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國茶文化 > 茶人茶語 新聞詳情
“茶書記”鄭元楚:紮根深山19年,萬畝荒山成茶園
浙江日報 · 梁國瑞 張銀燕 | 發佈時間2019-09-27 11:17:52    

  記不清轉了多少個山彎彎,乘車從平陽縣水頭鎮前往朝陽山,得爬20多公里山路。等到群山與視線齊平,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座座山頭上,茶樹成行,濃綠茂密。
  曾經,朝陽山被當地人戲稱為“平陽的青藏高原”,萬畝荒山難開墾,是全縣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如今,朝陽山不僅成了歷史名茶“平陽黃湯”的最佳産地,還入選“全國最美三十座茶園”,環山公路直通山頭,鄉民們靠著種植黃湯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日,記者來到這裡,探尋大山之變。聊上沒幾句,村民們總會提到“茶書記”:“多虧有了他,朝陽山才能大變樣!”
  “茶書記”名叫鄭元楚,現任朝陽社區黨委書記。他和萬畝荒山的故事,要從19年前説起。
  面對荒山
  想讓村民過得好些

  朝陽山的窮,生在平陽、長在平陽的鄭元楚從小就知道。小時候,哪家孩子不聽話,長輩總會嚇唬説:“再不乖,就把你送到朝陽山上吃苦去!”
  可真到了朝陽山,鄭元楚還是驚呆了。2000年,大學剛畢業的鄭元楚來到朝陽山工作,從老家鰲江鎮出發,換了3趟車,又走4公里山路,花了整整3小時才到山上的辦公點,“渾身是泥,鞋都磨破了。”那天的場景,一直留在他心中,“説實話,當時很失落,就想哭。”
  上山沒多久,鄭元楚發現農戶晚上都不開燈,往來得多了他才知道:“村民愛面子,生怕客人看到桌上沒菜,不好意思開燈。其實,他們也不捨得開燈,能省一分是一分。”
  城裏人進了窮山窩,鄭元楚也想過走,但眼前的貧窮、落後,卻“像一根針紮在了心裏”。貧困戶571戶、1826人——這兩個數字,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裏。
  “人這一輩子,價值在哪?”無數個夜晚,年輕的鄭元楚躺在簡陋的木板床上這樣問自己,腦海中閃現的都是朝陽山的萬畝荒山,以及村民們愁苦的面容。“讓山裏人過得好一點,自己也算辦了件實事。”樸素的信念,讓他決定留下來,給山鄉帶來一些改變。
  荒山脫貧,缺的是産業。朝陽山適合發展什麼産業?一番調查後鄭元楚發現,為了致富,村民們種過蔬菜、地瓜、毛竹,但除了自給自足,剩下的好不容易挑下山,也賣不了幾個錢。一些腦子活絡的村民也嘗試過種茶,但效益不穩定。
  當時,省內很多山區鄉發展茶産業,靠著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朝陽山海拔500多米、長年雲霧繚繞,倒可以打造一個足以富民的茶産業。”這個念頭劃過腦海後,鄭元楚跟著鄉里的領導一起,到松陽、新昌以及福建安溪等茶葉盛産地調研取經,“出去才知道,我們茶葉的品質、規模跟不上別人。但憑著朝陽山的地理環境,茶産業大有可為。”
  “茶産業是一個富民産業,朝陽山又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靠茶産業脫貧順理成章。”這句話,成了之後幾年鄭元楚逢人就説的口頭禪。
  茶農有事
  第一個就會想到他

  選定了方向,鄭元楚開始挨家挨戶動員村民。然而,因為短期內看不到效益,很多農戶心存猶豫,不願嘗試種茶。
  為了動員農戶,村幹部開始帶頭種茶。原朝陽鄉溪邊村黨支部書記黃加曉就是帶頭人之一,他主動加入鄉里的立春合作社,拉著十幾個農戶建起鐵觀音基地,還辦了溪邊茶廠。然而,因為山高路遠,茶販不願來,朝陽山上,茶葉産業一直不溫不火。
  發展的機會,卻悄然來臨。2005年,水頭鎮通往朝陽山的道路開通,山上的茶葉生意瞬間活了起來。“茶販們願意來了,我們不用再跑出去找市場。”鄭元楚説,這給山上的茶農們打了一劑“強心針”。紅茶、綠茶、黃茶……在鄭元楚的鼓勵下,茶農們開始嘗試種植各式各樣的茶。
  2010年,朝陽山的種茶人鐘維標,成功恢復古老的“平陽黃湯”製作工藝。隨後,當地企業家來到山上,與鐘維標共同創辦了浙江子久文化有限公司,以平陽黃湯作為主打産品。古老技藝與現代行銷共同推動下,産自朝陽山的平陽黃湯迅速在茶産業界崛起。
  品牌打響了,村民們坐不住了,紛紛投入到種茶行列。一時間,朝陽山上的茶葉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茶農們忙著創業,鄭元楚更閒不下來了。廠房改建的土地審批、茶葉種植申報、茶樹病蟲害防治……不論大事小事,只要有事,茶農們第一個就找鄭元楚。
  就這樣,朝陽山的茶産業,逐漸成了當地的招牌,慢慢走向了全國:朝陽平陽黃湯多次在全國茶博會上榮獲金獎;朝陽社區新聯村榮獲2016年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村;朝陽天韻茶園獲得“2016年全國最美茶園”稱號;平陽黃湯茶博園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截至2018年,朝陽山的茶園面積增加到約10000畝,年茶葉産量250噸,綜合産值達6600萬元;當地每人平均年收入也從2000年的1625元上升至15200元。
  今年3月,朝陽山舉行了第一屆茶旅文化節,6000多名遊客慕名前來。“整個茶山都是人,場面盛大又空前。”鄭元楚説。
  決心留下
  3次放棄下山機會

  從剛開始的農經員,到如今的社區黨委書記,鄭元楚在朝陽山上待了19年8個月。
  “就沒想過調到山下工作,離家更近一點?”記者問。
  “在山上久了,有感情了,再説,最好的青春都留在山上了,還走啥?”面對記者的疑問,鄭元楚愣了幾秒,答了這一句,又停住了。
  這時,與他共事10多年的雙峰村黨支部書記陳家凱接過話:“其實,這些年鄭書記有3次機會離開大山,他都放棄了。”
  2008年,平陽縣財政局選調幹部,會計出身的鄭元楚被選中,當時朝陽山上正熱火朝天地種茶,鄭元楚硬生生拒絕了。3年後的2011年,朝陽鄉撤並到水頭鎮,鄭元楚可以選擇到鎮裏工作,離家更近,但是那年平陽黃湯剛做出品牌,他選擇留在了山上。2015年又一次崗位調整,鄭元楚提出到山下的社區當書記,此時倒是鎮裏不同意了,領導找他談話,希望他留在山上繼續發展茶産業。鄭元楚同意了,卻向領導提了兩個“條件”:每年為朝陽社區的茶産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拓寬朝陽社區下山的靈內線路。
  “為什麼提這兩個要求?”
  “既然選擇留,就為朝陽山的發展多爭取一點。”鄭元楚説。
  如今,漫步萬畝茶園間,一行行茶樹整齊排列,蔚為壯觀;茶業培訓基地、茶園景觀遊步道、帳篷酒店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未來的朝陽山茶産業,有著像春茶一樣美好的規劃:發展茶旅融合的旅遊經濟模式,打造黃湯文化的探源聖地、茶鄉風貌的體驗領地、茶人養生的休閒高地。
  採訪結束時,鄭元楚提出到山上的帳篷酒店施工現場看看。出門前,社區幹部陳家凱折了根毛竹竿遞給他。見記者疑惑,幹部們解釋説,山上濕度大,鄭元楚得了嚴重的風濕病,10多年了一直好不了,“每次他要上山,我們都給他折一根毛竹竿。”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梁國瑞 張銀燕    | 責編:田燕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梁國瑞 張銀燕    | 責編:田燕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