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茶,相對於飲茶而言之。食者,吃也,將茶之葉作為“食物”或食材,可以説食茶是對茶葉功能的“全價利用”。
食茶,古今有之;陸羽《茶經·七之事》記載“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其中的“羹飲”表明是吃茶;又有“《廣雅》雲:……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其中“搗末”説明當時的茗飲是吃茶。宋代的點茶法所用的茶葉也是茶末,只是茶末的粒度比唐代更細小。中國的抹茶、茶宴、茶菜、茶食品、奶茶等都是食茶的豐富表現形式。
《中國食茶概述》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確定的重要研究課題,參加編撰的專家、學者和從業者,歷時一年多,精心研究,匠心演茶。該書從食茶的文化源泉、科學內涵、地方特色、茶食茶點、茶食食材、茶食製作、食茶宜忌、食茶環境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詳細介紹了我國各地的食茶現狀和食茶特色,還從選料、做法、特點等方面介紹了我國六大茶類作為食材的茶食、茶菜樣本,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和借鑒性。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 責編:田燕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 責編:田燕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