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水闊天高,風雲千檣。從安徽蕪湖到浙江湖州,時隔一年,長三角主要領導再聚首,世界已不是當年的模樣。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疫情之下,作為我國現代化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如何在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亮出“高品質一體化”的新作為?
這兩天,在湖州召開的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觀察窗口。因為這是長三角一市三省最高決策溝通的重要機制,是為長三角區域合作定基調、把方向的重要會議。
滬蘇湖鐵路項目聯合開工、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成立、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召開……會上會下,場內場外,大家無不自覺地以“共同體”的意識審視新格局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在頂層設計和地方實踐的呼應中,在深度融合和對外開放的互動中,在宏大願景和日常生活的籌謀中,長三角一體化正邁向更高水準:一個真正休戚與共的區域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透過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看——
頂層設計和地方實踐的呼應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奧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亮、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這個週末,近百位知名企業家共同出現在太湖之濱,來了一場“大結盟”。成立大會結束後,南存輝等人依然不捨離去,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暢談如何開展産業協作……
國家層面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的産業佈局和企業對於長三角互聯互通的需求,在這一場活動中産生了共鳴。不斷提速的長三角一體化,點燃了企業家的發展熱情,長三角各類産業聯盟層出不窮,人流、資金流、技術流在一市三省間加速匯流。
打破地理約束、優化産業佈局,在推進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的過程中,既要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也要靠國家戰略“有形之手”的引領。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與阿里巴巴的謀劃一拍即合。在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建議,長三角地區應建設長三角“一朵雲”,基於雲的基礎設施建設,讓網路效應服務於長三角,並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正如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所説,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上有中央的規劃指導,下有地方各類企業的積極參與,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
當前,這種合力正在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最大動力。在本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簽約儀式上,一市三省科技部門簽約共同籌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嘉定、杭州、無錫、合肥利用各自在感知、存儲、計算等領域的産業基礎,簽約建設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四地通信技術和金融服務企業宣佈協同推進長三角量子通信幹線網路建設……
科研並非一夕之功,更不能只靠一己之力,“有形之手”搭起平臺,“無形之手”共建共用,才能共同推動科技資源合理流動。從科學研究到産業發展、生態環境,“上”與“下”的同頻共振,讓星星之火得以形成燎原之勢。
經歷這次疫情的考驗,一市三省群眾對醫療衛生領域的互聯互通需求更顯迫切。當前,如何加快頂層設計,在進一步推進長三角異地就醫便利化的同時,共同加強衛生應急領域深度合作,完善“平戰結合”的醫療救治資源配置機制,正在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使命。
深度融合和對外開放的互動
“長三角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並不在於簡單地做大經濟總量規模,而是要成為一個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提升區域的核心功能,提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準。”6日召開的長三角一體化成果發佈會上,記者聽到這樣一番話。
如何提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準?今天的長三角一市三省明確了“相加大於4”的願景。“大於”意味著不只做“加法”,更要做“乘法”;不是量的疊加,而是質的交融……區域協同發展的規律就是如此,只有深度融合,發展動力才能更加強勁。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1年來,一市三省在科技創新、産業協同等領域,更加抱團、更加協同、更加融合,不斷提升資源要素的集聚水準。
由一市三省聯合發佈的《2020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綜合水準自2010年以來年均增速達9.33%。這是一市三省打造科創共同體的成果,各地科研力量頻頻牽手,將長三角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創新高地。
“隨著科研成果不斷轉化為産業,長三角離打造世界級現代化産業集群的目標也將更進一步。”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説,去年年底,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和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共同成立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旨在為新材料産業提供技術支撐。
高水準集聚,高能量輻射。會場內外,一市三省在港口一體化方面的實踐和探索,是最直觀的體現。
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吊車穿梭,萬噸巨輪從這裡駛向世界各地。以這裡為起點向北望去,洋山港、龍潭港……從前“獨來獨往”的港口,在一市三省港務集團的常態化合作下連成一片。而會場內,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再次為世界級港口群的打造掀起新高潮。
“隨著港航資源整合,一體化發展機制逐漸健全,整個長三角港口群服務全世界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欣對未來充滿信心。
高層論壇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周其仁用“來來往往”描述這種輻射。在他看來,當下,一個城市、區域的能級與行政級別、城市規模、人口數量無關,而與這個城市的服務能力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城市、區域的發展必須追求更大範圍的輻射,在更高品質的“來來往往”中思考哪些服務是由自己提供的。“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目標。”周其仁説。
今天的長三角,面臨的不僅是區域內産業格局分配調整,更是如何集聚全球資源要素,發揮各自優長、互相搭臺、齊頭並進,整體提升區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命題。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的話頗有啟發,他説:“堅持開放、擴大開放,科學謀劃和主動參與國際迴圈,在擴大開放中獲得更有力的資源、技術、人才、資金支撐,將更有利於國內迴圈的暢通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品質。”
馬建堂認為,作為我國現代化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長三角有條件有能力在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全國前列,在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國家經濟安全支撐能力建設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宏大願景和日常生活的籌謀
中國商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長三角面向物聯網領域“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創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框架協議……
身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簽約儀式現場,記者聽到許多新名詞新項目,正是這些連名字讀起來都很新鮮的高大上項目,承載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品質發展樣本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再大的目標,也需要一個個項目的支撐,需要一個個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在這次重大合作事項簽約中,G60科創走廊與中國商飛“牽手”。“我們將聯手打造大飛機産業鏈,推進民用飛機産業項目建設,共建大飛機産業鏈基地。”G60科創走廊聯席辦相關負責人説,大飛機産業鏈非常長,這種合作讓很多G60科創走廊上的企業找到了“敲門磚”。
除了剛開工的滬蘇湖鐵路之外,2020年滬蘇浙皖一市三省共計劃實施一體化重大項目1390項,總投資達7.81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955項,總投資5.61萬億元,新開工項目435項,總投資2.2萬億元。
投資100億元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部、總投資50億元的永鼎智慧科技産業園、總投資105億元的格科半導體項目……一市三省正在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平臺,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為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添磚加瓦”。
湖州、南潯、盛澤、汾湖、松江、虹橋……兩輛相向而行的高鐵模型緩緩駛過每一個車站,都引來陣陣歡呼聲。這是記者日前在滬蘇湖鐵路項目開工現場——湖州吳興區尹家圩村看到的場景,它模擬的正是4年後滬蘇湖鐵路開通時的樣子。屆時,湖州首次劃入上海“半小時生活圈”——這是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的另一面。
這兩年,長三角一體化多次按下“快進鍵”,這既是宏大的國家戰略,也關係著這個區域無數個體的日常生活體驗。
在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有嘉賓專門為長三角地區的“一碼通行”點讚:不論是浙江“健康碼”,還是上海“隨申碼”、江蘇“蘇康碼”、安徽“安康碼”,長三角人只需持居住省市綠碼就可以在長三角區域自由通行。
對於生活在長三角的普通人而言,“一體化”就是三四十分鐘從湖州到上海,就是一個碼掃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地鐵……類似這樣讓普通人受惠受益的一體化舉措能不能更多一點?項目推進能不能更快一點?這是無數長三角人共同的期待。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記者 劉樂平 陳佳瑩 金 梁 王世琪 | 責編:段九君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記者 劉樂平 陳佳瑩 金 梁 王世琪 | 責編:段九君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