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評“浙”70年:憾人心靈的慈溪孝文化
中國網 · 葛權 | 發佈時間2019-06-13 10:32:26    

00.jpg

  2016年11月1日,我應邀參加了浙江寧波市舉辦的“五彩夢•同心圓”民族團結進步徵文活動後,主辦説大家難得來寧波,多停留幾天,玩一玩,感受一下現代寧波的美麗。於是,我選擇到慈溪,因為慈溪是孝文化影響最大的地方。

  知道慈溪,是在小時候的課文《董黯汲水孝母》中。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孝是倫理道德的基礎,兒女孝親的意願,稱為孝心;兒女孝親的行為,稱為孝行。二者合起來,稱為孝道。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把"孝"看作是一種重要的道德準則,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在社會上就會尊敬和關心身邊的人,在與人相處中,也會講究道德,這就是所謂的"忠臣出於孝悌之家。“百善,孝為先”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最根本的道德信條。

  我們一行乘車先到了慈溪市擔山跟社區慈孝文化館。聽人介紹説這家是慈溪市首家慈孝文化館。該館建築面積有七百多平方米,用於開展慈孝文化相關活動,比如婚嫁酒宴、文化節目排練等。在新落成的慈孝文化館內,墻上挂滿了孝行、孝德相關的展示框。據了解,不久前該社區開展了首屆慈孝道德模範人物評選,評選出五位慈孝人物,現在他們的事跡也一同挂在慈孝文化館的墻上,可以讓村民多了解、多學習。此舉可以看出慈孝文化對慈溪影響至深,慈孝文化是歷史賜給慈溪人的寶貴財富。

  從文友口中得知,關於慈溪還有個名字,叫“慈城”。關於它的起源,與漢代孝子董黯有關,但它並沒有以“孝”命名,比如隨便叫什麼孝感、孝義、孝縣,而是用了一個慈母的“慈”字,這就體現了一種“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感恩思想。兒女孝順,源於父母的慈愛,慈和孝之間有一種因果關係。因此,“慈城”這個名字本身就已告訴後人,孝子孝女不是憑空産生的,父母的慈愛是培育兒女孝心的溫床。

  從課文中我們得知孝子董黯故事。東漢有個姓董名黯的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困,相依為命的慈母又不幸身患痼疾。正當董黯因無力為母親就醫而犯愁時,聽説離家三十里遠的大隱溪水甜醇清口,能治病健身,於是就長途汲擔至家,母初飲即嗜。董黯事母至孝,自此往返汲水奉母,無論寒暑,樂此不疲。但娘怕長此下去太勞損兒子身體;兒怕萬一因阻于風雨冰雪造成汲擔困難而斷了娘的飲水。對此,一日母子倆想到了一處決定徙居大隱溪。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董黯終於臨溪搭起了一棟茅屋,伺母長住下來,“溪水如厓密,療疾勝良醫”,數年之後,先前病態懨懨的母親,居然煥發出一身康健無恙的生氣。鄉親們感於董黯的孝行,在慶賀董母痊癒的同時,便改呼大隱溪為慈溪,母子返原宅後,宅旁竟涌一泉,出流成溪,亦名慈溪。有道是好事傳千里,董黯篤行孝道的故事遠傳到朝廷,和帝專為此旌彰董黯,並下詔召拜他為郎中,而董黯辭不應徵,依然朝夕伺母行孝。

  為了找尋記憶中的故事,我們先行來到了董家墳,拜謁孝子董黯。“董家墳頭”在龍山鎮靈湖黃楊岙口,背依達蓬山,面臨沈窖湖,佔地約三千平方米,墓莊為坐西朝東二進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墓穴為磚石結構,造型簡樸。墓前立碑二方,其中一方鐫“漢孝子董徵君墓”。史載:“每歲穀雨日,董氏後人必至墓祭祀。”宋代應徭係謁董孝子墓詩云:“渺渺靈緒土,厥隩名黃楊。有漢董徵君,體魄厝其鄉。人以孝而重,地以孝而揚。迄今瞻仰下,悠悠思且長。”千百年來,慈人一直把董黯視作孝道的楷模。據説在“文革”時,董孝子墓園遭毀,但遺跡尚存,仍可瞻仰。

  孝,是人性美善的最好體現。俗話説,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況且是有著“身、體、發、膚”血脈之恩的至親,就連最簡單的動物都有“反哺跪乳”的原始孝道之情,更何況有著高級思維能力的人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早已融入到了家風家教中,它既密切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提高了民族的素質,促進了家庭的和睦。現在社會多元化了,外來的干擾多了,我們民族不小心丟掉了一些優良的傳統。現在,我們要把這些丟失的好傳統撿回來。

  來到孫境宗祠,它坐落在橫河孫家境村之洞橋頭。走進寧靜清幽的村巷,孫境宗祠,望衡對宇,錯落有致,映入眼簾。儘管周圍民居聳立,卻仍然掩不住它的儼然氣勢。看了一下説明,孫家境宗祠是一幢頗具浙東特色的古建築,坐北朝南,七開間,深三進,佈局呈長方形,南北長61米,東西寬75米。中軸線上自南而北為臺門、前廳、後廳,各進間均以墻垣連接。前廳天井兩側一幢三開間兩層樓廂房。後廳明正中現存戲臺一座,上懸“燕翼堂”橫匾一方。大門兩旁一對扁圓形石鼓,大門外有一對旗桿石座,臺門前三開間的檐廊,廊壁東西各嵌兩碑,碑黑字白。敘説孫家境及宗祠之來歷,古民俗風味十足。

  穿過臺門大廳,越過石板鋪就的天井,是“狀元及第”的前廳。宗祠後廳燕翼堂,內書“一門三孝子”、“忠孝節義”等,柱間梁枋,彩繪人物、花卉、動物,生動細膩。孫氏宗族,顯赫一時,人才輩出,單收入《中國名人大字典》的就有十多名,在這裡,你能感受得到孫家的歷代輝煌、濃濃的忠孝文化。

  孫家境孫堪、孫墀、孫升三兄弟,有一門三孝子之譽。正德十四年,孫燧殉宸濠之難,孫堪聞父訃即攜二弟操刀赴難,“會逆平,改治父殯,一慟死而復蘇,遂聵兩耳”。扶父柩歸,兄弟三人廬墓蔬食三年,又墨衰三年,世稱三孝子。後孫氏三兄弟先後至京為官,奉養母親二十餘年。母以九十二歲高齡病故,堪已七十二歲,護喪歸,因哀痛勞累亡于錢塘旅次。後得朝廷旌表為孝子。

  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説,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熏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大多數中國人對“家和萬事興”這句話耳熟能詳,其實這是後一句,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句話的前一句是“人孝百願成”。“人孝百願成,家和萬事興”道出了躬行孝道,心想事成,秉承孝道,家道中興的美好願望和必然聯繫。

  有一篇“勸孝文”當中説的,説“我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繩繩克繼,葉葉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我自己能夠孝順父母,我就不會有那種大逆不道的兒子,我有的都是孝順的兒女,為什麼?因為我修了這個好因就會得到好果。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做父母的給兒女錶演一個好樣子,我能夠孝順父母,真誠心的孝順,不是就是為了做給兒女看而已,真的就是這個孝心,做得很自然,所以教化的效果特別好,兒女看到我這麼做,他也就自自然然學會了,這叫潛移默化,所以就不會成為逆子。

  歷史上大凡留下美名的清官正吏,其家風也讓後人嘖嘖稱道。家風好,就能治好家,理好政。反之,小則毀家,大則誤國。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其《家規》中,就把‘父慈子孝’列為家風第一規制;包公在《家訓》中,給後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公的當代後裔恪守這只有37個字的家規,自食其力,奉公守法,無一犯贓濫者;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他秉持的家教家風頗得後人傳誦。“三致祥”就是曾國藩給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訓: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提倡“盡孝悌,除驕逸”。他教誨後人‘孝順父母以尊敬相待,得其歡心才為盡孝。’把孝視為家庭的祥瑞,在家要盡孝,出門要盡忠。把家訓、家風與家運聯結在一起。孫境宗祠,我見到了真正慈孝家風!

  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以孝治家,孝是家風和暢的源動力,孝是家庭和睦的平衡點,孝是家庭秩序的定盤星。能天天陪著老人是一種孝,而什麼是真正的大孝?我認為,我們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不讓老人操心,這也是一種孝;能在本職工作上做出成績,讓老人欣慰了,更是一種大孝。在篤信‘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連近在眼前的親娘老子都不肖一顧,還有多少人能想起自己遠在天國的祖宗呢?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葛權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葛權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