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評“浙”70年:結緣蓮花落
中國網 · 葛權 | 發佈時間2019-09-18 15:02:26    

00.jpg

   兒時的我,耳邊經常聽到的不是現代音樂,而是古韻悠揚的蓮花落。也許,正是那些不經意間聽到的唱段,讓我和蓮花落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對蓮花落的癡迷,把幼小的我引入到蓮花落這個令人陶醉的世界,讓我沉醉其中,自得其樂。我最初喜歡蓮花落,就是覺得人物的服裝、頭飾漂亮。蓮花落,從田頭山歌發展而來的紹興柯橋本土劇種,帶著泥土的純樸和芳香,帶著幾代人的經歷和記憶,已深深地融入我的情感深處。

  與蓮花落結緣,緣于父親十多年前在柯橋打工。父親在餘暇聽了幾場蓮花落後,就深深的迷上了它,以至於回家也把它“帶”了回了家鄉。那天我父親提了一個鐵皮盒子回來,還給了我兩個小盒子,就是碟片,那是身穿長衫、講紹興話和蕭山話雜糅方言的翁仁康的作品,有《一個男人一台戲》、《千金一笑》、《口是心非》、《糊塗村長》、《新鄉長》《三個巴掌》、《説也説不清楚》、《八顆牙齒》、《晦氣鬼告狀》等。
 
  我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什麼一直不喜歡戲劇的父親會買兩盤蓮花落碟片回來,而且只有兩盤,那時在我們那個偏僻的小鎮上還沒有碟片賣,所以我註定只能天天聽那兩盤蓮花落。不久我就喜歡上了蓮花落,儘管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唱得是蓮花落,我以為就是山民歌之類的,反正當時我混混沌沌,完全處於矇騙當中愛上了蓮花落。而且一愛就是二十年。在之後的歲月裏,在我明白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這個東西之後,我便義無反顧的追求它,買了很多蓮花落的碟片及VCD,甚至託人從遙遠的柯橋郵寄。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紹興蓮花落相傳始於清光緒年間,時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帶)綽號“長手指甲”之張姓藝人來紹興賣唱,並收徒定居於紹興,其時,唱詞信口編造,無固定內容,演唱亦無固定基調;民國初,紹興蓮花落藝人開始採用接調方法,創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賣唱改為登臺演出,後逐漸形成了有故事情節的段子。蓮花落中的風俗民情,街頭巷尾的甬腔甬調讓我陶醉不已。
 
  聽得多了,就時不時的自己也跟著唱上幾句。剛開始,只要見到有人在大庭廣眾下唱蓮花落,心裏就羨慕不已,做夢也想唱。後來有了復讀機和VCD,學起來就更方便了。參加工作後,單位成立了劇社,逢劇社活動,老中青戲友湊到一起,切磋技藝,既取長補短,又結交了朋友。此外,每次去劇社演唱,我就唱蓮花落,而且都會錄下來,拿回家放聽,有針對性地修正提高。
 
  蓮花落國粹博大精深,富有魅力,十幾年的執著追求,由愛好到癡迷,從而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唱起蓮花落來,那種怡然安樂的心境是無可比擬的,使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翁仁康獲得浙江省曲藝創作、表演比賽一等獎、全國曲藝創作、表演比賽二等獎的作品《晦氣鬼告狀》,曾經讓我琢磨了一個月之久,那一腔一韻的把握竟在毫釐之間,我喜歡的也許就是説唱曲藝的這個特點,值得揣摩,如果是流行歌曲,在我學會它的一剎那,我便再也不會去思考琢磨它,從而對它失去了興趣,而曲藝則不然,我二十年前學會的蓮花落,至今我都覺得可以改進,值得修葺,那對曲調和聲音的把握可以一生去琢磨和研習,永遠沒有控制到自己滿意的境地,讓你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品味,不斷的揣摩。它是那麼容易表現你的情感,不愧是經過這麼多年,沉澱和積累下來文化的精華所在,永遠沒有倦怠和厭煩的那一天,每一次的演唱都讓自己有全新的感覺。
 
  經常想起我的這段蓮花落之緣,如果不是當初父親,如果不是當初的兩盤碟片,也許我今天就是另一種心態,甚至另一個人生,如果,我的緣分沒有將我帶入戲曲的領域,也許我永遠不能有我現在的性情和感覺,難道人的一生真的冥冥中有所註定,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緣分讓我接觸到了遠在千里之遙的文化,我不能説這不是緣分的神奇。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葛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葛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