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評“浙”70年:揚信用建設之帆 為經濟社會發展護航
中國網 · 張楚舒 | 發佈時間2019-07-23 12:57:58    

00.jpg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論語》載子貢問孔子如何從政,孔子答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認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寧肯去兵、去食,也要堅持保留民信,“誠信”之重,可見一斑。

  誠信是一種“無形”的財富,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的基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曾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並就加強個人所得稅納稅信用建設公開徵求意見,一系列制度重拳出擊,不斷為信用建設立梁架柱,精準開方。
 
  近年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自2014年國務院發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來,從國家機關到企事業單位,各種形式的信用建設合作備忘錄不斷涌現,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日益完善。然而,信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高屋建瓴擘畫藍圖,做好頂層設計,又要循序漸進、狠抓落實,動員全社會力量協同作戰。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心書寫“誠信”,讓信用建設揚帆,才能真正為經濟社會發展護航。
 
  心懷“信”念,才能握緊手中如椽大筆。“國保於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信用惠民是信用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必須堅守的“信”念。當下,抓住“網際網路+信用+民生”的“牛鼻子”,才能達到“舉一綱而萬目張”的效果。加快推進重點民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讓“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遊”“信易批”等“信易+”系列項目真正落地,不斷拓展社會化、市場化守信激勵措施,方能實現信用惠民便企,不斷增進群眾福祉。
 
  擺好規制的筆硯、磨好德治的水墨。信用建設必須德法並舉,信用制度的剛性約束和誠信文化的柔性制約是其“一體兩翼”。加快推進信用立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通過探索建立完整的涉信法律法規體系,促進“誠信”這個核心價值觀由“軟性要求”向“硬性規範”轉變,將信用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加以規制、引導、保障,才能行穩致遠。同時,建立誠信文化宣傳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誠信主題活動,做好信用政策宣講解讀工作,通過信用建設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組、進家庭等“接地氣”的活動,播下“誠信”的種子;加大利用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傳播的力度,打造信用宣傳前沿陣地;深化誠信教育和人才培育,倡導“誠信從娃娃抓起”,將誠信文化納入學校教育系列,在基礎教育至大學教育貫穿始終。
 
  政府、企業、百姓都是執筆人。“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社會整體信用體系是一個由個人信譽、企業守信和政府信用構成的塔型結構。信用建設是多元社會主體共同治理打造的“試驗田”,政府要把“誠信之心”端上桌,率先垂范強化行政系統的信用意識培育,扮演好規制設計者、機制建設推動者的角色,協調引導各領域信用建設形成合力;企業也要始終流淌“道德血液”,築牢誠信底線,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將信用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老百姓更要讓誠信意識深植心中,從細微處做起,踐行信用有價,守信受益的價值觀,讓講誠信、重信用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今天,信用建設已經成為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內生需求。在浙江以及越來越多的省市,“無形”的信用給守信者在看病就醫、圖書借閱、租賃貸款等方面帶來了“有形”便利,杭州的個人信用積分“惠信分”、福州的“茉莉分”,蘇州的“桂花分”……信用的獨特價值愈加顯現。當前,只有持之不懈地推進信用建設,不斷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才能讓“信用”在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高品質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張楚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張楚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