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直播帶貨火了但坑也多 3.15來揭開直播帶貨“另一面”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王世琪 王玉賓 金晨 陳醉 劉偉 蔣攀 羅孫志 通訊員 李魯 | 發佈時間2021-03-15 08:29:43    

   編者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為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速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新動能。但直播帶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的各類網路消費投訴舉報增長26%,其中上半年全省受理的網路直播購物消費投訴較前年同期上升168.8%。“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記者走訪浙江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向一線監管人員請教如何應對直播帶貨中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維權困難等問題。

  主播妙口生花,産品功能無雙——

  虛假宣傳咋識破    

  “明星網紅都在用!”某直播間內,一支玻尿酸原液被主播置於手電筒光下,呈現細碎偏黃的色澤,“這就是滿滿的小分子精華。”“分子越小、吸收越好。皮膚偏黃、暗淡無光,包括沒有彈性、鬆弛下垂的,你要用它。”在主播的描述中,這一支小小的精華素,儼然成了美容養顏的良藥。

  藏紅花、蟲草、紅景天,珍貴的藥材被“不計成本”地投入其中。一盒399元,聽到工作人員的報價,主播唇角一呡,“給大家上200元的優惠券!”隨即又豁出去般:“算了,199兩盒!”

  我們打開手機搜索,發現類似的直播帶貨場景在不少直播帶貨平臺都屢屢出現。與常規電商模式相比,直播帶貨少有文字資訊留存,消費者産生購買行為後發現主播進行虛假宣傳,往往再難固證,因此在觀看直播時第一時間辨別虛假宣傳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

  辨別虛假宣傳行為有何技巧?日前我們來到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該局工作人員手把手傳授給我們如何通過識詞辨句、解開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的“假面”。工作人員正在梳理過去一年,直播帶貨中發生的典型侵權案例。“你看,這些案例以虛假宣傳居多,這可以説是當前直播行銷宣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該工作人員介紹。

  “這些案例確實有一些共性特徵,可以供消費者參考,提高警惕。”該工作人員説,“有些商家在銷售普通食品或普通商品時,會強調其産品具有特殊功效,而其産品説明書中卻沒有此項功效,當事人也無法提供相關證據證明,這就是典型的虛假宣傳。”工作人員介紹起這樣一個案例——某電商平臺直播銷售普通化粧品時,宣稱其有“美白抗皺淡化色斑對抗紫外線”等功能。在其直播商品交易快照中,可以看到類似宣傳字樣直接出現在螢幕裏。

  “祛斑美白是特殊化粧品功效,不能用於普通化粧品的宣傳。在其産品實物包裝上沒有發現有祛斑美白的相關宣傳,當事人對宣傳祛斑美白也無任何依據。”該工作人員補充道,有的普通食品也都打著類似“減肥”“增強免疫力”等保健食品功能的旗號,誤導消費者,消費者在直播中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注意。

  該工作人員找出《反不正當競爭法》,指著具體的條文給我們看: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品質、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我們打開直播帶貨平臺發現,發現確實有類似的直播。

  除了普通的直播帶貨外,一些所謂的“專家帶貨”衍生出的問題,更是令消費者防不勝防。我們在一些直播間看到,不少都有所謂的名醫在進行銷售,口中對商品的功效吹得是天花亂墜。“這些名醫大都是虛假身份,不少還曾在過去違規電視銷售中出現,如今趕著直播帶貨的風口,又開始進入小視頻平臺。”該工作人員表示。除此之外,常見的虛假宣傳,還包括主播對産品宣傳描述不實,刻意誇大産品功效或使用“最”“獨家”等極限詞;直播時承諾購買商品“秒殺送贈品”,優惠、贈品等不兌現等。

  傳統電商消費是“人找貨”,消費者會對所購商品進行充分的了解,並且可以貨比三家,但直播帶貨是“貨找人”,消費者只能在短暫的直播當中,通過主播介紹完成消費。消費者通過識詞辨句,可以有效規避一些直播帶貨中的虛假宣傳,但仍需在消費前做足功課。

  “直播帶貨過程中,主播與消費者之間會産生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這也是虛假宣傳猖獗的重要原因。”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在直播間消費時,一定要認真關注服務協議,並在意識到主播涉嫌虛假宣傳時,及時錄屏固證。

  監管同樣重要,去年,我省主管部門在全國率先發佈直播電商行業團體標準《直播電子商務服務規範》,從平臺、主播、商家、消費四個維度提出了規範標準,旨在通過加強行業治理體系和制度規範建設,把行業的規範管理與促進發展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政府管理、行業自律、商家自治、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此外,浙江啟動開展“綠色直播間”創建活動,規範直播帶貨等商業行為。

  商品良莠不齊,貨物假冒偽劣——

  貨不對板怎麼辦

  “網紅代言”“直播帶貨”等線上經濟這兩年持續火爆,但商品良莠不齊、貨不對板等品質問題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吐槽。3月12日,我來到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數名工作人員正針對消費者投訴,對帶貨網紅直播視頻進行回放監聽並固證,消保分局局長林莉萍告訴我:“今年以來,我們接到8起涉及直播購物的消費投訴,大多是消費者質疑從網路直播平臺購買的商品有品質問題。”

  台州路橋的羅先生便是受害者之一。“網紅帶貨,身材倍好,説吃了這款糖果能減啤酒肚,我吃了以後卻每天都口渴、心慌、精神恍惚。”去年6月,羅先生來到路橋區消保委投訴稱:他花費328元在某網路直播平臺購買的減肥産品,服用後出現了一系列不良反應。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符松介入了調查。

  在辦案區,符松翻開當時的直播視頻進行回看,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女主播一邊秀著火辣的身材,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著手中的糖果,“減肥瘦身不反彈,數量有限拍完不補”。與此同時,網友評論互動也熱火朝天,“上期搶過一個療程,瘦了3斤。”既有賣家秀,又有買家反饋,試想在當時火爆的搶購氛圍下,消費者怎麼能抵擋住下單的誘惑呢?

  “別讓假冒偽劣産品鑽了空子。”在食品監管戰線奮鬥了25年的符松,總結了一套實用的網購指南,“在直播間裏,主播將這款糖果作為食品去售賣的,但食品是不具有保健功能的,當聲稱有減肥等特殊功效時,消費者便要多加留心,有添加某些特殊成分的可能。”符松給我展示了一顆顆壓成花形的“糖果”,外包裝用日文標注,看上去像進口食品,十分精美。但送檢後發現,裏面含有早在10年前就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令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的違禁成分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會造成血壓增高、心慌心悸甚至中風死亡。”符松提醒,當收到商品時,要查看外包裝,是否用中文標識了廠名廠址、配方成分以及生産許可證等,也可以登錄産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證件真偽。

  辦案人員根據線索順藤摸瓜,發現這個減肥食品“生産工廠”竟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一村莊的農家小院,機器設備骯髒不堪,摻進減肥食品中的西布曲明分量多少全憑手感。但在“網紅”直播間上架後竟成為爆款,銷售額超億元。目前,涉案主播賬號均被封禁,涉事直播平臺也被監管部門約談。

  直播帶貨引得網友紛紛下單,究竟有何魔力?我打開某直播購物軟體體驗一番。“倒計時3、2、1,上連結!拍下立減15元,麵包平均每個3元,手速一定要快!”美女主播津津有味地試吃,副播演示著搶購流程。該品牌麵包記者曾線上下便利店購買過,售價為5元,便宜了40%,價格令人心動。“品牌直播間,品質總歸有保障吧。”記者還沒來得及把商品加入購物車,麵包瞬間被搶購一空……

  “官方品牌旗艦店,顯示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確實更有保障,但也要提防品質不過關的問題。”符松説,在湖州有消費者通過直播平臺購買威化餅乾,收到貨後發現餅乾已臨近保質期,並且出現回潮現象。“保質期內的食品,有時因保存條件不妥,品質並不一定能得到保障。”符松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要查詢商家是否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出現問題應第一時間與商家溝通退貨,如果得不到解決可以到消保委進行投訴,除了肉眼可識別的外觀變質外,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檢測細菌含量去證實。

  滑動手機,我切換至一日用品直播間,一位身材高大的男主播雙手抱著6提卷紙,被遮住了半身。“結實、不染色、不漂白的竹漿紙,一提重3斤多!”通過視頻,的確可以感受紙巾的規格和分量,且包裝精美不輸知名品牌。“這下可以放心下單了吧。”面對我的問題,只見符松點開商品連結,在詳情頁並未找到紙巾的準確尺寸資訊,他説:“曾有網友遭遇‘紙巾翻車’事件,宣傳的商品大,收到的貨物卻嚴重縮水。在直播平臺購物時,消費者可以採取錄屏方式保留主播直播的內容,作為後續維權的證據。”

  售後賣家消失,諮詢自動回復——

  事後維權如何做

  “什麼時候發貨?”“您所購買的産品明後天發貨,請耐心等待!”在寧波寧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分局的投訴接待室裏,我們遇到寧海市民李河海(化名)時,他正在快速滑動手機上一溜雷同的聊天記錄,無比氣憤:“每天回復我都是‘明後天’,這都多少個‘明後天’了?産品還沒見影!”他抬頭看向工作人員,自嘲道:“我是不是中了商家的連環套?”

  1個月前,李河海在一家網路電子産品店的直播帶貨間,看中一款信號干擾器,想裝在自家工廠遮罩信號用。可當他點擊購買時,客服卻告知此款産品缺貨。他隨口問了句:“哪還有貨?”客服馬上推了一個陌生微信給他,他加了微信後,支付了4600元購買,可直到現在,他還是沒有收到貨,客服也玩起了“失蹤”,每次詢問,回復他的都是預設好的自動回復!

  “查一下微信所在地!”一旁寧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分局的工作人員提醒説,他們發現微信上顯示所在地為“廣東”,需要跨省投訴,而且該微信係個人註冊,不屬於註冊商家,維權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

  近年來,電商直播風起雲湧,眾多明星、網路紅人通過直播推薦商品,消費者“一鍵下單”,打破了地域限制,也加大了後期售後維權時核實取證等難度,因此售後成了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的坑位之一。寧波不久前公佈的2020年寧波消費投訴舉報報告顯示,去年,寧波共受理網紅推薦或直播帶貨投訴36件,反映直播承諾的優惠未兌現、後續運費爭議、宣稱現貨限量搶購而一直不發貨等售後問題突出。

  我們翻閱了李河海提供的一系列諮詢與購買的聊天截屏,發現是李河海主動索要其他購買方法,無法證明主播或客服誘導其“場外”買貨。“這意味著即便找到直播帶貨的店家,也很難定責維權。” 寧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分局局長王鵬分析道。

  在王鵬手上,這幾年經手了好幾起直播帶貨售後投訴,像李河海這樣場外“踢球”的並非個案。他説,直播帶貨下單時切記不要隨意點擊網頁、手機中的不明連結和彈窗,不要隨意掃描不明二維碼。

  “很多時候,消費者對賣家一無所知,是我們受理很多網紅推薦或直播帶貨售後維權,以及調查時遇到的最大難題。”王鵬登錄工作系統,找出了一位王女士的投訴記錄,我們在記錄上看到,王女士的電話顯示省外,她在某一網路平臺的直播帶貨中購買了一件女式衣服,支付了140元,半個月未見發貨,便搜尋了當時直播店家“麗麗服裝”的資訊,顯示註冊在寧海,便打電話投訴到寧波12315平臺。

  王鵬還記得,當時接到投訴,他們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去搜尋,結果根本沒有王女士所説的那家店舖。“也就是説,店家註冊了虛假資訊,而最終查無此人,其實連受理條件都不符合,即便事後發現做了封號處罰,也可以很快換個號捲土重來,而平臺為了確保流量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而,王鵬提醒,直播帶貨“避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哪買”問題,消費者一定要選擇經營資質齊全、規模大、信譽度高的自營商城、網店和第三方購物平臺。

  直播帶貨消費提示:

  直播購物可能存在主播誇大和虛假宣傳、産品品質得不到保障、售後服務不完善、個別主播引導消費者私下交易、流量造假刷單誘導消費者下單。

  提醒廣大消費者:

  1.科學理性消費心態是基礎,切勿盲目衝動;

  2.點擊連結需謹慎,務必選擇官方渠道;

  3.了解産品價格等資訊,不被各種“假優惠”陷阱誤導;

  4.切勿盲目相信“直播測評”;

  5.留存相關憑證,收到商品後及時查驗;

  6.遇到問題,及時與商家協商,

  協商未果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來源:省市場監管局消保分局)

  規範直播帶貨“浙”行動

  去年以來,省市場監管部門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家8部門《開展網路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方案》,採取了多種措施,加大了對直播電商行業的規範力度。

  ●了解市場業態,研究産業特點規律,梳理網路直播行銷業態中各參與主體的法律責任,積極推動立法機關將調研成果在修訂的《浙江省廣告管理條例》中予以體現。

  ●在全國率先發佈《直播電子商務管理規範》,全鏈條規範網路直播行銷各環節,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指引。

  ●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綠色直播間”創建行動,在全省引導培育200個“綠色直播間”,以創建示範帶動行業規範。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懲治行業違法亂象。去年7月份以來,在全省開展為期半年的網路直播行銷行業規範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網路直播行銷活動中各類違法行為,共立案查處網路直播行銷領域各類違法案件37件,共罰沒款166.53萬元,移送公安部門4件。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王世琪 王玉賓 金晨 陳醉 劉偉 蔣攀 羅孫志 通訊員 李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王世琪 王玉賓 金晨 陳醉 劉偉 蔣攀 羅孫志 通訊員 李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