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用好“城市大腦”,激活沉睡的數據資源,讓數據密碼助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提升。
整合共用政府數據
杭州推進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數據化
政府部門掌握著大量數據,但很多數據“深藏閨中”。2018年10月,浙江設立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統籌管理公共數據資源和電子政務,推進政府資訊資源的整合利用,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數據共用。
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最好的推手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革要求,涉及政府的辦事數據,各部門必須無條件拿出來,實現公共數據按需共用,釋放公共數據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到2020年,浙江要初步建成縱向貫通、橫向協同、上接國家、覆蓋全省的數字政府體系,“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際網路+監管”實現全面深度應用,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可辦”,掌上執法、掌上基層實現市縣全覆蓋。
為此,浙江先後出臺《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等政策法規,明確公共數據以共用為原則、不共用為例外,同時強化各級政府在事中事後監管的責任。
巧用城市數據密碼
杭州“城市大腦”發佈
2016年起,杭州以交通治堵為突破口,在交警部門試點啟用“城市大腦”。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目前已成立城管、交警、旅遊、環保等部門及湖濱、西湖、拱墅、富陽等區縣和街道工作專班,將應用延伸至城市治理多個領域。
攤販遊商、出店經營、人員異常集聚、機動車亂停亂放……這些曾經的城市治理難題,如今在杭州拱墅區得到有效破解。2018年初,拱墅區探索“城市眼+雲共治”模式,可自動識別城市管理中的違法違規情況,並推送資訊到涉事人手機,實現執法實時性和證據固定。
“被管理者成為共治者,這種身份的轉變,體現了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有機結合。”拱墅區相關負責人説。
政府數字化轉型,優化公共資源配置,讓百姓獲得感大幅提升。杭州市城管局資訊管理處處長何江説,通過對杭州市內停車場的數據普查和實時數據接入,目前已掌握47萬個泊位的狀態數據,停車哪難、有多難、為何難的問題有了明確指向,車位資源錯配得到有效緩解,全市還有3萬餘個車位實現“先離場後繳費”。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鄭榮新認為,新型智慧城市的特點就是改變以往各部門單打獨鬥的模式,通過政府數字化轉型實現治理理念、治理能力的轉型,讓數字資源成為激活現代城市的數據密碼。
破解管理盲點痛點
浙江省民間借貸檢測系統
浙江是金融活動活躍地區。為破解新金融業態監管乏力的困局,省政府將政府數字化轉型延伸應用到金融監管領域,啟動運作“天羅地網”監測防控系統。
系統上線運作以來,監測範圍覆蓋全省250余萬家工商註冊機構。根據對13個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的924個數據項、合計8億余條數據記錄的歸集分析,建立了非法集資、P2P網路借貸、小額貸款公司和交易場所等核心金融風險監測模型。
在浙江,數字化手段成為政府履行職能的有力助手,逐步實現從低效監管到精準感知的轉變,讓處置先於投訴、數據跑贏風險。
浙江還將信用數據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建立並不斷完善公開透明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評價結果覆蓋234.5萬家企業、4091萬18周歲以上自然人,4.9萬家社會組織、3.3萬家事業單位和4173家政府機構。同時,整合五類主體的公共信用資訊,按照基礎資訊、守信資訊、不良資訊及其他資訊進行分類,形成主體信用檔案。
“信用報告可以應用於審批、監管、日常管理,監管部門根據信用評分分類監管,即信用好的少查或不查,信用差的加大監管力度,相應提高比例頻次,執法流程形成閉環,監管結果同步對社會公開。”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督管理處副處長鈕建平説,數字化轉型使得監管實現從靜態審查到動態監控、從人到網、從分到合多方面的轉變。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魏一駿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魏一駿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