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省各級財政部門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把“三服務”活動與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相銜接、與預算資金安排相銜接、與財稅體制改革相銜接,打響“三服務”的財政品牌,以此改進工作作風、提振精神狀態、推動財政工作,為我省“兩個高水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當好穩企業增動能主攻手
將服務企業作為財政工作頭等大事,聚焦稅費重、融資難等問題,從收入端和支出端共同發力,服務省委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工作大局。
浙江省財政廳幹部赴愛柯迪公司開展“三服務”
收入端——落實大規模實質性減稅降費政策
加強政策預判和前瞻性研究,中央關於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增值稅大規模減稅等政策出臺後,第一時間制定我省實施方案,讓政策早落地、企業早受益。
按照“頂格優惠+疊加享受”原則,在授權範圍內用足用好政策空間,最大限度讓利市場主體。比如,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降低文化事業建設費按照50%的最高幅度頂格執行,成為全國減稅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加強宣傳輔導和督查督導,組織開展自查和專項督查,確保實現“製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部分行業稅負有所降低、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目標。
支出端——多重政策協同發力緩解企業融資難
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2019年省財政安排1.05億元用於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增資50億元組建的省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正式註冊設立,為企業發債、貸款融資等提供增信服務。
防範化解企業流動性風險。組建100億元的金融穩定投資基金,並由其出資20億元,會同之江新實業組建首期規模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支援基金,用於紓解我省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流動性風險。
完善國庫現金存放指標體系。將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相關指標由一項增加到六項,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力度,降低融資成本。
出臺促進企業融資財政激勵辦法。對為我省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主承銷服務的金融機構,按年度累計發行額的一定比例進行獎勵,對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金融機構,給予每個項目10萬—30萬元獎勵。
取消政府採購投標保證金。從2019年6月1日起,取消政府採購投標保證金,鼓勵免收履約保證金或者降低繳納比例,每年可盤活供應商資金80億元以上。
當好解民憂惠民生先行者
將服務群眾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政策制定、預算安排、改革發展全過程,以群眾滿意度檢驗財政工作成效。
便民
加快推廣統一公共支付平臺。截至6月底,全省所有市縣區財政端均已接入平臺,共接入執收單位1.22萬家、線上線下支付渠道70余個,社會公眾通過平臺繳費1.32億筆,收繳資金達3090億元,九成以上的繳款人通過浙裏辦APP、浙江政務服務網等渠道實現“一次不用跑”。
惠民
支援扶貧攻堅。充實財政扶貧工作力量,支援淳安等26個加快發展縣和黃岩區、婺城區、蘭溪市等扶貧重點地區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
支援“消薄”工作。建立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經費保障機制,扶持“26+3”加快發展縣經濟薄弱村的轉化工作。從2019年開始,每年從“26+3”縣中選擇643個符合條件的村,中央財政給予每村10萬元補助,省財政每年按不低於中央下達資金2倍的標準給予扶持。
支援民生事業發展。統籌財力支援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民生事業發展和政府十方面實事實施,確保全省財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
當好減負擔提績效排頭兵
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圍繞服務基層和預算單位,重點做好“加減法”。
做“加法”——優化服務
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財政服務供給端進行深化和拓展,連續三年開展“到府服務至少一次”活動,精準對接基層和預算單位需求,使資金流與決策流、業務流、資訊流更好地融合。截至目前,共到省級部門(單位)服務400次,到市縣財政部門服務193次,集中輔導42次,服務人數達13702人次。
開展部門間“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梳理整合辦事事項清單30項,其中26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86.7%。
做“減法”——基層減負
精簡文件,按照2019年發給縣級以下的文件減少30%—50%的要求,能夠合併發的文件盡可能合併發,沒有實質性補充內容可翻印的文件不予轉發,對預下達資金的文件,原則上以處室為單位儘量合併發文。
精簡會議,按照2019年召開的會議減少30%—50%的要求,嚴格經費源頭管控,對會議經費進行事前審核並報廳領導審批,一般性會議、座談會或簡單工作佈置類會議、培訓會議提倡採用“浙政釘”、視頻會議等方式召開。
精簡報表,加快推進財政數字化轉型,加強系統整合和互聯互通,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辦公等資訊化手段實現工作自然留痕、結果自動生成,切實減輕基層報送各類數據、報表的壓力。
(作者係浙江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徐宇寧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徐宇寧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