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慶春路上的一家大型商場,去年起在人來人往的商場門口推出了一個“愛心冰櫃”,冰櫃上方張貼著“愛心”“免費”等字樣的海報格外醒目,指明針對的是交警、環衛工人、城管、外賣小哥等六大類“戶外工作者”。
然而與去年不同的是,去年有市民自發背來冰棒、冰紅茶等夏日消暑食品塞滿“愛心冰櫃”,今年“味道”似乎變了樣——因為無人看管,“愛心冰櫃”從早上9點,供應到晚上10點,平均每天消耗一兩百瓶冰水和一兩百支棒冰,此中很多被經過商場的過路行人“先下手為強”了。尷尬之餘,道德批判也如同炎炎赤日,“熱浪”不絕。
去年今年冰櫃相同,愛心場景今非昔比。如果將這個冰櫃,視作檢驗一座城市人群素質的試金石,便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杭州人素質滑坡了。然而可能,我們得出的卻是一個假像的結果。
去年冰櫃擺開時,杭州給予的正面宣傳與關注,顯然超過今年。愛心沒變,但形式創新了,讓人眼前一亮。而在正面宣傳的氛圍之下,相關的公益項目機構還設置了攝像頭,記錄一點一滴的社會反饋。這一年,冰櫃抓住了市民的眼球,也抓拍到了大爺沒拿冷飲卻放了一個蘋果、快遞小哥拿了冷飲拍下照片與人分享、父親是快遞員的小朋友在冰櫃裏放了一封感謝信,等等愛心相傳的細節。
同一隻冰櫃,今年“正能量”頗有些“正常化”了的味道,媒體的關注度也比去年淡然了許多。然而“狀況”出現了。還是這個城市,還是這個人群,忽然之間去年滿滿的“正能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難看的“吃相”,此中滋味,值得咀嚼。
去年媒體報道這只冰櫃時,由此得出的“杭州景色美,杭州人更美”結論,是不符合真實內涵的。它只能説明,愛心是需要激勵的。要有好的形式,也要有廣而告之的點讚與宣傳,以此激發社會群體的參與熱情。就像眾人拾柴,火焰才高。我們可以因此而欣喜,但不能因為過度拔高和讚美。
同樣,今年由此對杭州人道德和素質提出的質疑與焦慮,也是基於表像所做出的過度演繹。它只能説明,不論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否一成不變,眾人拾柴的激勵不能降溫。好氛圍是需要營造的,也是需要引導的。對社會群體的愛心,保持永遠不變的關注之情、激勵之心,愛才能在傳遞中保持味道不變。
一隻冰櫃,本來就是用以傳遞愛心的,而不能是用來考驗人性的。人性往往有兩面性,關鍵看社會輿論往哪個方面去引導、去激發。這是杭州這只愛心冰櫃,擺在人群裏,同時也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導向題。
用“愛心冰櫃”來傳遞愛心的表達方式是令人欽佩的,值得讚美的。但不宜用來考驗人性。否則再樸素的動機,也顯得天真爛漫,也會有莫名其妙的“受傷”感。其實這也是自尋出來的煩惱。
“愛心冰櫃”要做的是,先把愛心傳到位,傳到指定的六類“戶外工作者”手裏和心裏,再來起到帶動和影響社會的作用和效果。很多網友提出建議,既然是針對性的獻愛心,不妨為六類“戶外工作者”設置打開愛心冰櫃的許可權,甚至設置限量也行。這在技術上,已經不在話下,一個二維碼就可以搞定。總之不要把愛心冰櫃,做成一個考驗人性的“陷阱”,讓一些不諳人事的孩子、不明事理的老人,一不小心“跌落”進去。
今年的“愛心冰櫃”讓人感覺哪兒味道不對的時候,先不要把道德和素質的評判,與這只冰櫃捆綁在一起,而是應該反思一下這只冰櫃傳遞愛心的過程中,包括氛圍營造、有效分送等等的很多工作是否做到了位,反思一下期望值有沒有“出位”,心態有沒有變味。否則容易在假像的結論中,要麼過於盲目欣喜,要麼過於道德悲觀。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