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車俊:高水準推進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
《今日浙江》雜誌 · | 發佈時間2019-06-20 09:30:42    

00.png

  建設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構建區域創新體系、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提振民營經濟的迫切需要。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決策部署,2017年我省全面啟動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省委、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做好謀篇佈局,省市縣各級聯動、部門協同,各地黨政主抓、合力推進,取得了集聚創新資源、助推産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為全省“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促進工業較快增長,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今年一季度“開門紅”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決策部署,以提升服務企業産業的實效為根本,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突出規劃引領、開放協同、系統整合、機制創新,加快打造具有諸多迭代效應的新型創新載體,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為全省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進一步準確把握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的重點任務
 
  綜合體建設是一項繼往開來、在更高水準上推進産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全新探索。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認識、厘清思路、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堅定不移抓深抓實,高水準建設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加快從全面啟動、重點突破向整體推進、全面發力邁進,不斷提升“六個度”。
 
  ■規劃佈局要更加科學,以不斷提升綜合體建設推進的時效度。要把握好進度和品質的關係,在規劃謀劃上下繡花功夫,謀定而後動,紮實有序推進綜合體早日建成、早出實效。一要對標對表加快規劃建設。各地各部門要對照省委提出的“傳統塊狀經濟、現代産業集群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全覆蓋”的決策部署,根據省政府確定到2022年建成300個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具體目標,把握産業轉型升級方向和新興産業發展趨勢,編制完善務實可行的綜合體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推進計劃,明確路線圖、任務書和進度表,一體化部署、系統化推進省市縣三級綜合體建設。二要加強與産業平臺整合提升的銜接。産業是軀幹,創新是魂魄。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只有深度融入産業佈局,才能形成綜合體創新力與産業競爭力相通相融、神形兼備的共同體。目前隨著我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推進,全省産業平臺正處在整合提升、擴能升級的重要階段,比如已批准設立杭州錢塘新區,還將打造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建設“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統籌整合各類産業集聚區。這些産業大平臺調整,必然帶來各類中小平臺的聯動調整,由此要求通盤考慮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各類創新平臺規劃建設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的配套銜接,做到與高新園區、經開區、科技城、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園等平臺佈局有機融合、梯度匹配。三要注重規劃建設的品質和實效。從深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高品質發展、提升産業競爭力的高度來認識和推進綜合體建設,不要盲目搶時間、趕進度,避免簡單機械地對原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進行改造,克服重申報輕建設、重獎補輕實效的現象,著力在內涵品質提升上下功夫,做實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智慧財産權、科技金融等板塊,打造一批示範標桿型綜合體,努力謀好建好用好綜合體。
 
  ■建設模式要更加多元,以不斷提升綜合體與當地實際的匹配度。全省各地區位條件不同、産業特性不同、要素稟賦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綜合體採用統一模式建設,要鼓勵因地制宜、因業制宜,不拘一格探索多樣建設方式。
 
  各地實踐探索出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典型模式。一是探索政府主導推動模式,發揮政府統籌調動資源的優勢,整合好區域內創新資源,特別是在引進名校大所等高能平臺、高端資源方面主動出擊,快速實現平臺能級提升和新動能培育平臺佈局。當然,我們既要發揮政府在政策引導、規劃制定、建設推進、資源統籌和管理指導等方面重要作用,更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日常運營等方面的關鍵作用,防止出現政府大包大攬、市場失靈缺位的現象。二是探索公共平臺提升模式,以原有公共平臺為基礎,結合産業規律和特點,拓展延伸創意設計、技術研發、技術交易、試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模組,推動原平臺功能擴充、服務深化。不要在原有水準上簡單拼湊,要真正體現全新的功能提升。三是探索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協作引領、産品輻射、技術溢出等核心作用,對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帶動産業鏈整體躍升。龍頭企業要有共贏意識、寬廣胸懷,對中小微企業真正開放服務,帶動大中小微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四是探索多元主體協同模式,以科學機制推動多個創新主體有機互動、資源共用、協同創新,以聯盟方式合力推進綜合體建設。對上述做法,各地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學習借鑒,做到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創造切合實際的新方式。
 
  ■要素配置要更加集中,以不斷提升綜合體創新資源的集聚度。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集聚創新資源越多,服務功能就越強,就越有能力解決産業創新各種問題。一要整合一批創新資源,引導區域內單體性、零星化的創新機構有機聯動和創新資源系統整合,加強産業鏈上的技術、成果、人才、資金等要素優化整合,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對上下游産業創新資源的整合功能,推動創新載體物理集聚和機制融通,推動各主體相互賦能、資源共通、設施共用、價值共創,形成創新要素規模效應和聚合反應。二要下沉一批創新資源。鼓勵支援高校、科研院所、創投機構與各類創新研發機構建立緊密型産學研合作機制,引導並支援省內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依託綜合體下沉創新資源。特別要加強優質創新資源對縣域綜合體建設的下沉式、訂單式、對接式精準服務,鼓勵省內對口協作的縣市通過在杭州、寧波等大城市建設科創飛地、人才驛站等方式連結緊缺創新要素,深化科技幫扶,破解區域創新資源短缺瓶頸,推動綜合體建設區域協調發展。三要引進一批創新載體。下大力氣、多渠道匯聚各類高能創新資源,特別要引進全國高水準大學和科研院所,積極鼓勵省外大院名所通過校地合作、龍頭企業合作等模式,共建新型創新載體,發揮其服務我省重點産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要打開國際視野,主動擁抱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國際創新合作,謀劃開展離岸創新孵化活動,主動融入長三角科創一體化,加強與省外乃至國際創新平臺的合作聯動,攬四方菁華,納八面來風。
 
  ■服務功能要更加貼身,以不斷提升綜合體與産業結合的緊密度。怎樣評價和衡量綜合體的功效?關鍵要看服務了多少企業,解決了多少創新難題,對産業轉型升級有多大的撬動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綜合體的作用?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找準服務的切入口和著力點。一要著力解決企業需求難點問題。及時跟蹤、深入摸清企業創新需求,建立企業需求數據庫,加大多樣化個性化服務供給,支援廣大中小微企業提升産品創新、業態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提升自主研發、品牌創建、資本運作等創新活動的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便捷、經濟的創新服務。二要著力解決産業升級痛點問題。制約産業升級關鍵是技術難題。各類綜合體要對標國際同類産業技術新趨勢,找準我省産業轉型升級的短板弱點,針對高端設備和工藝、高性能材料、關鍵零部件開展協作創新、聯合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制約,發揮綜合體策源産業創新的推動力作用。三要著力解決公共服務堵點問題。眾多中小企業在推動創新迭代過程中有很多共性需求。各類綜合體要瞄準産業轉型升級的共性需求,開展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充實計量測試、人員培訓、認證諮詢、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功能,配套完善一體化支撐的孵化體系,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風險和成本。
 
  ■運作機制要更加靈活,以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通暢度。構建簡約高效的創新服務機制是建設綜合體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把綜合體建設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有力抓手,拆除阻礙科技成果産業化的“籬笆墻”,推動科技與産業的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的通道。一要完善市場化運營機制,促進創新機構紮根産業。要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人員科技創業政策激勵力度,促進優質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與企業産業對接。要深化綜合體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研發設計等創新機構企業化運作,實現優勝劣汰、提檔升級,更好地實現市場效應、滿足創新需求,構建機構與企業互利共生的良好格局。二要完善多部門聯動機制,強化公共服務整合功能。當前部門服務創新的政策、資源、平臺分散管理,缺乏統籌聯動,不能有效發揮整體效應,制約了支撐區域創新的公共服務能力。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科技、經信、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政策和服務整合,加快綜合體相關政務事項開通網上辦理、掌上辦理,優化再造商事登記流程,把綜合體打造為科技創新一站式服務窗口,促進省市縣三級科技數據系統資源的互聯互通、共用共用,讓各部門的創新資源聚合起來,實現跨部門的創新資源聯動。三要完善跨區域共用機制,著力打破制約區域創新的行政壁壘。我省塊狀經濟和産業集群呈現跨區域發展特徵,雖然目前各個綜合體主要為服務本地塊狀經濟發展而建,但我們不能因此畫地為牢,搞“關門主義”。要牢固樹立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區域協同的理念,積極順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的新形勢,立足當地、服務全省、影響全國,著力構建跨行政區域的綜合體創新服務合作機制,促進科技平臺、科學實驗儀器設備等科技資源開放共用,發揮已有綜合體對周邊産業輻射作用。
 
  ■生態系統要更具活力,以不斷提升創新全鏈條的協同度。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打造“産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首先就要聚焦産業創新主戰場,加快打造一批能夠有效支撐産業發展的創新服務綜合平臺。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直接面向産業集群和廣大企業,致力於打通創新服務“最後一公里”,是全省創業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促進綜合體相關主體密切聯動。加強政府、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和仲介機構等緊密合作。政府要積極有為,改革和創新服務管理方式;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著力提升創新能力;高校院所要主動參與,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金融機構要精準服務,積極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仲介機構要密切配合,提供精細化專業化服務,形成各類主體開放共用、協同共贏的産業創新生態體系,為産業發展壯大提供充裕的“陽光”“雨露”和“土壤”。要緊緊圍繞塊狀經濟和産業集群,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要素鏈、服務鏈多鏈融合,根據産業鏈佈局創新鏈,根據創新鏈完善要素鏈,疊加政府服務鏈,促使多鏈融合、同頻共振,産生強大的整體效能,形成區域創新生態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強化綜合體創新機構緊密協同。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只有強化子系統間的協同效應和耦合效應,系統總體功能才會大大增強。要提高創新機構的組織化程度,通過股份制、理事會制、會員制等多種運作模式,將研發設計等創新機構有機組織起來,發揮綜合體的整體效應。要提高創新機構的協作化程度,支援各類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企業研究院等協同創新,增加創新機構之間的學習交流,大幅提升綜合體的總體能級。
 
  進一步強化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工作保障
 
  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眾多主體,必須加強指導、強化保障,多方聯動、合力推進。
 
  ■加強組織領導。省科技領導小組要加強對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的組織領導,定期分析研究綜合體建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牽頭協調、指導監督和考核評估作用。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同,根據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支援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的具體舉措。市縣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視、直接推動,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形成上下“一盤棋”、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工作格局,確保綜合體建設高效有序推進。
 
  ■完善考核評價。堅持以服務企業和産業的績效為核心依據,實行分類考核,充分考慮傳統製造業、新興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個類別綜合體差異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考評體系,引導不同類型的綜合體各具特色開展建設。實施動態評價,將市、縣産業綜合體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實施動態調整機制,用好考核評價結果。開展公開評估,引入第三方評估,對各地綜合體建設成效進行年度評估,接受社會監督,督促各綜合體加快建設進度、提升品質效果,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強化政策支援。完善財政專項激勵資金競爭性分配支援政策,細化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實行績效導向的資金撥付方式,突出對具體綜合體的直接經費補助,突出對各地創建成效的獎勵,原則上列入省級建設的綜合體都給予一定支援,做到既保障公平性,又體現激勵性。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引入培育機制,在人才評價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評價等方面多出新招好招,培養一批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本土人才,推動綜合體成為智力集聚的高地。用好用足普惠金融系列政策,發揮各級創新引領基金等産業基金的定向引導作用,金融機構要為綜合體建設提供精準金融服務。鼓勵各地統籌新增用地計劃指標、存量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特別是做好盤活的文章,做好原有廠房或用原有工業用地建設綜合體的政策銜接,加強綜合體的用地保障。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全省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的講話)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今日浙江》雜誌    | 撰稿: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