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益民藥業生産的硝酸甘油,在經過一段時間斷供式“市場饑餓療法”之後,改換包裝重新上市了,然而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發現,這款救命藥,由過去的100片16元,改新包裝後變成15片25.7元,每顆上漲了近10倍。益民藥業方面解釋,一方面是過去定價低,另一方面是換新包裝後,改成手工包裝,成本和工時增加了。
藥量嚴重瘦身,舊藥換了新包裝,換個馬甲開出高價,北京益民藥業在患者救命藥上耍的不是花槍,而是在患者面前耍大刀、割大肉。敢這麼玩,無疑與這家藥企同類藥品佔市場70%的壟斷地位有關。百姓的救命藥,北京益民藥業敢在新包裝之前脫檔、斷供,這種“市場遊戲”,是拿患者生命當兒戲,幾無社會責任感可言。
公開的資訊顯示,2017年北京益民藥業由於無正當理由不履約供貨,造成醫療機構臨床用藥短缺,被福建省藥械聯合採購中心列入不誠信企業名單。可見北京益民藥業拿救命藥坑患者,已經久矣。非專利藥品在市場壟斷之後尚且如此,倘若出自北京益民藥業的專利救命藥,這個獅子的大口,不知會怎麼個開法。
硝酸甘油作為常備的急救藥,價格與供應量,本應由政府來管控,而不應該由市場來調控。這是民生的底線,更是生命的底線。北京益民藥業面向患者的刀法,如同生命面前的價格要挾,是市場壟斷的坐地起價,令人心寒。
更令人心寒的是北京益民藥業的刀法,竟然看不出行政與法治干預的痕跡。益民藥業大包裝改小包裝,可能從藥效保質等角度來看有它的合理性,但漲幅如此之大,卻是沒有絲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言的。從北京益民藥業的解釋來看,主要的漲價依據便是由過去的生産線包裝換成了人工包裝。而産品未升級、包裝技術卻在降級,既不符合企業轉型升級的規律,也沒有價格上漲的邏輯。患者在這種向落後生産方式的莫名其妙“轉型”中,反而要為之買這個冤枉單,這中間,完全是藥企在自説自話,看不出行政監管與監控的痕跡。
誠然,藥企也是企,要盈利,要生存,無可厚非。但是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備的急救藥,不是普通的商品,如何讓硝酸甘油這款臨床運用了上百年之久的傳統藥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離不開政策制訂過程中的民生意識和生命意識,離不開在原材料供應、藥品生産等各個環節的價格管控與成本核算。其他常用的急救藥,也是如此。然而從政策層面來看,2015年以前,相關部門將其列為廉價藥物,實行最高限價。民生意識強了,但市場意識弱了,藥企對於此類保民生的藥物,缺乏生産積極性,造成臨床供應時常出現波動。2015年以後,硝酸甘油之類的廉價救命藥改為市場調節價,充分顧及了企業的生産積極性,卻把患者推給了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藥企,任藥企在患者的生命頭上耍大刀,這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政策變法,是不科學、不嚴肅,也是不負責任的。
硝酸甘油之類的常備救命藥,既要讓原材料市場、藥品市場有“利”可圖,又要讓患者的生命不完全置於藥品市場的刀口之下,這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關鍵在於政策層面能否做到“對診下藥”。北京益民藥業,藥品治心絞痛,卻讓患者面對藥價心添新痛,可見一些藥企,本身已經病得不輕。而藥企有病,問題就是出在醫藥改革沒把準脈,沒有用對“藥”。因此患者心痛加新痛,痛在心上,病根卻在政策調控的“手”上。醫藥改革這麼多年,不能讓患者還是在生命老路上喊痛了。改革手軟,藥企必定心狠,患者必定喊痛。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