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評“浙”70年:寸筆繪丹心 秉燭鑄民魂
中國網 · 陳旭萍 | 發佈時間2019-09-09 17:07:07    

1.jpg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師者,是雕刻青年靈魂的工程師,是民族復興偉業的奠基者,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引路人。尊師重道,不僅是華夏文明得以延綿五千年不斷之根本,更是我黨和國家歷屆主要領導人所推崇和號召的優良傳統。

u=2288988175,3897459624&fm=26&gp=0.jpg

  教育基礎決定人才層次,從戒尺到粉筆,再到今天的智慧化教學,不論教學形式如何變化,師者育人之根本都是一脈相承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籍籍無名老師以三寸粉筆繪出近百年間中華民族由苦難走向輝煌的奮鬥史,正是一位又一位老師的秉燭自燃照亮中華民族的復興路。
 
  師者授技,為家國育“匠”。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多樣化,各行各業分工更細,對人才的專業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更嚴標準,老師就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引路人”。師者匠心,傳授的不僅是技術和方法,更是經驗和教訓,“強國必先強師”,這是經歷史驗證的真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正是無數鄉村教師的辛勤耕耘,換來中國基礎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奠定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基礎;正是無數優秀教師的無私奉獻換來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偉大騰飛,為優秀人才勇攀科技高峰插上豐盈的翅膀。
 
  師者傳德,為家國育“才”。“無才無德是謂愚人;有德無才是謂君子;有才無德是謂小人;德才兼備方為聖人”,道德品性,是人才是否當用之根本。綜合國力的騰飛、民族品牌的打造,不僅需要技藝精湛的工匠,更需要品德高尚、德才兼修的高素質人才,老師正是承擔著塑造青年品性的重擔。師者不僅要授技、更要傳德,既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以身作則當榜樣,成為學生人生成長的引航燈。賢師必會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引導青年扣對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唯此方可為國家建設輸送更多堪用之才,方能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積蓄雄厚實力。
 
  師者育心,為家國育“將”。21世紀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科技和人才競爭是有國家、有民族屬性的,科技人才競爭力的關鍵還在人才的愛國屬性。老師作為培養中華民族復興夢之隊的築夢人,除了授技出精匠、傳德出人才,更重要的是育心出忠將。從人才到將才,必須為家國所用、為民族而戰、為人民付出,失了愛國之心、民族之義,便難擔中華復興重任。“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正是為人師者的諄諄育心,才能引導孩童從小牢記家國情懷、名族大義,養護青年愛國護國、忠黨擁黨之心,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更多主力軍。
 
  人的一生由老師領進門、由老師育成才,每個人都離不開老師的傳道授業。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是目標也是承諾,我們要積極踐行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讓“教育興則國家興”成為時代最強音,使老師的光輝形象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旭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旭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