師只發文字不用語音”“推薦哪本書”等內容。員工還寫了這樣一段話:“明天把第一天洗腦文案給導出來”。
從現場獲取到的材料來看,該公司銷售人員超過120人,每人每月均有業績考核,不達標將被扣除績效。而業績較好的銷售人員,一個月加提成後的工資超過了3萬元。
線上理財課參差不齊
付款下單需謹慎
可以看到,在網路上,所謂的理財課、財商課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面對類似“十倍學堂”這樣的線上理財課程,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一旦出現糾紛,又能夠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呢?
某平臺理財課宣傳人員:富人天天在洗腦,窮人天天在洗澡。為什麼叫做富人天天在洗腦,你會發現有錢人天天在學習。
短視頻平臺上,類似宣傳“財富自由、窮人思維、學會錢生錢” 的廣告鋪天蓋地,讓人眼花繚亂。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源:學完之後可以跑贏通脹、投資收益率達到15%,諸如此類的宣傳,其實已經涉嫌了虛假宣傳,至少是一種誇大宣傳的行為。
記者:你有專業的,這方面的學習背景嗎?
某線上理財課工作人員:我自己也在報這個課在學習。
記者:就是説您一邊在學習,一邊還給他們上課?
某線上理財課工作人員:就是公司給的課件,然後我們就照著上課就好了。
在某投訴平臺搜索“理財課”發現,相關的投訴超過了500起,內容涉及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無法聯繫到課程老師、推薦理財産品虧損嚴重、課程品質差等。法律人士認為,目前全程通過線上推廣和學習的課程,確實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消費者在選擇課程時,不要著急付款下單,還應擦亮眼睛、謹慎選擇。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源:可以關注一下經營者,或他的關聯方,有沒有一些不良的資訊,最終我們也可以通過網路檢索,查看這樣的課程的品牌,是否有一些不良的評價。我們也建議消費者先簽合同再付款,簽署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是誰,他們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如果遇到違約行為應當怎麼處理。
來源:央視財經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央視財經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