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這個國家戰略,浙江這樣落實推進!
《今日浙江》雜誌 · 江英華 邵玩玩等 | 發佈時間2019-08-07 09:29:15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給三省一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者謀大發展,浙江從協同科技創新、共建交通網路、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打造合作嵌入的産業生態圈等多個方面作出部署,全面接軌一體化,力爭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協同創新跑出“加速度”
 
G60科創走廊重大項目簽約儀式.png
G60科創走廊重大項目簽約儀式
 
  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體現在産業和科技創新上。打造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關鍵靠創新驅動。
 
  今年3月,金華市婺城區政府與上海市閔行區中環科技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科創飛地”——婺城上海科創中心,目前已有10余家科技企業入駐。通過“科創飛地”,越來越多婺城科技企業將“最強大腦”落地上海,加速對接上海科創資源,探索異地研發孵化,駐地招才引智。一批在“科創飛地”孵化後的産業團隊,也將帶著技術、項目、資金回到婺城創新創業。
 
  今年6月,上海“彩虹魚”遊到浙江,滬上深海裝備科技園落戶普陀。科技園開園後,將引進全球産學研資源、金融資本和服務機構,為海洋裝備尤其是深海裝備提供研發、設計、生産、實驗室和海上測試、設備銷售等全過程一條龍服務。
 
  隨著長三角區域在科技資源、科技服務方面的互通互聯、合作共用逐漸深入,不同區域間産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合作廣泛開展,區域間科技創新和産業融合方興未艾。
 
  去年11月,上海市嘉定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溫州市啟用共用共用的科技創新資源暨“雙創券”平臺,打造科技創新的“通用糧票”。首批共用的資源涵蓋三地高校院所、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30家,提供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儀器1705台,創新創業服務項目309條。同期,“長三角創新服務貿易共同體”成立,“長三角合作産業創新園區”揭牌,共同為長三角的科技創新動力提供資金和智力支援。
 
  交通一體按下“快進鍵”
 
湖州全域實現高速接軌上海.png
湖州全域實現高速接軌上海
 
  交通是區域競爭的核心元素。2018年,列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交通類項目已全部啟動,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水準明顯提升。
 
  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形成全國最為密集完善的高鐵網、動車組公交化開行,基本建立“1—3小時生活圈”。
 
  2018年6月,長三角三省一市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簽署了《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框架協議》,第一批推進17個重點項目,涉及浙江的項目有9個。
 
  從織密鐵路網到打通斷頭路,基礎設施交互的背後是長三角地區各種要素資源的快速匯聚。
 
  ☆在海面,區域港航協調發展。今年2月,浙江省海港集團和上港集團簽署小洋山綜合開發合作協議;與江蘇省港口集團在業務協同、江海聯運、貨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與安徽省港航集團共同推進物流通道建設,打造大宗散貨、液體化工、集裝箱等全程物流服務平臺。
 
  ☆在空中,世界級機場群加快推進。杭州、寧波、溫州區域樞紐機場能力不斷提升;麗水機場、嘉興機場新建工程加快建設;衢州機場遷建,培育以航空物流為引領的現代服務産業。
 
  按照《浙江省取消高速公路省界主線收費站建設實施方案》,到今年底,浙江將首先撤除與上海、江蘇、安徽之間的9個省界主線收費站。
 
  目前,長三角各毗鄰地區因地制宜,通過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和公共交通延伸,相繼開通了37條省際公交化運營客運班線。其中,浙江與上海對接7條、與江蘇對接6條。
 
  與此同時,隨著交通一卡通的逐城擴容,長三角地鐵“通票”再升級,從今年5月開始,杭州、寧波、溫州、上海、南京、合肥、蘇州的市民在7城間往來,只需打開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鐵APP,就能掃碼過閘。
 
  環境共保同走“綠色路”
 
舟山枸杞島.jpg
舟山枸杞島
 
  先生態後産業、先保護後開發,是浙江高品質建設大花園、共同加強長三角生態環境聯保共治的共識。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入“快車道”,生態環境協作也跑出了“加速度”。
 
  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合作不斷深入,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進入了新階段。
 
  根據污染防治攻堅戰新要求,三省一市聯合出臺了到2020年的區域空氣品質改善方案等階段性重點工作清單;三省一市首創了跨省大氣執法互督互學的聯合執法新模式,建成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城市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2018年,長三角區域分階段提前實施了船舶排放控制區措施,提前落實油品升級,聯合製定實施了首個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三省一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預報培訓和聯合會商的制度化、業務化和常態化。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治水機制的再深化。近年來,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省際生態屏障,共保一方碧水。
 
  保護長江一泓清水兩岸綠。浙江自我加壓,拓展延伸國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沿岸實施範圍,將非法碼頭整治、港口碼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岸線修復保護等工作從國家明確的長江主幹流擴展到省全域或重點流域。
 
  今年6月,三省一市信用辦及環保部門簽署了《長三角地區環境保護領域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明確環保領域區域信用合作內容,建立完善區域信用合作機制,發佈首個區域嚴重失信行為認定標準、聯合懲戒措施。
 
  三省一市同向而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效果凸顯。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的《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長三角地區2018年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39%。
 
  産業合作奏響“融合曲”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展示中心.png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展示中心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片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正構建起合作嵌入的産業生態圈,持續推動産業鏈深度融合,致力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今年以來,由浙滬兩地政府聯手打造的全國首個跨省(市)合作園——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迎來項目投資熱潮:超百億元製造項目——長城汽車整車基地項目落戶平湖園;來自江浙滬三地10個涉及智慧製造、科技資訊項目集中簽約,落地新埭鎮;總投資128億元的中意直升機生産項目“飛”入平湖,選址科技城。
 
  抓大機遇者得大發展。平湖下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手棋”,贏得了産業升級的“全新一躍”。放眼長三角,這樣的合作正成為共識,各地政府頻繁“走親”,整合資源,共建平臺,謀劃創新發展共同體。
 
  如何在合作層次、合作模式上持續升級?組建産業聯盟無疑是最好的合作方式。《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推動産業鏈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優勢産業競爭力,積極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培育新技術新業態發展。
 
  政策推動加速了長三角優勢産業的聯盟組建,吸引資本、項目紛至遝來,讓合作“落地生根”。
 
  40多家紡織服裝協會和企業成立“長三角時尚産業聯盟”、滬蘇浙皖四地攜手成立“長三角健康産業聯盟”……今年以來,這些“聯盟”協同布點企業總部、研發基地、生産基地,讓産業鏈的各環節串點成線,集聚發展。
 
  在“一體化、一盤棋”理念下,三省一市各級政府以更高品質、更大格局、更強合力助推跨行政區的合作平臺建設,共建共用,推動産業融合發展。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江英華 邵玩玩等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江英華 邵玩玩等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